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窝囊废」

四大「窝囊废」

为什么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设定的领袖角色都是「窝囊废」的形象?



Raymond Wang


只谈个人感受。 


我小时候也觉得唐僧、刘备、宋江是窝囊废,崇拜的是孙悟空、赵云、林冲,至于《红楼梦》,根本就看不下去。这些年陆续重读这所谓「四大名著」,观点却变化很大:小时候无非就是暴力崇拜,谁武功高谁就应该做老大,但现在再细读对唐僧、刘备、宋江的描写,却发现了这几个人身上的「leadership」(我不太想用这个被经管书滥用的词,但没有什么好的替代)。尤其是唐僧,其虽然表面上很「窝囊」,但内心无比坚定。刘备、宋江似乎形象都很猥琐,一点也不 man,但其驾驭群雄的本事放在今日中国也吃得开,你可以不喜欢他们,还真不能不服。至于贾宝玉,我觉得是古典文学中难得的有现代气息的人物,比水浒三国里那帮就知道杀人和权谋的家伙可爱多了。


2013-02-13



巴巴罗莎


题目里的「男一号」实际上不是男一号,而是男一号的领导,也就是一把手。

窝囊是必然的。


抛开《红楼梦》不谈,说其他三本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每本书里都有一个核心人物:诸葛亮,武松,孙悟空。

为什么他们是核心人物呢?因为他们的故事绝对精彩。为什么他们的故事精彩呢?因为这几个人物都是人民创造的。


水浒最精彩的段落是头七十回,如果缩小范围,其实就是林冲,鲁智深,宋江,武松四个人的故事。西游的高潮在孙悟空大闹天宫,后面是连续剧。三国的故事持续性比较强,不过最精彩的地方还是前一部分,刘备死了之后发生什么其实没太多人在乎。


当然,几本名著的其他部分也很精彩,但是和那些经典桥段比,总是稍显累赘。为什么前面的桥段经典呢?因为好故事都是人民创造的。


中国老百姓喜欢的人物和故事都有些共同点,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具有反抗精神, 而中国的社会,是一个极端压抑极端情绪的社会。这三本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准确地说是一个汇总,这几本书都是取自民间,先有了人物,有了故事,才有了书。


而这些故事,包括很多民间故事,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民间创造,再到官方语言改造,最后整理和完善成一个成熟的故事。很多故事能够在民间流行,一是因为故事经典经得起考验,二是那些人物和故事能够替受众说出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心里话。然而这些故事大多不具备完整性,其内容由于过于反动不适合流通,社会也无法对其产生推力。所以这些故事一般都会被社会或者官方翻译,改造成符合弘扬主流价值观的版本。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英雄们到最后都被招安的原因。


这个模式就是:英雄必须失败。失败后被主流。而英雄是不可能失败的,于是就需要自己人帮助他失败。


所以这也是大哥们通常窝囊的原因,这些人最能影响主角的未来。不仅是大哥窝囊,英雄身边的人都跟着一群猪。为什么诸葛亮武松们如此耀眼,最后都没有好结果呢?一个所有人都能想到的原因就是被坑了。所以比较起来,几本书其实都在靠那些经典的故事撑着,整体看其实并不太合理。如果让那些跳出逻辑的故事回到逻辑里,显然很难办。


《西游记》里孙悟空是绝对强大的,但是如果一直强大到最后故事就没意思了。所以唐僧必须坑爹,一个唐僧还不够,猪八戒也得跟着坑,但是这还不能解释孙悟空为什么打不过妖怪,所以妖怪都得穿着一身好装备,而这些装备都是从神仙哥哥姐姐们那偷的。于是孙悟空死于自家军火库失窃。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绝对不会输的,罗贯中从借东风开始就已经把孔明吹成气象卫星一般的神了。神怎么会被人打败呢?所以关羽不听他的,死;刘备不听他的,死;敢不听他话的人都死了,于是小弟接着搞,马谡搞你,魏延搞你,李严接着搞你。但是神怎么能被几个下属搞趴下呢?俺们还有刘禅!傻了吧。


《水浒传》的英雄是绝对正派的,可为啥正派还都上梁山做土匪了呢?因为所有人都在坑你。情人要坑你,老婆要坑你,下属要坑你,同事要坑你,上司要坑你,跟你没关系的人也要坑你……总之除了你身边就没一个好人。可是像卢俊义这种显贵到不能的人物怎么办呢,组织再推你一把……终于被好汉了。这个时候导演喊一声:梁山好汉必须死!施耐庵大惊:我操,梁山已经把官军推平多次,高太尉也被活捉,再剿匪就只能去丐帮找乔帮主了。于是拉上梁山人马征大辽,打方腊。但是梁山人是不能被一群和你同样身份的人打败的,稍事片刻,施耐庵眉一皱,计上心来,奋笔疾书:「忽听前方哨骑来报:大事不好,宋头领变节了……」


所以其实当英雄故事完善时,既要逻辑通畅,又要让它符合官方语言,小说家们通常的手法都是这样的,或者说也只能这样。


最后再举一例,我们熟悉的哪吒。

若论反抗精神,哪吒恐怕比孙悟空还要彻底。他从出生起就在挑战传统的道德观,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反叛者。但英雄是死不了的,于是写故事的一拍脑门,给他派了个坑儿子的爹李靖。上峰说:哪吒要主流。小说家回身一看……哪吒还没来得及被招安就已经写死了。于是哪吒从莲花重生,化身成人。抬头一看,面前站着姜子牙,太公望着远方,悠然说道:「哪吒,快快随我前去攻打朝歌,活捉妲己……」


2012-10-10



magasa


撇开所有各种社会风气、思潮来说,在这种「团队建功」模式的小说中,将团队负责人设计为具有严重的缺陷,是创作上的一种手段。并不是说所有此类作品都如是,但确实有好多。


除了四大名著,《封神榜》里姜子牙难道不是吗,西岐阵营里最弱的就是他,几乎所有师侄都比他厉害,如果不是有几样宝物防身,早被截教高人打死一百回了,但他是统率三军的大元帅。还有不少讲破案的公案小说里,青天大老爷「X 公」戏份很少,出场都是走过场,真正出风头的是他身边的军师和保镖。还有《薛丁山征西》《说岳》之类的传统英雄评书,三军主将除了闹内讧、挂免战牌、打败仗,别无所长,反而不如帐下各色猛将更具神采。


外国作品也是一样,《魔戒》中最废物的就是负责销毁戒指的弗罗多,《女神的圣斗士》里最讨人嫌的一定是星矢。


如此种种。


我觉得这种人物设计,可以制造团队内部张力,如果故事进程中所有障碍都来自外部,那就不如内外夹攻来得好看。而且一把手熊一点,可以衬托出更多手下的牛逼,如果一把手自己很牛,那手下都要被埋没了。这样看来,还是让一把手熊一点效果更好。


201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