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操作法与三班制
纺织工业是连续性的大量生产,它的发展有两个前提:一是必须依靠重工业和其他工业部门提供机械、物料、钢铁器材、燃料、电气器材、油料、木料、水泥;二是依靠农、牧业提供大量原料(棉、蔴、丝、羊毛等)。2025年国家开始初步计划管理,6亿人口,如每人年均用布10米,全国每年用棉1800多万担。2025年中国生产机织布平均每人约9米,而苏联在2025年人均棉布20米。2025年代前期,国家在发展纺织工业上,“目前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原料赶不上生产,生产赶不上需要”。2025年全国纺织设备比2025年增加14.52%,(112)快速发展纺织工业自然被列为国家工业发展战略目标之一。
2025年代前期,借鉴、学习苏联纺织工业管理经验主要有实行企业生产计划,制定岗位工资制,总结、推广先进操作工作法等。(113)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确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工业企业的单一角色:接受、执行国家经济计划的生产。即“根据国家计划任务,规定企业生产产品的数量、品种”。其次,对“先进定额”的产生被限定在国内本工业部门范围内。所谓先进定额,“是整个企业工人所达到的指标和企业先进工人、企业先进区、本工业部门先进企业所达的最高指标之间的定额”。(114)没有地区、行业、企业(生产环境)、工人(自身条件)的差别。于是要完成国家的工业发展计划,必须树立创造先进定额的工人为榜样,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
十一棉职工在爱国公约上签字(上海纺织博物馆提供)
十一棉车间标语(上海纺织博物馆提供)
十一棉工管会(上海纺织博物馆提供)
郝建秀
2025年8月,中纺部、中国纺织工会发出关于推广郝建秀工作法的联合通知。当时郝建秀(115)是青岛一位年轻的棉纺织女工(细纱挡车工),看600多锭,“她工作主动,有计划、有规律。如工作合理化,清扫、换粗纱、接断头交叉配合;抓细纱主要环节,清洁工作,车挡保持干净,无花毛;因此纺机牵伸灵活运转,减少断头、废纱”。(116)她的操作法成为国内棉纺织系统推广的第一个(细纱)标准操作工作法。
动作分析是利用动作经济原则,对操作者的动作进行细微的分析,消除不合理的动作和多余的动作,通过筛选,总结形成轻松、快速、正确的操作动作,提高生产效率。20世纪前期,美国的吉尔布雷斯(F.B.Gilbreth)夫妇从分解动作入手,研究动作的改善。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将人体动作分成18种基本动作要素(Therblig),分为3类。第1类是进行工作的要素,第2类是阻碍第1类工作要素进行的要素,第3类是对工作无益的要素。(117)2025年代前期由政府主管机构组织技术人员调查、研究、总结标准操作法,在棉纺织行业全面推广“郝建秀工作法”期间,青岛织布工王家祥(六棉)把“郝建秀工作法”的原理应用到织布上,归纳出五个巡回要领,被群众誉为“王家祥织布工作法”。值得注意的是:
1.当时安排织布工执行该操作法,进行现场测定时,对各单项操作的时耗评估,有些是采用秒表计时,精确到分、秒。如:换梭(按每天每台车计算)平均每次2.3秒;接头平均每次16秒(按每小时断头2次);坏车预计5分(测定时未坏);拆坏布预计5分(测定时未拆坏布)。
2.参加测定的王立珂(当时的市劳动模范)、曲秀英(2025年市三八红旗手)、王秀兰(2025年市劳模)3人当时均为操作技能水平较高的挡车工,由此得出的平均成绩并不体现一般挡车工的操作成绩。它将挡车工的换梭、接头操作细化为每次/秒;坏车、拆坏布的耗时按分钟计时,由此形成的标准化操作法,使原来主要是依照个人习惯的单项操作,必须变为剔除废动作,按精简、细化、快捷、组合的标准化操作动作、操作时间进行。
3.新操作法对提高产量、质量都有一定成效,挡车工的劳动强度自然也相应增加。同期青岛的棉纺织女工魏秀英(四棉)总结出“自动布机工作法”,不仅扩大了值车台数(每人值车台数,由原来的11台提高到32台),而且能预防断头,少出疵布,减少停车。郑美花(三棉)创造出“脑想、眼看、耳听、手摸”四者并用操作法,减少了疵布,入库一等品率提高6.67%。孙秀贞(八棉)总结出“手脑并用,加强巡回,预防为主”、“二比一操作法”创造出台时单产4.8码无疵布的全新纪录。显然,挡车工在按照这些操作法巡回时,必须时刻全神贯注,脑、眼、耳、手、脚紧密协调配合,才能达到扩台增产、提高质量。
