理论教育 其他课程实践准备-智能教育改革探讨

其他课程实践准备-智能教育改革探讨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据结构包括三个组成成分,即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结构。国际金融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因其本身的复杂性,难以准确规定自身的研究对象。

其他课程实践准备-智能教育改革探讨

这几年来,浙江科贸职业技术学院(筹)除了在法律基础课和会计学课的教学中,初步地进行了一点点软件教学的尝试外,还对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国际金融学以及社会学课程开展软件教学实践做了必要的软件制作准备。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课程,主要讲授如何用C语言设计程序。也就是说,C语言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这种计算机语言既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它可以作为系统设计语言,编写工作系统应用程序;也可以作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不依赖计算机硬件的应用程序。因此,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地地道道的计算机专业的工科类课程。制作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软件,必须牢牢把握C语言的基本特点。一是高级语言。它把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语句与汇编语言的实用性结合起来。C 语言可以像汇编语言一样对位、字节和地址进行操作,而这三者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单元。二是结构式语言。结构式语言的显著特点是代码及数据的分隔化,即程序的各个部分除了必要的信息交流外彼此独立。这种结构化方式可使程序层次清晰,便于使用、维护以及调试。C 语言是以函数形式提供给用户的,这些函数可方便地调用,并具有多种循环、条件语句控制程序流向,从而使程序完全结构化。三是语言功能齐全。具有各种各样的数据类型,并引入了指针概念,可使程序效率更高。而且计算功能、逻辑判断功能也比较强大。四是适用范围广泛。适合于多种操作系统,如Windows、DOS、LINUX等;也适用于多种机型。C语言在对硬件进行操作时,明显优于其他高级语言,有一些大型应用软件也是用C语言编写的。对这门课程进行软件开发,得益于任课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该任课教师在帮助法律基础课和会计学课任课教师制作教学软件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软件教学的优越性,于是自己动手,主动为自己任教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做了专门的教学软件,并且还尝试性地在课程实践中做了一些实际的应用。

数据结构也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用专业术语来说,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通常情况下,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者存储效率。数据结构往往同高效的检索算法索引技术有关。数据结构包括三个组成成分,即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的操作对象(数据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算等的学科。数据结构从1968年才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1968年,美国的唐纳德·克努特(Donald Ervin Knuth)教授开创了数据结构课程的最初体系,他所著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第一卷《基本算法》是第一本较系统地阐述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及其操作的著作。数据结构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三者之间的一门核心课程。数据结构这是一门课的内容不仅是一般程序设计(特别是非数值性程序设计)的基础,而且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其他系统程序的重要基础。为了能够使浙江科贸职业技术学院(筹)电子信息系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两个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数据结构这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已经开发制作了法律基础课、会计学课和C语言程序设计课教学软件的优秀计算机专业教师,又不辞劳苦,积极主动地为学生们制作了数据结构这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软件,作为浙江科贸职业技术学院(筹)开创软件教学后的延续。这位教师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值得同事们学习,他也因此赢得了所有的受益学生的尊重。(www.daowen.com)

在浙江科贸职业技术学院(筹),开发制作国际金融学课的教学软件这一想法是由一位有着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老教师提出的,后来主要担负设计和提供电子资料的是一位中年教师,而负责软件制作技术的依然是电子信息系已经制作了法律基础课、会计学课、C语言程序设计课和数据结构课教学软件的教师。国际金融学是为工商管理系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一门经济类课程,是金融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现在,这门课程已经成为各高校经济学院或商学院的基础专业课程或素质教育课程。而且,新编写的《国际金融学》教科书也越来越受学界重视。国际金融学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独立学科,即国际金融学本质上是开放的市场经济下的货币宏观经济学,主要关心在一个资金广泛流动和灵活多变的汇率制度环境下,同时实现内外均衡的条件和方法。国际金融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因其本身的复杂性,难以准确规定自身的研究对象。国际金融学研究的对象是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包括国际货币流通与国际资金融通两个方面,其目标是阐述国际金融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揭示国际货币流通与国际资金融通的基本规律。它的萌芽可追溯到200多年前。它是在国际贸易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迅速发展,与之相适应,国家之间的货币金融关系也日益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化和一体化趋势加速,国际金融的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国际金融的领域不断拓宽,几乎渗透到国际经济和各国经济的每个角落。国际金融在国际经济关系和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这门课程就是向学生介绍和讲解国际金融的基本问题。对于这样一门课程,浙江科贸职业技术学院(筹)的新老教师合作,主动要求将其纳入智能化教学的轨道,积极地进行了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下了很大的气力,目前已经制作完成了。这一方面说明教师中蕴藏着极大的创新潜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智能教育理念下的软件教学改革对于教师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遗憾的是,虽然国际金融学课的教学软件已经完成了制作任务,但该教学软件还没有能够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之中。

此外,尽管还未制作教学软件,但社会学课也在浙江科贸职业技术学院(筹)的初步智能化课程教学的开发计划之中。这项开发计划是由社会学任课教师主动提出的。为此,这位教师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为教学软件的制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