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文山彝族与历史:乾阳运年及彝族文化

文山彝族与历史:乾阳运年及彝族文化

时间:2023-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乾阳运年即乾阳数运历,就是用乾阳运算天地年月时辰及事物发展变化的方法,运历方法从坤卦位开始,纪年的顺序号称“希弭遮”。彝族乾阳运年经历了十五帝纪。在乾阳中元五帝纪时期,彝族社会的君王制度臻于完善,并发明了彝族太阳周天日历,创立了彝族易理哲学文化。乾阳运数的起始点称“恒毕余”,又称“道迫能”。乾阳运年的教化师称“恒史楚”,又称“呗史楚”。

文山彝族与历史:乾阳运年及彝族文化

据彝文古籍记载,彝族天象纪年开始于彝族历史进入父系社会时期希弭遮(希慕遮)时候的乾阳运年天纪,相当于公元前45世纪至公元前39世纪。

乾阳运年即乾阳数运历,就是用乾阳运算天地年月时辰及事物发展变化的方法,运历方法从坤卦位开始,纪年的顺序号称“希弭遮”。人类社会道纪按天地运历,从天干的壬癸位开始,称“希弭遮纪”。壬癸位于北方鼠相位,五行中属水。希弭遮纪以甲子120年为“乾阳运年纪年序号”,以太阳周天纪日历拟象图“太阳鸟杰抵乌安哪”为“徽号”,“天雁星”为“皇帝策举主”的“禽星”,位于众人之上。“天鸿星”为辅佐皇帝的大臣恒堵府的“禽星”,以统领八方诸侯。“大鹏”是“乾阳圣师恒史楚”的“禽星”,以昭示文化的繁荣发展。

彝族太阳周天历法理论(简称“太阳历”)是古代彝族社会的全民教化之本。父系社会时期,这一教化活动中心建立在滇西大理苍山,以此为中央统合四面八方而构成落邑,中央邑城是禾稼技术的圣地,称为“举菊禄姆”。

彝族乾阳运年经历了十五帝纪。彝文古籍《乾阳运年纪》叙述十五帝纪的先后顺序是:一纪希弭遮,二纪遮道古,三纪古珠舒,四纪舒阿列,五纪列阿恒,六纪恒乍耿,七纪乍耿作,八纪作阿采,九纪采阿宗,十纪宗阿色,十一纪色阿主,十二纪主迫能,十三纪迫能道,十四纪道赤叩,十五纪尼弭青阳。

另一部彝文古籍《乾父坤母》则记述了乾阳纪年所遵循的太极运历层次,其中有乾父坤母七局运历,即乾父“恒阿索”,坤母“特阿武”为第一运历“太极”;乾父“恒武也”,坤母“特博费”为第二运历“两仪”;乾父“恒乍著”,坤母“特乍吞”为第三运历“时柱”;乾父“恒举节”,坤母“特举维”为第四运历“九宫”;乾父“恒司弟”,坤母“特司弟”为第五运历“日月阴阳”;乾父“以尼你”,坤母“尼洛洛”为第六运历“白黄道”;乾父“策举主”,坤母“恒堵府”为第七运历“干支八卦”。

乾阳数运历,分为乾阳数三元,坤阴数三元和人寅数三元。

乾阳数三元为上元天纪、中元地纪、下元人纪,并分别列有帝纪年号。具体是:

乾阳上元天纪年帝纪号依次为,一帝纪号希弭遮、希堵佐。希弭遮和希堵佐为同时代的纪年系号。乾纪始于希弭遮,坤纪始于希堵佐;希弭遮为阳数纪,希堵佐为阴数纪,时间约在公元前45世纪到公元前44世纪。

二帝纪号遮道古,佐额武。遮道古为阳数纪,佐额武为阴数纪。时间约在公元前44世纪到公元前42世纪。

三帝纪号古珠舒、额武仁。古珠舒为阳数纪,额武仁为阴数纪。时间约在公元前42世纪到公元前41世纪。

四帝纪号舒阿列、仁亨亨。舒阿列为阳数纪,仁亨亨为阴数纪。时间约在公元前41世纪到公元前40世纪。

五帝纪号列阿恒、亨亨特。列阿恒为阳数纪,亨亨特为阴数纪。时间约在公元前40世纪到公元前39世纪。

在乾阳上元这五帝纪中,从一帝纪希弭遮到五帝纪列阿恒,共经历了600年的上元阳数纪年。期间,彝族氏族社会开始形成。人们在彝族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表意的彝族文字,彝族古老的八卦数理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乾阳中元地纪年帝纪号依次是六帝纪号恒乍耿、特乍吞。恒乍耿为阳数纪,特乍吞为阴数纪。时间约在公元前39世纪到公元前38世纪。从希弭遮到恒乍耿为六阳数纪;从希堵佐到特乍吞为六阴数纪。(www.daowen.com)