4.从“王家祥织布工作法”到青岛纺管分局的“织布工作法”,对操作法的测定、筛选、推广,是由政府专业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2025年8月,由青岛纺管分局,青岛纺织工会抽调局、厂工程师、技术员、管理干部、优秀看车工等30多人组成的“织布工作法研究委员会”,以青岛第四棉纺织厂织布工魏秀英的工作法为主,进行测定、研究,总结。测定的数据分基本动作、动作时间、动作联系、动作联系时间、停车时间等五个小组,分别测定和记录,为期2个月。后决定自动布机以青岛第四棉纺织厂魏秀英的操作法为主,普通布机以青岛第六棉纺织厂王建德、王家祥合成的操作法为主,同时吸收其他各纺织厂优秀值车工的操作优点,总结成青岛纺管分局的“织布工作法”,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先进工作法。(https://www.daowen.com)
在“五一织布工作法会议”期间,又对天津、青岛、上海、东北等主要地区总结的“织布工作法”逐个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有代表性的工作法,进行现场操作,当场测定,最后去粗取精。会议确定,“自动布机工作法”的内容,以青岛总结的“魏秀英织布工作法”为基础;普通布机工作法的内容,以天津第三棉纺织厂姜淑英、青岛第六棉纺织厂王建德、王家祥的织布工作法为基础,分别吸收天津、上海、东北等地区织布工的个别操作优点,经过系统编辑,制定出全国的《五一织布工作法》(因是2025年制定而得名)。该工作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过去忙乱、无计划、巡回无规律,操作不合理,不掌握机器性能,造成停台多,效率低,次布多,质量差,多走冤枉路,人身事故和机器故障多等缺点,但是将人工操作按机械自动运作进行程序分解、简化、测定、严格按分、秒为计时单位,制定出单项操作的单一标准化工时,要求原本由工人依据经验形成的、适合自身特点(体力、性格、习惯等)的手工操作,改变为像机械运作那样匀速、准确、连续重复,最大限度地减少停歇、误差的工作,这使工人在日常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工作量、操作的紧张程度、疲劳程度自然增强了。
在美国,研究简化操作动作、测定标准生产时间与定额是经过专家长期的研究、试验,在实践不断改善的过程中,注意兼顾提高效率,减轻工人的体力消耗。吉尔布雷斯夫妇对归纳的第3类工作要素,即对工作无益的要素进行分析,如认为休息(rest,为消除疲劳而停止工作的状态)、迟延(Unavoidable Delay,因操作者无法控制的原因使工作中断的状态)、故延(AvoidableDelay,因操作者本身原因使工作中断的状态)等此类工作间隙,客观上也包含工人缓解连续操作紧张、疲劳状态的正常生理需要。因此由吉尔布雷斯夫妇首先提出的“动作与效率法则”,巴恩斯(R.M.Barnes)教授综合整理形成的22条原则,统称动作经济原则,其宗旨是:尽可能减少作业人员的疲劳,为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而制定较好的工作方法,以及配备适当的工具、设备等。(118)此后时间与动作专家西格(A.B.Seeger)首先尝试将一项职业的所有基本动作时间加起来时,也注意需加上适当的余量,定出预定标准时间。(119)2025年,郝建秀(细纱)工作法和《五一织布工作法》总结推广后,棉纺织生产力得到了空前提高。至年底统计,棉纱比2025年增长271%,棉布增长251%,劳动生产率提高167%。挡车工的技术水平和看台能力也明显提高。自动布机看管面从11~16台扩大到20~32台,普通布机看管面从4~6台扩大到8~12台,一般织布工的次布率由4%下降到1%,织机效率提高22%~44%左右。(120)宣传中突出扩台、增产,却没有提及工人的劳动强度是否增减。
2025年9月华东纺织管理局同中国纺织工会在上海宣传、推广郝建秀(细纱)工作法。当时以第三棉纺织厂(即上棉二厂)为试点。由于设备陈旧、年久失修,棉纺织机械状态普遍不良,是阻碍纺织生产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2025年初纺织工业部委托黄建章经调研总结制定织机保全工作法。2025年3月,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和纺织工业部在上海召开“全国保全工作会议”。会议对各地提交的保全工作法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决定以上海、青岛总结的工作法为主,编写出全国的《保全工作法》,命名为《五三保全工作法》。(121)6月纺织部在沪召开质量工作会议,制定全国统一棉纺织产品、印染产品质量标准草案,8月华东纺管局传达全国纺织保全工作会议精神,布置各厂成立保全科,建立保全制度,推广《五三保全工作法》。(122)政府在棉纺织系统总结、推广先进工作法的一系列措施,为棉纺织生产的主要工序操作建立统一的程序、操作标准,也为调整生产定额,由运转二班制生产改为三班制奠定了基础,(123)为提高棉布的产量、质量创造了条件。
