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单层砌体结构房屋计算技巧

单层砌体结构房屋计算技巧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单层刚性方案房屋承重纵墙的计算《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规定:4.2.5 刚性方案房屋的静力计算,应按下列规定进行:1 单层房屋:在荷载作用下,墙、柱可视为上端不动铰支承于屋盖,下端嵌固于基础的竖向构件。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4.2.5条,墙柱可按上端为不动铰支、下端为嵌固于基础上的竖向杆件计算。

单层砌体结构房屋计算技巧

(一)单层刚性方案房屋承重纵墙的计算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规定:

4.2.5 刚性方案房屋的静力计算,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 单层房屋:在荷载作用下,墙、柱可视为上端不动铰支承于屋盖,下端嵌固于基础的竖向构件。

【2.2.9】 刚性方案房屋带壁柱墙底截面内力

条件:图2.2.11为某跨度15m的单层厂房的平面、剖面示意图,车间长度为18m,采用钢筋混凝土组合屋架、槽瓦檩条屋盖体系,带壁柱砖墙承重,柱距6m,基础顶面到墙顶高度5.9m。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柱顶集中力W=3.50kN,迎风面均布荷载w1=3.60kN/m,背风面均布荷载w2=2.10kN/m。

978-7-111-49250-4-Chapter02-49.jpg

图2.2.11 某15m跨单层厂房示意(单位:mm)

要求:求车间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带壁柱墙底截面内力

【解答】

(1)计算方案的确定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4.2.1条,屋盖为钢筋混凝土组合屋架,有檩条屋盖体系属于第2类,查《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表4.2.1可知,横墙间距s=18m<20m,应为刚性方案房屋。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4.2.5条,墙柱可按上端为不动铰支、下端为嵌固于基础上的竖向杆件计算。

由于墙柱的上端为不动铰支,集中力W将直接通过屋盖传给横墙,在求墙柱的内力时无需考虑。

(2)A柱在w1=3.60kN/m作用下的柱底内力(图2.2.12):

978-7-111-49250-4-Chapter02-50.jpg

(3)B柱在w2=2.10kN/m作用下的柱底内力(图2.2.12):

978-7-111-49250-4-Chapter02-51.jpg

978-7-111-49250-4-Chapter02-52.jpg

图2.2.12 l=18m车间柱底弯矩

(二)单层弹性方案房屋承重纵墙的计算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规定:

1.2.3 弹性方案房屋的静力计算,可按屋架或大梁与墙(柱)为铰接的、不考虑空间工作的平面排架或框架计算。

【2.2.10】 弹性方案房屋带壁柱墙底截面内力

条件:除车间长度l=60m外,其他同【2.2.9】。

要求:求车间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带壁柱墙底截面内力

【解答】

(1)计算方案的确定

屋盖体系属于第2类,查《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表4.2.1可知,横墙间距s=60m>48m,应视为弹性方案房屋。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4.2.3条,可按平面排架计算。

由于车间对称,两柱截面、材料相同,故两柱刚度相等,可按剪力分配法分配内力,其剪力分配系数μ=1/2。

(2)在排架柱上端设水平不动铰支杆,求排架在w1w2作用下的柱顶不动铰支座的反力和柱底弯矩和剪力(图2.2.13,图中F为柱顶集中力):

978-7-111-49250-4-Chapter02-53.jpg

图2.2.13 l=60m车间排架计算简图及柱底弯矩

柱A不动铰反力:978-7-111-49250-4-Chapter02-54.jpg

柱B不动铰反力:978-7-111-49250-4-Chapter02-55.jpg

刚性方案下的柱底弯矩MA1=15.66kN·m,VA1=13.28kN;MB1=9.14kN·m,VB1=7.74kN(即与l=18m的刚性方案厂房相同)。

(3)拆除水平不动铰支杆,将柱顶反力R反向作用于排架柱顶的柱底弯矩和剪力:

R=F+RA+RB=3.5+7.97+4.65=16.12kN

978-7-111-49250-4-Chapter02-56.jpg

(4)以上两步计算结果叠加,即为最后计算结果:

