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与长辈对话

人情・与长辈对话

在与长辈的对话中,怎样才能表现的大方得体?



周晓农


设想一下,如果你进入一个谈话的场合,大家给你以欢迎的目光,你一说话,大家就用肯定的表现,来鼓励你说下去,这样,你说话是不是就会变得随意和畅快起来了呢?可是,如果大家一味这样鼓励你,你是不是会逐渐放肆起来,甚至目中无人了呢?


如果这两种情形都会出现,请把第一种情形赠給他人,请把第二种情形用于告诫自己。


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平辈间,上下辈间,乃至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其实都有一个问题,即人际关系处理,同时还有一个自身修养问题。导致忘记的原因是:只论对错,只想宣示自己的存在。于是,说话不注意对方的感受,也不注意倾听人家说话。把对方弄恼了,常常会弄得对也是错,左右不是人。结果,大伤自尊,而自己也不知该如何说才好了。


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不是大学生辩论会,专找对方的逻辑漏洞,目的在击败对方。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意在交流,在沟通,在建立感情,当然也包括论对错,明是非的作用,但如果忘记对方是一个具体的需要尊重的人,尤其是一个需要尊重的长辈,那对话的前提就不存在了。


这中间人际关系的处理,就好比炒菜放盐。如果没盐,再好的菜也没味,再高明的厨师弄出的菜,也会让人说味差。适度放盐,可尝美味万种。盐放多了,也会顿失美味的。弄过分了,也会弄巧成拙。


如果明白这个道理,说多说少、该说不该说,说话的语气,分寸感,包括举止、肢体语言、口气的把握,就会比较得体了。


出于尊重对方和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委婉的处理,不等于思想认识上的委曲求全。你的观点、想法依然还是你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发现一些人,说话特别中听,同样的道理,他说起来,特别容易让人接受,他要和人沟通,特别容易达成共识。暗藏的道理,就在这里。


当然,这中间的硬道理还是,自己多少总得有点知识和认识上的干货,要不然,老是在常识上说错话,人家说点什么,你也木然没反应,会让说者听者都尴尬的。


上面所说,均指在需要注意时注意,至于平时与人相处,不一定都要这样讲究,都要讲究,就累人了。


23 岁,多年青啊。不必着急。不要老宅在电脑上。多与人交往,多些人生经历,多想想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一些道理,渐渐就会行的。


与人打交道,是一辈子的事。说是一回事,如何做好,又是一回事。我也常常做得不得体。此事我们共勉吧。


2013-01-01



cOMMANDO


长辈这事儿吧……如果你不太会说漂亮话,那就首先少说多听,「少说」给你带来的好处往往超过你的想象。


我由于不太爱和亲戚说话(这个问题我在其他答案中提到过),所以第一次去妻子家的时候从头到尾说话不过 20 句,当然问话还是答的,而且态度正经,但就是问一句答一句,不多说。剩余的时间就是坐在沙发上像只狗一样消散在空气中,陪她家人看《情深深雨濛濛》(那真他妈是一部烂片)。


然后我得到了「这孩子话不多,挺老实,不错不错」的优秀评价。


2012-12-30



dirzzle


说几个我的经验。

对话基本原则就一点:让他们说。

这其实也是有学问的。

首先你要表现得落落大方。这一点其实不难。一般跟你不熟的长辈,跟你交流一般都在人多的场合,对他们而言其实也是走走形式的事,打个招呼,说不定回头就把你忘了,完全不用紧张了,他问啥你说啥,叫声尊称就好。跟你熟悉的你就更不用紧张了吧。

其次跟长辈交流,最主要的还是让他们说。其实一般见长辈都是在饭桌上。那么我这有几个讨他们欢心又显得你懂事的办法:

1. 叫尊称:张叔叔李阿姨王伯伯,一桌子轮着叫,你叫不出来的轮到他那儿身边肯定会有人给你介绍的,叫完他们肯定会说,这小孩懂事!这样第一步对你的印象就很好。

2. 倒茶:服务员端上茶水,你就主动一点给每个人倒上,你是晚辈,所有人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反而会对你称赞,这孩子懂事!不必不好意思。

3. 吃饭的时候肯定都是大人们在聊天,你也不用说什么,切记不要总是低头玩手机啥的,你就装作听他们说话,谁说话看看谁,表明你在听就好了。


你问的是说话,我这也有几个小技巧。

他们讲话,讲道理的时候,适当捧哏。就比如说「对」「嗯」「哎呀有时候我也这么觉得」「哎真是这样的」,你越这么捧他们说得越来劲,他们来劲了,不是你们的交流就成功了嘛。

偶尔总结。比方说有一次,我一个五十多岁的伯伯,给我讲道理,大意是:看东西啊,不能只看一点,要把每一点都考虑到,从一个角度看,blabla,从另一个角度看,blabla。我说:「嗯,这就是毛主席说的辩证法。」把他乐得啊,他连连称赞:「大学生就是不一样!」

其实最高端的做法,还是引导他们的思路提问。这点你做好了,别说跟大人交流了,做销售绝对牛 X。长辈们都是好为人师(想不到其他词,我这里是褒义的意思)的。比方说他们跟你说:年轻人一定要好好学习啊!这时候你也别没话。你就装作不知道问他:是啊我知道,但是我有时候太辛苦了就会迷茫,就感觉要放弃,这怎么办啊?(其实你根本就没这种感觉)他们肯定就会跟你引经据典,大谈特谈学习的重要性了么。然后他说完,你再说:哎呀叔叔你今天这么说我确实意识到了,意志一定要坚定。以后我要再有这种想法,我就想想你说的话。这样跟你聊天的长辈不是很开心吗?他肯定给你家人说,你们家娃聪明,我看以后一定有前途!


表现得热情,尊重,善于聆听。做到这些,你就会发现与长辈的交流很简单,他们都会喜欢你的。


2013-01-06



陈行


周先生的答案非常全面而且深刻。第一时间点了赞和感谢。

本来不应该画蛇添足,但是我恰好跟楼主的年岁相近,有在最近几年频繁遇到这个问题。可以作为反面教材。


我与叔叔、父亲经常会在饭桌上交流,但最近几年,我始终无法把握分寸感。

当他们开口,我就下意识去找他们的漏洞,他们说北上广不好,我就一定要回击实现梦想更重要。他们说房子问题,我就一定要反唇相讥房子怎么能限制一个人。他们要我保研,即使只能保本专业。我就一定要说本校本专业没什么意思,执意考魔都两校。即使现在看来我高估了自己。


我在看到周先生的回答之前,我只是隐隐感到了我的攻击性,我不擅长与长辈搞好关系。但我潜意识依然觉得「我是对的,你们说的都是自己的经历,我要过自己的人生,我一定会成功。」


日常的交流,抱着这样的心态,去找出他人的逻辑漏洞,去反唇相讥,偏狭地认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即便不说正确与否(其实必错无疑),自己又能学到多少呢?自己又能获得自信的加成和他人的认同吗?


感谢周先生的提点,一针见血。感谢周先生和 yolfilm 这样的前辈愿意对后辈说些真知灼见。

实乃后生之幸。


201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