七帝纪号乍耿作、吞阿吞。乍耿作是阳数纪,吞阿吞是阴数纪。时间约在公元前38世纪到公元前36世纪。

八帝纪号作阿采、吞亨亨。作阿采为阳数纪,吞亨亨为阴数纪。时间约在公元前36世纪到公元前35世纪。

九帝纪号采阿宗、亨亨补。采阿宗为阳数纪,亨亨补位阴数纪。时间约在公元前35世纪到公元前34世纪。

十帝纪号宗阿色、补额武。宗阿色为阳数纪,补额武为阴数纪。时间约在公元前34世纪到公元前33世纪。在乾阳中元五帝纪时期,彝族社会的君王制度臻于完善,并发明了彝族太阳周天日历,创立了彝族易理哲学文化。

乾阳下元人纪年帝纪号依次是十一帝纪号色阿主、额武戛。色阿主为阳数纪,额武戛为阴数纪。时间约在公元前33世纪到公元前32世纪。

十二帝纪年号主迫能、戛迫始。主迫能为阳数纪,戛迫始为阴数纪。时间约在公元前32世纪到公元前30世纪。

十三帝纪年号迫能道、迫始道。迫能道为阳数纪,迫始道为阴数纪。从特乍吞到迫始道为八阴数纪。八阴数纪又称为八卦纪。时间约在公元前30世纪到公元前29世纪。

十四帝纪年号道赤叩、道弭诺。道赤叩为阳纪数,道弭诺为阴纪数。时间约在公元前29世纪到公元前28世纪。

十五帝纪年号尼弭青阳、弭诺赤。尼弭青阳为阳数纪,弭诺赤阴数纪。时间约在公元前28世纪到公元前27世纪。从乍耿作到弥诺赤为九阳数纪。九阳数纪又称九宫纪。其间,尼弭青阳以九宫划九州疆域。

乾阳运年时期处于新石器时代,以农牧业为主的彝区经济随着生产工具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私有制经济因素的不断增多,经济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到乾阳运年后期,金属冶炼业和丝绸加工业也加快发展起来,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彝族太阳周天历法也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完善起来。

乾阳运数的起始点称“恒毕余”,又称“道迫能”。乾阳运年的教化师称“恒史楚”,又称“呗史楚”。乾为君,以阳银作徽号。乾阳教化师,以铜作徽记。教化师始祖恒史楚“创天文八卦,讲君臣民的关系,论管辖区域,教文化知识,教耕牧衣食,教祭祀古人,代代儿孙相传,祭祀神偶由此产生。神偶如大龙,头上无凤桠,脚下无虎气,乌云飘天空,将之作理论”。精通八卦勾股的人叫苟阿娄和葛阿德,他们是工艺人的鼻祖,被称为“文祖”。森尼俄戛地方,是苟阿娄和葛阿德建庙宇、塑八卦神祠偶像的地方。苟阿娄、葛阿德的教化,不是以言传,而是以身教。

举菊椂姆的人被称为“实勺氏族部落”,又称“恒纪诺赤索”,意为乾阳天下的中央氏族,简称“诺苏”,信奉精气结合的太极。“诺苏”是中国彝族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最早的自称。“诺苏”的南部是“弭素铺”,即天方之人;或以老阳乾卦之象称“恒苏”,为乾地氏族部落,居住在“点苍举菊禄姆”之南,称为“天南方氏族部落”。南方以乾卦为局分野,以“弭卧纠塔凯”(物极必反)作南岳山名,是为火星赤帝以应地脉。南帝崇奉红色,称“能苏”,即红夷(彝)氏族部落。境内河流随之称为“能溢”,即红河。还有“弭卧浦溢蒙”,意为南部澜沧江。“诺苏”的北部是“弭素铺”,即地北之人;或以老阴坤卦之象称“特苏”,即坤地氏族部落,其位在点苍山以北。地北以坤卦为局分野,以“弭凯色偶阁”(运数始于北方周而复始)为北岳山名,是为水星黑帝以应地脉。北帝崇尚黑色,称“那苏”,即黑夷(彝)氏族部落。境内流水随之称“哪溢”(黑水),即金沙江。“诺苏”的东部是青天太阳“助偶土升起的地方”,东方以坎卦为局分野,以“弭费杰朵助”为东岳山名,是为木星青帝以应地脉。东帝崇尚青色称“尼苏”,即青夷(彝)氏族部落。位于苍山以东,境内河流随之称为“尼溢”(青水),即乌江。“诺苏”的西部是黑夜太阴没落的“勾默哪”,西域以离卦为局分野,以“弭捞洪德勾”(西方娱乐城)为西岳山名,是为金星白帝以应地脉。西帝崇尚白色,金星即文曲星,是崇奉文曲星的氏族部落“吐僰”,以山势称“博哪歹素”(白狼),即大山夷,位于点苍山以西,境内河流随之称“浦溢”,即为怒江

乾阳运年到“恒乍耿纪”为终点,随之转入“尼能地支纪”,为坤阴运年的起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