MA=MA1+MA2=15.66+47.55=63.21kN·m

VA=VA1+VA2=13.28+8.06=21.34kN

MB=MB1+MB2=9.14+47.55=56.69kN·m

VB=VB1+VB2=7.74+8.06=15.80kN

(三)单层刚弹性方案房屋承重纵墙的计算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规定:

4.2.4 刚弹性方案房屋的静力计算,可按屋架、大梁与墙(柱)铰接并考虑空间工作的平面排架或框架计算。房屋各层的空间性能影响系数,可按表4.2.4采用,其计算方法应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采用。

4.2.4 房屋各层的空间性能影响系数ηi (单位:m)

978-7-111-49250-4-Chapter02-57.jpg

注:i取1~nn为房屋的层数。

附录C 刚弹性方案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法

C.0.1 水平荷载(风荷载)作用下,刚弹性方案房屋墙、柱内力分析可按以下方法计算,并将两步结果叠加,得出最后内力:

1 在平面计算简图中,各层横梁与柱连接处加水平铰支杆,计算其在水平荷载(风荷载)作用下无侧移时的内力与各支杆反力Ri(图C.0.1a)。

2 考虑房屋的空间作用,将各支杆反力Ri乘以由表4.2.4查得的相应空间性能影响系数ηi,并反向施加于节点上,计算其内力(图C.0.1b)。

978-7-111-49250-4-Chapter02-58.jpg

图C.0.1 刚弹性方案房屋的静力计算简图

【2.2.11】 刚弹性方案房屋带壁柱墙底截面内力

条件:除车间长度l=36m,其他同【2.2.9】。

要求:求车间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带壁柱墙底截面内力

【解答】

(1)计算方案的确定

本车间屋盖体系属于第2类,查《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表4.2.1可知,横墙间距s=36m,介于20m与48m之间,应为刚弹性方案房屋。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4.2.4条按平面排架并考虑空间性能影响系数计算,根据横墙间距和屋盖类别,查《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表

4.2.4得空间性能影响系数η=0.68。因车间对称,两柱截面、材料相同,故两柱刚度相等,其剪力分配系数μ=1/2。

(2)在排架柱上端设水平不动铰支杆,求排架在w1w2作用下的柱顶不动铰支座的反力和柱底弯矩和剪力(同刚性方案房屋)(图2.2.14):

RA=7.97kN,RB=4.65kN(www.daowen.com)

MA1=15.66kN·m,MB1=9.14kN·m

VA1=13.28kN,VB1=7.74kN

(3)拆除水平不动铰支杆,将柱顶反力乘以空间性能影响系数,即R′=ηR反向作用在排架柱顶,求柱底弯矩和剪力:

R′=ηR=0.68×(3.5+7.97+4.65)=10.96kN

978-7-111-49250-4-Chapter02-59.jpg

978-7-111-49250-4-Chapter02-60.jpg

图2.2.14 车间排架计算简图及柱底弯矩

(4)以上两步计算结果叠加,即为最后计算结果:

MA=MA1+MA2=15.66+32.33=47.99kN·m

MB=MB1+MB2=9.14+32.33=41.47kN·m

VA=VA1+VA2=13.28+5.48=18.76kN

VB=VB1+VB2=7.74+5.48=13.22kN

讨论:综合上述3个算例的计算结果,将三个车间柱底内力计算结果比较见表2.2.1。

2.2.1 三个车间排架计算结果比较

978-7-111-49250-4-Chapter02-61.jpg

从表2.2.1中可以看出,在基本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弹性方案的柱底内力最大,刚性方案的最小,而刚弹性的则介于二者之间。其中,弯矩差别较大,剪力差别要小些。

图2.2.15还列出三种静力计算方案在一侧有均布风荷载时的墙体弯矩图。由图可见,弹性方案时墙体截面弯矩最大,刚性方案时最小,刚弹性方案时居中。

978-7-111-49250-4-Chapter02-62.jpg

图2.2.15 三种静力计算方案内力分析

a)刚性方案 b)弹性方案 c)刚弹性方案

真题 【2.2.12】~【2.2.13】 (2001年二级考题)

