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们对压力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们对压力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今,人们对压力的理解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压力是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这一属性,要求人们在压力管理中需要冷静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同的人面对压力会出现不同的表现,但总的来说,压力反应症状可以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心理症状、生理症状、行为症状。

人们对压力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压力的概念

现代社会给我们提供了丰富而便利的物质生活,满足了我们不断增长的各种需要,这些成就让我们感到惊叹和自豪。但是,压力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许多事情困扰着我们,无论你在什么行业,都会听人有人喊压力太大。更有甚者,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行业精英,由于压力过大而自杀的消息。这表明,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它对各个年龄段和从事各种职业的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压力源于物理学术语,在工程学建筑学上指 “负荷”。压力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最先将压力这一概念应用于社会领域。他认为,压力就是外部因素影响下的一种体内平衡紊乱。在危险未减弱的情况下,机体处于持续的唤醒状态,最终会损害健康

1936年,加拿大生理学家汉斯·塞尔耶发表了 《各种伤害作用引起的综合征》一书。在这本书里,他第一次使用 “stress”这个术语,并系统提出了压力的概念,因此被公认为“压力之父”。他认为:压力是人或动物有机体对环境刺激的一种生物学反应现象,可由加在有机体上的许多不同需求引起,并且是 “非特异性”的。“非特异性”是指,尽管环境刺激或需求可能多种多样,但机体的生物学反应却是相对不变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拉扎鲁斯强调了认知因素在压力反应中的作用,给压力概念注入了新的内涵。他把压力看作是个体与环境间失衡而产生紧张的一种主观能动的过程。由于压力本身的复杂性,加之各个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至今,压力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当今,人们对压力的理解至少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压力是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比如,地震、车祸、战争、拥挤、噪声等。

第二,压力是人体对外部刺激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反应。比如有人说 “下午,我要参加面试,我觉得压力好大”。这里他就用压力来指代他的紧张状态,压力是他对面试事件的反应。这种反应包括两个成分,一是心理成分:包括个人的行为、思维以及情绪等主观体验,也就是所谓的 “觉得紧张”;另一个是生理成分,包括心跳加速、口干舌燥、胃部紧缩、手心出汗等身体反应。这些身心反应合起来称为压力状态。

第三,压力是个体与环境间不匹配而产生紧张的一个主观能动的过程。根据这种说法,压力不只是刺激或反应,而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个体是一个能通过行为、认知、情绪的策略来改变刺激物带来的冲击的主动行动者。面对同样的事件,之所以每个人感受到的压力程度有所不同,就是因为个人对事件的解释不同,应对方式也不同。

(二) 压力的特点

压力是由令人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所唤起的生理、心理反应。它有以下三个特点:

1.压力是一种主观反应

压力是主观思维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应,这个反应是基于客观事实的,可以准确、可以过度,也可以不足,这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态度和观点。这是个很重要的属性,我们很多在一般压力面前太脆弱的人,就是对压力反应过度。基于压力的这种属性,人们实际上常常在用切断压力信息源的办法,不让主观进行反应或让他反应不足,高明地进行压力管理。

例如:当一个人受重伤甚至死亡后,往往不及时甚至完全不告诉他的重要亲人 (老人、病人,或这个亲人处于脆弱时期,如高考前等)。这就是不让他的亲人知道事故,亲人就没有主观反应。亲人周围的人知道了,但对应该感到痛苦的亲人来说,他因不知情而没有感到压力。

做股票的高手,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往往也用这一招,非常管用。

压力是一种主观反应,这一条是我们学习压力管理、情绪控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它,压力管理就好学多了。

2.压力由压力源引起

压力源,即压力的来源,是我们感到紧张的事件和环境。它的属性是客观的,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的改变而改变。

例如,虽然不知情,但那位亲人受重伤或死亡这件事的确是发生了,这一客观事实的存在不会改变。

这一属性,要求人们在压力管理中需要冷静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3.压力的大小由个人的身心承受能力大小决定

压力的大小,即人们不适应的心理感觉强度,它是由压力源事件的客观性和自我感觉的主观性两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压力的这一属性,为我们进行压力管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这两个重要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说,压力的大小,它是百分之百听我的,我说它大,它就大;我说它不大,它就不大。

用公式表达:压力的大小=压力源/承受力

同样一个事件,不同的承受力,感受到的压力大小是不一样的。学习压力和情绪管理,就是要提高承受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提高我们的综合修养,改变人们对待压力事件的态度。

