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时间:2023-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如何回答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史观占据了统治地位,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马克思这一论断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一)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如何回答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史观占据了统治地位,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这一论断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二)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www.daowen.com)

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

第一,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

第二,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是英雄史观。

(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的经典表述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