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UFO究竟是什么
前言 UFO究竟是什么
综观最近二十年中国媒体报道的所有UFO目击事件,可以说大多数在事后都有确切的判断。这当中主要是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飞机及其附属物。如2002年11月8日,广州有多人发现天空有一道带状银白色的上弧线,在其不远处则一个光点在不断移动。后来一航空爱好者在目击后分析,“上弧线”为喷气式飞机在高空飞行时产生的气流,而光点就是飞机本身。
而在2002年12月10日上海目击案中更为典型。当天多人目击天空有一“光芒四射的红色纺锤状飞行物”,飞行高度与飞机接近,体积目测远大于飞机,一时间传言纷纷。后经鉴定,所谓不明飞行物实际上是过境航班。而华东空管局的工作人员也证明,当天下午有一韩亚航空公司的飞机途经上海。实际上,在早晚两个时间段,天空尚暗,而高空中的飞机经折射受地平线上的太阳照射后,易产生形状不同的大面积反光。这就是所谓傍晚易见“UFO”的真实面目。
其次,则为云团反光。最为典型的是,在2003年5月16日晚,北京有多人目击,在西南夜空中有一固定地区内有多个椭圆形光团快速移动,并有一定规律。后来北京天文台判断,当天北京刚下过雨,空中云量较大,且位置较低,因而很可能是市内地面的光束映射在低空的云团中造成的。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晚上、刚下过雨的、较繁华的城市,目击到的物体有一定亮度,且运动轨迹较有规律。相信随着人们对这种现象看得越来越多,也较为了解其原理后,也就“见怪不怪”了。
第三,高空气球。由于近年我国对气象报道的准确性要求日渐提高,因此高空气球的数量也远远大于以往。而普通人对这种情况原来没有觉察,加之对高空气球的知识又了解较少,因此乍一看就以为是看见了不明飞行物。这类目击到的物体一般有如下特征:多发生在早晚两个时段内(与气球的放飞时间有关);多发光,颜色多为橙色(受傍晚太阳照射,与以上飞机的情况类似);多在低空飞行,然后慢慢长高;其运动方向一般与当天风向一致,不会出现无规则运动。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有时高空气球在空中着火,人们往往观察到的是一个“火球”,且有烟雾产生。
最后,较为特殊的一种情况,就是“天外来客”——但决不是所谓“外星人”或其“航空器”,而是陨石、火流星、卫星或太空飞行器的碎片等。例如2003年2月26日发生在北京的目击案:当天有多人目击天空突然出现一团耀眼的火球,其速度超过一般飞机,最后其运行轨迹出现一道青烟。这类目击物易于坠落的高空气球相混,但它也有一定的特点可寻。其亮度较高,速度较快,一般尾部留有青烟。另外,由于其飞行高度在初期发现时一般很高,所以一般有多个地区目击,这也是与坠落的高空气球最明显的区别。
作为《飞碟探索》的编辑,笔者一年会接到许多目击报告,但真正能够在杂志上刊登的却寥寥可数。这其中的原因,就是许多人在幸运地看到不明飞行物时,兴奋之余,却忘记记录下有关目击的全部情况。
一篇合格的目击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确切的时间,包括年、月、日、具体的时分,整个目击过程持续的时间;再次是确切的地点,写明某省某地;还要写清目击者的身份、年龄、人数;在书写目击过程时,以简明的语言写清当时目击的整个过程,对目击到的物体做详细说明(如颜色、亮度、大小、个数、高度、声音、运动轨迹、变化情况、消失情况),还要对当时自己身处的环境做简要说明,如当时的天气(晴、阴、多云、有风、有雨等)、天象(是否有太阳、月亮、星星,有关它们亮度等具体情况)、自己的位置(在家、在街上、在田野等)、自己的视野(宽、窄、有变化)。后还有说明在目击事件后当地是否有同样的反应,如自己的亲友是否也看到、当时的媒体是否有介绍、当时的航空或气象部门的态度等,当然最后一点作为个人是很难调查清楚的,尽力而为即可。
总之,UFO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对此类现象的记录,我们仍然还得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