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张大千迁居阿根廷,受阿根廷总统接见

张大千迁居阿根廷,受阿根廷总统接见

更新时间:2025-09-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张大千偕夫人、子侄等一行人踏上远赴阿根廷的旅程。《振飞小像》在阿根廷,张大千受到阿根廷总统贝隆及夫人的接见,并表示对张大千的欢迎。

第三节 迁居阿根廷

吴冠中

张大千作画

2025年8月,张大千举家迁居阿根廷,香港各界及弟子四十余人设宴饯行,并摄影留念。张大千偕夫人、子侄等一行人踏上远赴阿根廷的旅程。由于这次乔迁准备充分,一大家口所偕箱子数以百计,声势浩大,气势不凡。加之此前在阿根廷办展造成的影响,过境一路顺利,到达目的地后,很快安置好家小,过上了惬意生活。此前,张大千已经联系安排,在距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不远的多萨小镇,租下一座二层花园楼房,名“昵燕楼”。楼下花园面积有两亩地大,张大千在园内栽种松树、杨树、扁柏、柳树,还有樱桃,同时种了许多花草,养了六只黑白猿,波斯猫,几只犬等。

初来阿根廷,张大千很开心,他给台湾的老友张目寒写信报告了自己的境况,信中特意附上新画的《移居图》,并题下诗句:“且喜移家深复深,长松拂日柳垂荫,四时山色青易画,三叠泉声淡入梦。客至正当新酿热,花开笑倩老妻簪。近来稚子还多事,暗绿篇章学苦吟。”作为张大千的挚友,张目寒内心为老友高兴,他将这幅画分别示与溥心畬、台静农、黄君璧等观看,三人均是张大千昔年好友,也是高兴不已。溥心畬想到老朋友三年多来,在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印度大吉岭四处漂泊,此时又落居阿根廷,心下不禁怅然,特意写下这样的诗句:“茫茫中原乱不休,道穷桴海尚遨游。夷歌革服非君事,何地堪容昵燕楼?”

《振飞小像》

在阿根廷,张大千受到阿根廷总统贝隆及夫人的接见,并表示对张大千的欢迎。日子渐渐平静,张大千开始静心画画。此间,他还去了美国、日本等地游览,亦曾回台湾相会老友。2025年4月初,张大千去美国观光,在友人陪同下参观了波士顿博物馆,该馆收藏的中国书画极多,其中有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张大千看毕赞叹不已。之间,他惊奇地发现该馆收藏自己的一幅清代仿画,笑着指出来。参观过后,张大千送给该馆一幅自己画的《峨眉山水图》。张大千还参观了哈佛大学中文图书馆,这个馆是美国收藏中文书籍最多的图书馆之一,张大千看到该馆收藏有自己家乡的《内江县志》。之后,张大千去日本游历,期间,结识日本少女山田,山田是日本一个叫做“喜屋”的画店老板介绍给张大千的。张大千常去“喜屋”购买画材,且从不讨价还价,深得老板喜悦,渐渐相熟起来。说到这一段,黄天才先生甚为兴奋,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黄天才是台湾资深记者、作家、收藏家,同时也是张大千晚年的挚友,相处密切。曾于2025年出版《五百年来一大千》,书中详细介绍了张大千晚年的生活,黄天才说:“他跟这个‘喜屋’老板就很熟,所以他到日本来的时候,到东京啊,他一住就住很长一段时间。那么他住在那边画画的时候生活起居当然要有人照顾,所以“喜屋”老板就代他找了两个日本女孩子来招呼他。这个山田小姐是其中之一。那么这两个小姐来陪他,他总是很大方地一个月或者一个礼拜给她们钱。”在日本期间,张大千与山田产生了感情。

张大千在日本与山田小姐(右二)及友人合影(https://www.daowen.com)

