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辣子、辣角、牛角椒、红海椒、海椒、番椒、大椒、辣虎。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茎高45~75 cm。单叶互生叶片卵状披针形,长5~9.5 cm,宽1.5~2 cm,全缘,先端尖,基部渐狭,延入叶柄;叶柄长。花1~3朵,腋生,白色;萼广钟形,先端5齿;轮状花冠,直径9~15 cm,5裂,裂片长椭圆形,镊合状排列,较冠筒长;雄蕊5,有时6~7,插生于花冠近基部处,花药长圆形,纵裂;雌蕊1,子房2室,少数3室,花柱线状。浆果成熟后变为红色或橙黄色,形状与大小经栽培后,变异很大,有长圆锥形、灯笼形或球形等;果梗长可至3.5 cm,直立或下垂,先端膨大,萼宿存。种子多数,扁圆形,淡黄色。花期6—7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我国已有数百年栽培历史,其为重要的蔬菜和调味品,种子油可食用,果亦有驱虫和发汗之药效。由于长期人工栽培、杂交育种,辣椒品种繁多,我国有数十个品种。云梦各乡镇都有栽培。图片拍摄于倒店乡魏店村。
【药材名】辣椒。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C.annu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
【采收加工】6—7月果红时采收,晒干。
【药材性状】干燥成熟的果实,带有宿萼及果柄。果皮带革质,干缩而薄,外表鲜红色或红棕色,有光泽。内部空,由中隔分隔成2~3室,中轴胎座,每室有多数黄色的种子;种子扁平,呈肾形或圆形,直径达5 mm。气特殊,具催嚏性,味辛辣如灼。(https://www.daowen.com)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健胃消食。用于胃寒疼痛,胃肠胀气,消化不良;外用治冻疮,风湿痛,腰肌痛。
【附方参考】(1)治腰腿痛:取辣椒末、凡士林(按1︰1)或辣椒末、凡士林、白面(按2︰3︰1)加适量黄酒调成糊状。用时涂于油纸上贴于患部,外加胶布固定。
(2)治一般外科炎症:取老红辣椒焙焦研末,撒于患处,每日1次;或用油调成糊剂局部外敷,每日1~2次。
(3)治冻疮,冻伤:取辣椒一两切碎,经冻麦苗二两,加水2000~3000毫升,煮沸3~5分钟,去渣。趁热浸洗患处,每日1次。已破溃者用敷料包裹,保持温暖。
(4)治外伤瘀肿:用红辣椒晒干研成极细粉末,按1︰5加入融化的凡士林中均匀搅拌,待嗅到辣味时,冷却凝固即成油膏。适用于扭伤、击伤、碰伤后引起的皮下瘀肿及关节肿痛等症,敷于局部,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