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两汉时期吴地的发展-《江南文化十六讲》

两汉时期吴地的发展-《江南文化十六讲》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吴地当时归属吴国治理,经济发展同样蒸蒸日上。吴地还有丰富的铜等金属资源,汉王朝初期不禁止民间铸私钱,于是吴王刘濞大张旗鼓地铸造铜币,钱币多如山积,还带动刺激了冶炼业和铸币业的发展。两汉时期的吴地经济和社会有了较大发展。两汉时期很多出任吴地地方官的中原人士,都以奖励农耕、兴修水利、推行教化为己任,这类地方官在正史中被称为“循吏”,即良吏之意。

两汉时期吴地的发展-《江南文化十六讲》

汉初七十年间,汉朝统治者吸取亡秦教训,崇尚无为而治,采取轻徭薄赋的与民养息政策,很少扰民,于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吴地当时归属吴国治理,经济发展同样蒸蒸日上。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考虑到江东地区僻处东南、民风强悍,需要一位孔武有力的藩王坐镇,于是封他的侄子、正当壮年的刘濞为吴王,辖三郡五十三城,以广陵城(今江苏扬州)为都。在秦朝统一和秦汉鼎革过程中,吴地基本上没有受到战争的涉及,刘濞受封吴地后,更是尽心尽力治理吴国,其举措大致有三条:

首先,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工商业。吴地海岸线漫长,有着取之不竭的海盐,于是吴王刘濞大力发展煮盐业,获利丰厚。吴地还有丰富的铜等金属资源,汉王朝初期不禁止民间铸私钱,于是吴王刘濞大张旗鼓地铸造铜币,钱币多如山积,还带动刺激了冶炼业和铸币业的发展。其次,通过减免赋税的方式招徕其他地区流民。在农业社会中,人口是第一位的生产力,要发展经济,人口必不可少,而从外地吸引流民则是人口增殖的最简单、最有效方法。之前吴国通过发展工商业,已经积累了不少财富,但吴地僻处东南,劳动力不足,于是刘濞免除民众的田税、人头税等,农民如果服纳徭役,就由官府发放工钱,这些优厚措施使得其他郡国的流民纷纷辗转来到吴地,一时间吴地人口大增,为吴地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人力保障。再次,招徕民间游士、知识分子,网罗各种高级人才并给予足够的尊重。经济发展后,吴王刘濞任用了很多本土和外地人才,大量知识分子聚居吴地,《汉书·邹阳传》载:“吴王刘濞招致四方游士,(邹)阳与吴严忌、枚乘都俱仕吴,皆以文辩著名。”

吴王刘濞采取的这一系列举措,使得吴地的经济实力大幅增加,也使得刘濞增加了和汉中央王朝对抗的砝码汉景帝二年(前155年),汉朝廷在晁错建议下,试图削减地方藩王的实力,由于操之过急,反促使感到严重威胁的吴王刘濞联合其他封国,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后因战略失当,被周亚夫等平定。七国之乱后,中央朝廷在吴地重设会稽等郡,直接隶属于中央管辖,吴地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也和中原各郡趋向一致,盐铁专卖、铸币权收归中央、强制征收资产税即算缗等措施,吴地都概莫能外。

两汉时期的吴地经济和社会有了较大发展。自吴地郡县归属中央朝廷管辖后,郡守、县令等行政长官都由外籍人担任,很多中原人士来到吴地当官,他们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先进农业技术如牛耕等。吴地初期多为火耕水耨,这是一种适合人少地多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缺点是生产效率相对低下。两汉时期很多出任吴地地方官的中原人士,都以奖励农耕、兴修水利、推行教化为己任,这类地方官在正史中被称为“循吏”,即良吏之意。吴地人口也有所增加。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会稽郡钱塘江以西地区设立吴郡,治所就在原会稽郡的治所吴县,会稽郡治所则移到山阴(今浙江绍兴)。同时,吴郡、会稽两郡所辖县的数量也不断增多,原因自然是人口日益增殖,于是析置新增县邑。

但就整体而言,吴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之于中原地区仍然要逊色不少。在农业社会中,人口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故观察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从人口密度入手是最为简洁有效的。参见西汉末年全国及各州的人口密度表(表3-1):

表3-1 西汉末年全国及各州的人口密度 (单位:人/平方公里)(www.daowen.com)

吴地所位处的扬州,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6.15 人,较全国平均水平尚差一半多,与中原各州动辄半百以上的人口密度更是相差甚远,说明至西汉末,吴地仍然是人少地广。直到东汉中期,吴郡的人口密度已经大幅度增加,但和中原地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参见表3-2:

表3-2 东汉永和五年(140年)部分郡国人口密度表[6] (单位:人/平方公里)

除了人口密度,西汉时期被正史记载的吴地士人也不多。《汉书》中载有官位的吴人不过三人,即严助,官至中大夫、会稽太守;朱买臣,官至会稽太守、主爵都尉,跻身九卿之一;朱山拊,朱买臣之子,官至郡守、右扶风。其中朱山拊的事迹没有确切记载,严助和朱买臣都是在武帝时得到越级提拔,最后也都被武帝诛死,没有得到善终,说明吴人在中央朝廷的根基还相对薄弱。

从东汉后期起,吴地的出仕人数迅速增长,见于《后汉书》的吴郡人主要是陆氏家族,包括陆康、陆续、陆尚、陆隽、陆绩等,此外还有被举为孝廉的高彪、张开等,会稽郡则有顾奉、钟离意、贺纯、魏朗、朱俊等多人被史书所记载,上述多人大多官到一方郡守。此外,还有一大批在地方官府任职的郡吏、县吏。吴、会地出仕人数大量增加,为东汉末涌现出一批类似北方大族、世仕州郡成为惯例的世家大族奠定了基础,这些世家大族被称为江东大族,在随后的六朝时期发挥了重要影响和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