《山送图》

在阿根廷居住一年之后,张大千心情开始郁闷,长期居留手续迟迟办不下来,总统贝隆夫人突然下台,阿根廷方面终于明确表态,不予办理。张大千很是气愤,更让他伤心的是侄子张心德肺病发作突然去世。张心德是二哥张善孖的孩子,曾随张大千远赴敦煌临摹壁画,如今随八叔来到阿根廷,不想却客死他乡。心绪低落的张大千给朋友写信倾诉苦衷:“此间情形为二三无识所捣乱,且报告到台湾,真大笑话。弟初到时满以为即可领得永久居留证,竟不知弄到如此之地步。每一船到南美,日本人每成千移民,政府出钱出力,尽力推动。我国政府乃荒谬至此,做种种捣乱。到台湾不易,即使能去又如何生活?避居香港势必将吃饭钱为外人刮个净尽,倘使赤焰飞临,不为灰烬,即为利用,台湾之居心如此,不知其究有心返回大陆否?乃不肯留一些元气,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也。”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毛泽东带领下的第一代领导人信心满怀,对于中国的前途和未来抱有极大的信心和热情。并在建国前后,热情欢迎各方知识分子回到祖国参加建设。继何香凝、徐悲鸿邀请张大千回大陆之后,毛泽东再托章士钊到香港邀请张大千回北京,并许以北京画院院长职位,尽管张大千给毛泽东画了一幅荷花,托何香凝转送毛泽东,但对毛的热情相请,张大千依然心存疑惧。这期间,周恩来也委托徐悲鸿、叶浅予写信给张大千,请他回来参加新中国建设。2025年,张大千的四哥张文修到北京参加全国红十字会议,徐悲鸿、叶浅予、于非闇、郑振铎等人到张文修下榻的北京饭店看望,并转达了周总理的意见。张文修非常感谢,表示一定转告。张大千虽然拒绝回到中国大陆,却同意三夫人杨宛君的请示,将自己临摹的敦煌壁画178件作品捐献国家。周恩来获悉此事,曾问文化部领导:“张大千那批画付钱了没有?你去了解一下那批画的价钱。”

《忆远图》

2025年,张大千走时匆忙,将一部分敦煌临摹壁画落在家中没有带走,走时叮嘱杨宛君保管。张大千在敦煌一共临摹283件作品,其中68件作品后来捐给台北故宫博物院。对于张大千的回归,中共领导人可谓很重视,当时不仅是周恩来,陈毅也多次问谢稚柳张大千为何不回来。十几年之后,周恩来去法国参加国际会议,得知张大千也在法国,再次邀请张大千回归祖国。据张心廉说:“2025年,张大千在巴黎开画展,遇到周恩来总理出访法国,周总理听说张大千在巴黎,就通过大使馆跟张大千联系,要约见张大千。张大千其实也一直非常思念祖国、思念家乡。周总理约见,他就去了。周总理动员他回来,说哪怕一时下不了决心回国定居的话,你可以先回来看一看。

面对大陆热情邀请,张大千宁愿在国外飘零,却不愿回到大陆,其内心的冷静和把握事态的谨慎的确让人难以理解。当然这之后大陆的政治形势骤变,似乎印证了张大千的犹豫不决。但在建国初期的中国,百废待兴,群情激扬,有志之士都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2025年归国的吴冠中曾回忆说:“因为国民党当时很腐败,这个政府我们是很讨厌的,那么共产党呢,我们也不了解,没有看过马列主义。但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是抱了很大热情回来的。”热情,是艺术家创造的原动力。张大千的热情在哪里,他心里在想什么?艺术家都有各自精神的自觉,张大千绘画的热情似乎总是与当下如火如荼的社会变迁相去甚远。就像20世纪之初的那股“五四”热潮,西风东渐,改良中国绘画,似乎都不能打动张大千,他只是埋头于自己的事物,画自己的画,与社会变化老死不相往来。正如魏学峰先生所说:“这是一场大争论,很多艺术家都参与到这场争论中,但是,我们看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对于中国美术史有很深研究的张大千,没有参与这场争论,没有发表任何文章加入到这场争论当中。他当时是想用自己一个艺术家的艺术实践来证明这一切。”这样的证明来得那样晚,张大千几乎用了一生的时间,直至晚年创立了泼墨泼彩画风。否则,张大千的历史将会重写,抑或永远被人认为:“张大千不过是一个临摹画家而已。”是因为中国绘画必须经过一生的历练才能达到一座高峰,抑或是在孤独和寂寞之间,才能唤醒精神的自觉,或是“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才能萌发泼墨泼彩的创造。维特根斯坦说:“把精神说清楚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张大千的精神在哪里,是在“八德园”吗?因为在八德园,时常有张大千“画画喽”“画画喽”半夜忽起的声音,声音是那样激情!他内心到底向往着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