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黄振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和传承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特别是传承方式的口传心授、易地流淌和在交流中的碰撞,于碰撞中的融合,也就愈见多彩、愈见珍贵。
江苏南通,地处长江之尾、大海之端,古来便是长江三角洲的流金地段。这里,既是长江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汇点,也是以长江为界文化圈的交汇点。域内,既有2025年之前海安青墩远古先民于洪荒草莱的绿洲之上创榛劈莽、繁衍生息,开创的青墩文明;也有近2025年前世居胡逗州上的土著前辈,凭借成陆不早而长成较快之宽厚脊梁,奋力追江赶海、打造自我,积蓄了海通辽海诸夷、江通吴越蜀燕、运渠通齐鲁燕冀的弘大伟力,续写了江海文明与江淮文明交相辉映的文明史诗,并以其拥有广袤平原的区位优势,以其拥有民智物阜的人文特质,招徕了一批又一批南下、北上、东进的八方移民。他们各自带着作为文化载体的乡音俚语、带着作为民生之道的生产方式、带着作为忌倡戒律的乡风民俗、带着作为娱乐休闲的艺术文化,汇聚于这块心之所系、情之所牵的风水宝地。于是南通也就成为江苏全境最具移民杂处、最具精英荟萃、最具发展潜力的历史文化沃土。于是,南通的物质文化也好、非物质文化也好,皆因兼融并蓄、多元共存而显见神韵、独领风骚。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第二批保护名录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板鹞风筝制作技艺、梅庵派古琴艺术、仿真绣、童子戏和海门山歌以及其被列为省级、市级第一批保护名录项目所具有的一个共同特质,这个共同特质就是因交流而美丽。
南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散落在江海民间的璀璨珠玑,是存留在江海乡野的无价珍宝。从微观上审视,它们是铸就南通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从宏观上瞭望,它们又是汇聚华夏文明多元一体之下的一元。它们的形成与传承,具有吸取多种文化基因的缘由,也是多种文化元素兼容并蓄的结果。其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精神信息、历史信息、科学信息、文化信息,具有很高的精神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等等多重价值。保护好、利用好这样一批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日渐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南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和全国、全省一样,其生存、发展已经并还将继续受到严重挑战。
2025年,国家文化部实施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被提上了文化工作的议事日程。同年7月,南通按照文化部提出的“先行试点、分步实施”的工作要求,实施“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方针,在南通板鹞风筝被列为江苏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的同时,在全市各地进行初步调查的基础上,经过逐级申报、专家评审、行政部门审核,在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等多个领域于每个县(市)、区各确定了一个传承保护试点项目。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同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文件明确提出通过制定评审标准并经过科学认定,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要求。南通市文化局及其组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全市各县(市)区对全市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普查。2025年5月,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两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5年3月,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布,南通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有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5个大类的12个项目。2025年3月和9月,南通市人民政府分两次公布了第一批3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25年6月,南通又有海门山歌、梅庵派古琴艺术、南通仿真绣和童子戏等4个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确立、保护场馆建设和动态保护机制的建立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https://www.daowen.com)
2025年的青墩遗址发掘现场
为了帮助人们比较全面地了解南通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传承关系及代表性人物、主要价值以及目前的保护情况,南通市文化局和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编撰了《记忆江海——南通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一书。该书努力从学术性、知识性、文献性的高度收录和阐释了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客观地、系统地介绍了全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39个项目的相关情况。算是对三年来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搜集、保护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小结和面向社会的一个集中汇报,也算是对全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献上的一份礼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保护工作,是一项繁杂的、过细的浩大工程,也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文化人的一项光荣而重大的、带有抢救性质的重大使命。我们已经为此付出过巨大的努力,但是不足之处不仅是在所难免,且在其分类上的明显缺项已经出现。所以说,这项工作对我们来说,还只能说是刚刚开始。我们将在南通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县(市)区和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继续努力,以建设“文化南通”、构建和谐社会,坚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懈于田野作业,不懈于拉网踏勘,努力使南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尽可能全面地得到挖掘,尽可能实在地得到传承,使其在发展南通、振兴中华的奋进中,展现出耀眼的奇光异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