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校园文化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

高校校园文化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高校进一步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只有学校各部门同心协力、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热情。

高校校园文化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

高校校园文化是由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以及校园物质文化这四个层次构成的,这四个层次由内而外地涵盖了校园文化所涉及的所有方面。从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以及物质文化层面出发,可以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从而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利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

(一)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校园文化观念、历史传统、为校园大多数主体所认可遵循的共同思想意识、价值观生活信念”,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高校进一步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首先,高校领导干部要起带头作用,引领全校师生员工形成正确的校园文化观念,重视校园精神文化的价值以及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只是物质文化建设,更应重视内在精神的塑造。其次,高校要注重对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校园精神的提炼。校训、校歌和校徽是最能反映全校师生员工共同思想意识、价值观和生活信念的文化载体,其中尤以校训最为凝练。国内很多大学的校训都直接出自中华传统文化典籍,蕴含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如抗战时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训是“刚毅坚卓”,融合了北大的宽容自由、南开的吃苦耐劳、清华的严谨认真,被比喻为“山、海、云”的风格。在物质资源极度匮乏、条件极度艰苦的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依靠三校集聚的名师和文化传统以及特殊时期凝练的校园精神,培养出了诸多对未来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学术巨擘。一所大学只有从校园精神中汲取力量,才能推动学校的发展。最后,高校还应注重依托地方的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属地传统文化资源优势。高校可以将地方传统文化精华与校园精神相融合,依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经常组织大学生参观地方文化古迹,让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直观的了解,从而更透彻地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位于湖北孝感的湖北工程学院,依托地方孝文化,从“知校、行孝、弘孝”入手,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着力打造“孝爱育人”文化品牌,切实加强了对学生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地处皖南的安徽师范大学注重“徽商”精神、“徽文化”的传承,这些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励志作用。

(二)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指以文字形态表达的学校的规章制度及固定的体制所体现的文化,如学校制订的章程、条例、规定、办法、公约、实施细则等,它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准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高校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在传统文化教学制度上,高校首先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培养和教学研究机制,为高校建设一支专业的、高水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队伍;其次要完善课程设置,增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所占课程的比例,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的课时,开设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的必修课与选修课,也可以尝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参与社会优秀传统文化的宣讲,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受教育,收获成长。这样既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的课时,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丰富的课程素材,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底蕴。

在校园课外文化活动制度上,要建立和完善纵向领导和横向联动相结合的学校各部门整体合作机制以及校园文化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机制。只有学校各部门同心协力、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热情。例如,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以学科优势为依托,举办“国学文化节”,开展了国学知识竞赛、“弘毅学生讲坛”“中华名篇千人诵读会”等一系列活动。“国学文化节”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弘毅学生讲坛”“读《论语》,学修身”团日活动等都是学生自行设计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只是参与者,还是策划者和组织者,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国学文化节”中,人文学院还发动《中国古代文学》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全体老师积极参与为校园学知识竞赛出试卷、建题库、当评委,发挥了教师在学生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形成了师生互动,取得较好的效果。(www.daowen.com)

(三)大力开展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校园行为文化“包括校园内人们的日常言行和开展的各种娱乐性、学术性活动,是校园日常生活中人们最经常表达着的、最直接感受的活的文化形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高校大力开展校园行为文化建设。高校要有计划地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名胜古迹、文化遗址、传统文化博物馆等,有助于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直观的感受。高校也可以依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与地方政府共同建立传统文化教育与实践基地,让大学生可以得到更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广东的许多高校组织“龙舟协会”,让学生在大型龙舟赛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高校要从经费投入、组织管理、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大力支持中华传统文化类学生社团。通过协助大学生社团举办知识竞赛、文化讲座、读书会等活动,让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学到知识,得到锻炼,从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高校还应充分发挥校园传媒的宣传作用,向全校师生员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媒既包括传统的校园传播媒介,如校园广播、橱窗、宣传栏以及校报校刊等,也包括以QQ、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媒体。高校既要重视传统校园传播媒介的基础宣传作用,如在校园广播中开设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的节目、在宣传栏内开设传统文化专栏、在校报校刊上多发表传统文化类文章等。高校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在学生群体中的重大影响力,重视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建设,如建立传统文化QQ群、微信群、在微博上与学生就传统文化问题进行互动以及传统文化知识有关比赛等。

(四)加大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以实物形态表现出来,主要指学校的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校园自然生态环境等。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保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高校加大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投入。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高校有必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材建设,组织以专家学者为主的高水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编写队伍,编写出适合大学生群体特点的高质量传统文化教材。高校还应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图书资源的投入,增加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书籍的数量,让大学生接触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类书籍。

高校还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环境建设中,如在校园内增加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建筑,增设中国古代名人雕像,在教室里、楼道上铭刻古代诗词、名言警句等,例如在岳麓书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湖南大学,用传统文化“上墙”的办法,将岳麓书院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物化、固化,让师生随时随地都能“面壁”沉思,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先贤们的大师风范和赤子情怀。让师生时刻置身于充满中华传统文化韵味的校园环境里,润物细无声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