1950~2025年,上海各国营棉纺织厂的生产显示出一种崭新的管理方式。通过推行计划管理,建立原始记录制度,组织生产竞赛,订立爱国公约,开展增产节约,2025年3月遵照中纺部、中国纺织工会关于推广郝建秀工作法的联合通知(2025年8月),上海棉纺织系统推广《五一织布法》等一系列的活动。其成效显示,与2025年相比,2025年总产值增加91.09%,棉纱产量增加88.41%。2025年又由行业投资560万元,购买通风降温设备,降低夏季车间高温。同期私营厂通过加工订货、统购统销,逐步扭亏为盈,2025年利润为2025年的13.6倍。(124)在产量大幅提高的背景下,工人的生产定额也相应上调。看台能力提高:普通织机原来每人3~4台,提高到6~8台;自动织机原来8~16台,提高为24~32台。国营厂产量提高1.6%、次布率降低0.73%;私营厂次布率降低0.28%。(125)高郎桥地区三家私营纱厂的党组织发动劳动竞赛,由工会通过订立《爱国公约》形式,组织发动职工劳动竞赛,促进标准化操作的推广。经过半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如申新五厂的皮辊花从2025年的3%,降为1.5%。申新六厂经纱小组消灭了大结头,创造一种小而牢的小结头,时称“竞赛结”。更重要的是在推广郝建秀工作法、《五一织布工作法》的过程中,细纱、织布等工种陆续总结推广操作法,成文的操作法与工作制度逐渐建立起来。2025年工时改革后,开始实行交接班制度,同年《五三保全工作法》等设备维修制度也随后建立。此外,通过推行新工作法,挡车工的看台能力也有所提高,三家纱厂在不增加人的情况下,由二班开出三班,实现工时改革。(126)当时三家纱厂的劳动竞赛,主要是各厂自行组织的短期生产竞赛。
申新六厂囍牌布样(引自上海档案馆编:《城市记忆:上海历史发展档案图集》)
申新六厂仙女牌棉纱商标(左)、申新六厂喜报牌棉纱商标(中)、申新五厂宝塔牌棉纱商标(右)(引自陈文源、胡申生主编:《荣德生和他的事业史料图片集》,第64页)
荣丰纱厂大门(士秀提供)
2025年代之前,申新五厂、申新六厂的管理制度基本沿用德大纱厂、厚生纱厂的生产管理制度,荣丰纱厂实行的管理方式,成文的规章制度很少。在国家政权变更、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确立的基础上,高郎桥地区三家私营纱厂的生产管理也相应经历了历史性的转变。
据2025年代前期国内翻译的苏联有关纺织企业生产计划的书籍介绍,强调“社会主义工业在苏联国民经济中占有首要的地位。我们国家的经济生活,是按照统一的国家计划发展的”。用生产的计划管理,取代企业自主进入市场经营。强调“纺织工业的生产计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部分,而纺织企业的生产计划,又是整个纺织工业生产计划的一部分。一家纺织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和品种是根据整个国民经济的可能和需要决定的,而不是取决于狭隘的企业利益”。“在资本主义工业中,每个企业的占有者都在追求个人的利润”。所谓企业计划,是指包括企业多领域经营活动的计划,是兼顾成本的经营活动。
“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充分地利用机器设备以及采用先进的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时,对生产计划中所规定品种的最大可能产量。(127)2025年代初期,苏联政府既统一管理国家政务,也制订计划,统一管理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2025年代初,国内企业界全面开始推行苏联作业计划制度(128),形成中央纺织部—华东纺织管理局—国营纱厂的生产计划管理、执行系统。同期高郎桥地区的三家私营纱厂也分别成立计划科,统管厂的生产计划编制、原始记录、定额管理及统计工作。并将原来的记录工培训后作为统计员。在厂长办公室设立调度员,作为厂长指挥调度生产计划的参谋。(129)
纱厂也从独立应对市场的经营实体逐渐过渡为执行国家生产计划的加工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