(三) 心理压力的表现

对于个体来说,压力可以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它能够增强大脑的兴奋过程,提高大脑的生理机能,使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积极地调动身心的潜能去改变环境、创新发明,迎接各种挑战,从而达到自我实现、促进发展进步的目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压力过大,而自身的精神和肉体承受能力有限,那么这就可能会给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不同的人面对压力会出现不同的表现,但总的来说,压力反应症状可以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心理症状、生理症状、行为症状。

一般来说,压力较大会使人产生负面心理症状:焦虑、紧张、迷惑、急躁、疲劳感、生气、憎恶;情绪过敏和反应过敏;道德情感准则削弱;感情压抑,兴趣和热情减少;交流的效果降低;退缩和忧郁;孤独感和疏远感;厌烦和对工作的不满情绪;精神疲劳和低智能工作,错觉和思维混乱增加;注意力分散,注意范围缩小;缺乏自发性和创造性,组织能力和长远规划能力退化;短期和长期记忆力减退;反应速度减慢,弥补的尝试可能导致莽撞的决策;性格发生变化,爱清洁、很仔细的人会变得邋遢、马虎,热心肠的人会变得冷漠,民主的人变得独裁;自信心不足,出现悲观失望和无助的心理。

在生理方面,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增高;肾上腺激素和去甲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恶心、肠胃失调,严重的话,可能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如溃疡、心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呼吸问题、头痛、癌症肌肉紧张等。另外可能导致皮肤功能失调:压力事件可能引起皮肤疾病或使其恶化。湿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痤疮都可能与压力有关。有研究发现,倾向于患湿疹、痤疮的人在面临压力或情绪激动时有可能发病。

从行为方面来说,心理压力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心理学家努力去探讨人类的行为反应,发现人类行为的发生来自多种因素。譬如,弗洛伊德认为早期愉快的经验或痛苦的经验会影响他未来行为表现,如果早期承受了困苦环境折磨,长大后就能承受更大生活压力。斯金纳提出人类行为是受外在环境的制约而形成的。荣格提出人类有自卑的情绪,遭遇困难后都会努力去力争上游或超越极限。心理的压力过大,可能会引发许多不良的行为:拖延工作;工作表现和生产能力降低,错误率、事故增加;转嫁责任于他人;只解决短期和表面问题,不愿做深入和似乎与己无关的工作;吸烟、酗酒和吸毒行为增加;工作受到破坏,旷工次数增加;去医院次数增加;为了逃避压力,饮食过度,导致肥胖;由于胆怯,吃得少,可能伴随着抑郁;没胃口,体重迅速下降;语言问题增加,已经存在的结巴、含糊不清的语言现象加重,或出现在尚未有此症状的人身上;出现稀奇古怪的行为,无性格特征的行为产生;忽视新的信息;冒险行为增加,包括不顾后果的驾车和赌博;侵犯别人,破坏公共财物,偷窃;与家庭和朋友的关系恶化;自杀或企图自杀。(www.daowen.com)

自我测评

对下列各题做出 “是”或 “否”的回答。

1.因为发生了某些没有预料的事,你感到心烦。

2.你感觉到你不能控制你生活中的重要事情。

3.你常常感到紧张和压力。

4.你常常不能成功地应付生活中有威胁性的争吵。

5.你觉得不能成功地应付生活中所发生的重要变化。

6.你对把握你的个人问题没有信心。

7.你感到事情不是按你的意愿发展。

8.你发现你不能应付你必须去做的所有事情。

9.你不能控制生活中的一切烦恼。

10.你觉得你所有方面都是失败的。

11.因为事情都是发生在你能控制的范围之外,你会因此而烦恼。

12.你发现你自己常在考虑自己必须完成的那些事情。

13.你不能控制消磨时间的方式。

14.你感觉积累的大量困难不能克服。

15.朋友同学的生日,免不了花钱,你往往不想在这类场合出现,以免花钱。

16.刚买的鞋穿了一天就裂口了,你会气愤、痛苦地抱怨。

17.你由于某件小事跟好朋友生气,大家互不相让,结果你会一个人生闷气,想忘掉这件事,可就是忘不掉。

18.当父母因为学习责备你而使你感到压力很大时,你不会和他们争吵,一个人压抑情感。

19.你的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因某些原因转学了,你很难过,不想面对现实。

评分规则:“是”为1分,“否”为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0~6分:你能够应付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但有时也会有些烦恼,这是正常的。

7~14分:你有轻度的心理压力,虽然常会体验到不必要的烦恼,但你基本能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你应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

14~20分:你已经在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你不能处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这使你紧张、不安,进而影响到你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你应尽快改变这种情况,否则你的学习和生活将不能正常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