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农业高职教育育人实践

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农业高职教育育人实践

时间:2024-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按照多数学者的意见,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转变旨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各种学习方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具有广泛的意义。我们根据学生职业学习的特点,着重引导学生习得以下的学习方式。通过参与服务学习,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并将课程与之联系起来,教师们将会用更有意义的方式传授课程。

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农业高职教育育人实践

(二)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

按照多数学者的意见,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转变旨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各种学习方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具有广泛的意义。我们根据学生职业学习的特点,着重引导学生习得以下的学习方式。

1.创设学习环境,促进情境学习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情境性活动,没有一种活动不是情境性的”,“学习是整体的、不可分的社会实践,是现实世界创造性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整的一部分”。学习就是情境性的认知,“知什么”和“怎样知”是融为一体的。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知识运用的情境;离开情境的知识学习,只能是记忆一些没有意义的呆滞知识,不可能和个人经验与现实社会产生联系,因此也不可能产生迁移和实践运用的效果。学习不是获得某种认知符号,而是参与真实情境中的活动。

(1)实践即是学习

人类学家们提出的“情境学习”认为,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没有一种特殊的“学习”,只有根据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不断变化的参与性实践活动,或者,换一种说法,即日常生活的参与是在实践中改变理解的过程,即学习。在这里,学习就理解为是“现实世界中的创造性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整的一部分”,是“对不断变化的实践的理解与参与”。(40)因此,融入工作任务情境、参与生产实践活动、投身社会服务项目,都能给人带来巨大的认识成果和智慧力量。

(2)依托丰富案例

一般来说,案例(不管是现场案例、文本案例还是视频案例)总是在情境中展开的活动样本,借助案例,可以学到理论知识无法蕴含的、同具体情境结合在一起的东西。以充足的案例支持的学习,是“实践知识”获得和“实践智慧”形成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因此,像医生拥有临床案例、律师拥有法律案例、工程师拥有工程案例一样,学习者必须拥有大量的职业活动案例;而且要善于把原理与规则的知识同相关的例证联系起来,从案例中领悟和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从案例中掌握丰富多样的“变式”。

(3)介入复杂情境

职业情境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不良领域,涉及概念的复合性、原理的交错性、条件的变异性、答案的多样性,等等,难以用书本上的“标准化”知识去适应其要求。心理学家斯皮罗认为,对这种高级学习而言,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职业培训,“因为不同的意图,必须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方法创设情境,从不同的角度来多次访问和认识同样的材料。”由此可见,教师的学习必须镶嵌于知识经验产生和运用的实际教育情境,这就是我们十分重视半工半读、顶岗学习的原因。

2.着眼问题解决,推动行动学习

“行动学习”是英国人雷格·列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获得行为能力的一种基本方式。行动学习也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三句话,即:为改进自己的行为而学习;针对自己的实践问题而学习;在自己的行动过程中学习。

(1)着眼问题解决

职业生涯充满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工作中意欲达到某种目标或追求某种效果,但却一时找不到解决的途径与方法,感到一筹莫展,这时“问题”就出现了。所谓“解决问题”,就是指“个人运用他获得的知识发现新问题,对问题寻找答案,以及在某种情况下用独特的知识体系来改组和创新的一种有选择性转换的、整合的心理活动”(41),所以,要引导学生指向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并且在明确问题、分析问题的关键所在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运用适当的策略进行尝试探索,进行检验与调节的过程中,去获取知识并付诸于应用。(www.daowen.com)

(2)重视知行联系

掌握一种行动的本领或职业技能。必须领会这种行动技能的基本知识,弄清它的本质意义和适用范围,了解其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及要领,这是技能形成的基础。然后,通过行为实践的磨砺、锤炼,各种技能的抽象和概括意义、组成要素、操作程序与要领,才能为学习者所理解和“内化”,逐渐转化为个体的经验系统。

(3)谋求学练结合

成熟的职业技能,是个体经验与人类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多样性与简约性的统一,因此职业技能需要“学”。职业技能和其他技能一样,熟练运用要经过选择活动方式和练习。练习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第一,需要有明确的练习目的。第二,要了解练习的结果并进行反馈。第三,要多次练习以求熟练。

3.激发主体意识,投身服务学习

服务学习是20世纪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曾被美国教育家誉为“国家和学校重塑21世纪青年公民角色”的重要机制。“服务学习”有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从事社区服务而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多方面能力、养成公民责任感和健全个性的课程与教学取向。正像这个术语本身所表明的,它是“社区服务”和“学术学习”的整合,即把“学会服务”和“在服务中学习”两种行为整合起来,把“为了更好的学生”和“为了更好的公民”两种目的整合起来。(42)

(1)注重明确而真实的学习目标

学校的服务学习必须始终与学校课程相联系,与学生在一定学段、年级需要达到的学术标准(学科课程标准)相联系。服务学习不是某种附加在课程上的东西,而是传授课程的方式。通过参与服务学习,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并将课程与之联系起来,教师们将会用更有意义的方式传授课程。

(2)做好高效而优质的组织实施

服务学习的发展价值依赖于高质量的实施。与学科教学相比,服务学习更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本身及学生与社区的关系;更强调对学科逻辑的超越和社会应用;更强调教师对学生活动的共同参与和指导(43)。总结形形色色的研究,可以发现实施高质量的服务学习依赖于如下方面:提高公民素养,推动课程掌握,促进经验反思,培养合作精神,加速教师发展。

(3)形成严谨而有序的操作环节

服务学习的操作过程大致是:预备(针对需要、发现问题)——合作(组织小组、结为伙伴)——服务(志愿参与、投身服务)——统合(整合知识、联系课程)——反思(总结提高、撰写文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