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作用
各类产业所属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在市场上形成的价格,除决定于包含在这些商品和劳务中的社会价值外,还要受对这些商品和劳务供求状况的影响。在购买者对各产业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的需求为一定量时,如果某种产业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满足不了需求,它们的市场价格会上涨;如果某种产业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超过了需求,它们的市场价格会下跌。在生产已经社会化的条件下,各产业都要求取得平均利润,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市场价格高的产业,它们不只会取得平均利润,还会取得一部分高于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求过于供的产业,会增加投资,以扩大它们的生产规模;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供过于求的产业,会压缩它们的生产规模,把资金抽出一部分投入到生产市场价格高的商品和劳务的产业中去。在有的产业扩大生产规模和有的产业压缩生产规模的过程中,先是货币资金从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市场价格低的产业中流出,紧接着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出,流入到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市场价格高的产业中,这就起了“资源配置”的作用。资源在各产业中的合理分配,逐渐使各产业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能相互满足进行再生产对生产资料的需要,满足城乡居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消费品的需要,使所有产业生产的总商品和社会总需求趋向于合理化。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才能使全部企业都提高经济效益。
第一,竞争能促进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这里讲的产品,是指同一产业或同一产业内各分部门所属企业生产的不同种类、不同规格、不同性格、不同花色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服务。在生产出的各种商品或提供的劳务中,有些可能供过于求,有些可能求过于供。同一产业所属企业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性能、不同花色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供求不平衡,反映了产品结构不合理,在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下,一个产业内的各类企业,会把适当部分的资金,从生产和提供过于求的商品或劳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抽调出来,投入到生产和提供市场价格高的商品或劳务的生产经营中去,从而减少过剩商品或劳务的生产,增加供不应求的商品或劳务的生产,使这个产业的企业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在供给与需求上趋向于合理。产业内部所属企业生产的商品都能够销售出去,才能增加产业的利润,提高一个产业的经济效益。
第二,竞争能够促进企业提高商品质量。有许多企业生产同一种类的商品或提供同类的劳务,但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有些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质量好,有些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质量差。在市场上,质量好的商品和劳务,不仅会畅销,而且购买者还愿出较高的价格购买;质量差的商品或劳务,购买者只愿以低价购买,而且还会滞销。在市场价格机制作用下,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质量好的企业,就能获得大量的盈利,就能够有较快的发展;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质量差的企业,只能获得较少的盈利,或不盈利,甚至发生亏损,企业不仅得不到发展,还有倒闭的危险。市场上优质优价和劣质劣价的规律,迫使企业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商品和提供劳务的质量,以便能够获得更多的盈利和发展,一些不能真正提高商品或劳务质量的企业,只有被淘汰。
第三,竞争能够促进企业降低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在市场上,优质商品或劳务能获得高价,如果许多企业生产的同种商品或提供的同种劳务,质量是相同的,但有些企业生产的这种商品或提供的劳务价格低;有些企业生产的这种商品或提供的劳务价格高,需求者就只会出较低的价格购买同质的这种商品和劳务,而不会出较高的价格去购买它们。从而生产同质而又低价的商品或提供劳务的企业,它们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不仅能很快销售出去,还能占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价格高的企业,它们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必然会滞销,不仅不能扩大销售市场,连原来已经占领的市场,也会被同质低价的商品或劳务所占领。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的价格的高低,在这种商品或劳务供求平衡的条件下,主要是由各不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数量决定的。一些企业为了降低它们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的市场价格,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原料、材料、燃料、电力和机器磨损的消耗;降低活劳动的消耗。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是否能采取有力措施降低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是企业能否盈利和发展的关键。(https://www.daowen.com)
第四,竞争能够促使企业采用新技术,企业要使生产出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不仅质量好,而且成本低,就必须采用新技术。使用新的机器设备加工制造出来的产成品比起使用陈旧落后的机器设备生产的产品,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提供的劳务质量也会优越得多。例如,运用先进技术装备起来的高炉和转炉,能冶炼出质量更好的铁和钢;运用自动化的先进机床加工出来的机器零配件,质量会更好,精密程度会更高;在第三产业的商业和服务行业中,运用先进的技术,能够提供更优质更周密的劳务。运用先进技术,还能降低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降低商品和提供劳务的成本,如采用先进的节能装置,能降低能源的消耗;采取先进的铸造技术,铸造出机器零配件的毛坯之后,再加工这些毛坯时,能够少切削下一定量的废钢屑。采用先进技术,还能节约活劳动,如采用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机器设备,比起用人力操作的机器设备来,由于自动化程度高,一个人能够看管多台机器设备,而且这些先进的机器设备运转速度快,能够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了活劳动的消耗。所以,采用先进技术,使企业既能提高生产的商品或提供劳务的质量,又能降低成本,以便降低出售价格。在这里清楚地表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市场价格规律的作用,促使企业必须去采用先进技术,不采用先进技术就生存不下去。
第五,竞争能够促进企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企业要使生产的商品成本低和质量高,除采用先进技术外,还必须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大家都知道,先进的机器设备要由劳动者去操作或看管,劳动对象要由劳动者运用各种劳动资料去加工,同样的机器设备和同质的被加工的劳动对象,如果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熟练程度低,又不去努力劳动,即使是采用了先进的机器设备,也不能很好地运用它们,也不能把原料、材料加工制造出低成本和高质量的商品和提供优质的劳务。这类企业也绝不可能有好的经济效益,甚至发生亏损。企业只有在采用先进机器设备的同时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才能使企业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规律的这种作用,是已为企业生产经营无数次的实践所证明了的。企业要使生产经营得到发展,必须把提高全体劳动者素质的工作放到应有的高度上来做好。
第六,竞争能够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这里讲的企业管理,是指企业内部的管理。在一个企业内部,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型企业内部,厂部设有不同的管理生产经营的机构,在生产过程中,设有不同的分厂、车间、工段和班组。几千几万人在一个企业内相同的和不同的岗位上进行工作及劳动,不同工作及劳动岗位上的劳动者,任务不同,使用的劳动资料不同,要加工的劳动对象也不同。企业的厂长、经理等领导者,要使企业在竞争中能得到发展,必须加强管理,在企业的全部生产过程中,使各单位、各分厂、各车间、各班组分工协作得很好,使每个科学技术人员和每个操作工人的劳动积极性都能充分发挥出来,并逐步提高企业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企业的领导者,如果不加强管理,就不可能使企业内有序地进行工作和劳动,致使每个科学技术人员及每个操作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也必然低下。在劳动者既具有同等的素质,又在所占有、支配与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也具有同等数量和质量时,管理好的企业和管理不好的企业相比较,前者能生产出成本低和质量好的商品;后者生产的商品成本高,质量也差。同一行业不同企业生产的商品按市场价格出售时,管理好的企业,生产的商品质量好,成本低,就能得到更多的盈利,管理不好的企业,生产的商品质量差,成本高,难以多盈利,甚至还会发生亏损。市场价格的竞争,迫使管理不好的企业,必须加强管理,否则就会落到破产的地步;同时也迫使原来管理好的企业加强和改进经营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原载《宋涛文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