某建筑物如图2.2.16所示,墙体采用MU10普通机砖、M5混合砂浆砌筑,纵墙厚度为370mm。山墙及底层每隔三开间有道横墙。厚度240mm;二层为全空旷房间(无内横墙及内纵墙)。屋面采用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系统,楼面采用装配式梁板结构。屋面恒荷载标准值为1.9kN/m2(水平投影),活荷载标准值为0.5kN/m2。基本风压值为0.35kN/m2,高度变化系数μz=1。

978-7-111-49250-4-Chapter02-63.jpg

图 2.2.16

真题 【2.2.12】 (2001年二级考题)

屋架在风荷载作用下,每榀屋架下弦产生的柱顶集中力设计值Pw与下列何项数值最相近?

(A)0.89kN (B)1.25kN (C)1.84kN (D)3.49kN

【答案】 (C)

【解答】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7.1.1条的规定:

Wk=βzμsμzw0βz=1.0,μz=1.0,w0=0.35kN/m2

μs=(0.5-0.14)=0.36

Wk=(0.5-0.14)×1.0×0.35=0.126kN/m2

取4m为一个计算单元Pw=1.4WkA=1.4×0.126×4×2.6=1.83kN

真题 【2.2.13】 (2001年二级考题)

在风荷载作用下,作用在排架上的荷载如图2.2.17所示,已知作用在每个计算单元上的W=1.83kN(设计值)。试确定在Ⓐ轴线二层楼面处,由风荷载(风向见图2.2.16的Ⅰ—Ⅰ剖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0与下列何项数值最相近?

(A)-10.83kN·m (B)-6.03kN·m

(C)-7.74kN·m (D)-15.93kN·m

【答案】 (A)

【解答】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表4.2.1、表4.2.4:

978-7-111-49250-4-Chapter02-64.jpg

图 2.2.17

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类别属2类,山墙间距36m,静力计算方案为刚弹性方案,η=0.68,取4m为一个计算单元,W=1.83kN(设计值)。

风荷载作用在柱A的标准值

q1=0.35×0.8×4=1.12kN/m

风荷载作用在柱B的标准值

q2=0.35×0.5×4=0.7kN/m

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4.2.4条“刚弹性方案的静力计算,可按屋架或大梁与墙(柱)铰接,并考虑空间工作的平面排架计算”。在柱顶加水平支杆,让排架变成无侧移排架,求出支杆反力R及相应的内力。然后将水平支杆撤掉并考虑空间工作性能,将考虑空间工作性能的支反力ηR反向施加在排架上,求出内力,然后将两者叠加。

(1)集中力W=1.83kN引起弯矩

加水平支杆,求考虑空间工作的支反力ηR1=0.68×1.83=1.25kN。

因为两个柱子刚度相同,按刚度分配到每个柱子的剪力为978-7-111-49250-4-Chapter02-65.jpg,引起柱底弯矩

978-7-111-49250-4-Chapter02-66.jpg

(2)风荷载q1作用下柱A的柱底弯矩和柱顶剪力

加水平支杆时,柱A弯矩为

978-7-111-49250-4-Chapter02-67.jpg

撤掉水平支杆,将考虑空间工作的支反力ηR2引起的柱顶剪力为

978-7-111-49250-4-Chapter02-68.jpg

按两个柱子刚度分配,并求出柱底弯矩为

978-7-111-49250-4-Chapter02-69.jpg

(3)风荷载q2作用下柱A的弯矩

由于q2作用在柱B上,对柱A没有作用,只有撤掉水平支杆后q2引起的支反力ηR3要分配给柱A,即:

978-7-111-49250-4-Chapter02-70.jpg

VB要分配给两个柱子,在柱A为978-7-111-49250-4-Chapter02-71.jpg978-7-111-49250-4-Chapter02-72.jpg引起的柱A弯矩为

978-7-111-49250-4-Chapter02-73.jpg

MA=MA1+1.4(MA2+MA2+MA3)=2.5+1.4(2.24+2.28+1.428)=10.83kN·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