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上空的“雪茄”
时间:1991年4月24日,19∶30;5月8日,19∶35;5月15日,19∶31分;5月16日,19∶41分
地点:江苏南京
目击者:冯震五等南京市民
飞行物特征:棒形,银白色
1991年4月24日傍晚,夏时制19∶30,天晴有云。江苏京剧院的冯震五和他7岁的儿子冯浩,在南京南湖新村至水西门的公路上,发现天空有一雪茄形不明飞行物,从南京的西北往东南方向缓慢飞去。该飞行物呈银白色,很亮,无声,据扬子报社科普版编辑高翔先生反映,南京中山医院内科医生祝芳华、江苏电视台刘小铮也看到此物,飞行持续时间约3分钟,然后从视线中消失。
5月8日19∶35,天晴有云。南京小营上空又出现了棒形不明飞行物,先是银白色,继而转为乳黄色,不明飞行物周围有一圈乳黄色晕光,由北向南飞行。目击者百余人,约2分钟从视线中隐去。
5月15日,19∶31分,少云偏西风,南京栖霞区交通局朱家珍同志,从南京金城机械厂由南向北行走时,发现正前方上空有一棒形不明飞行物,银灰色,如飞镖样向东南方向飞去。当时,目击者二十余人,约4分钟后消失。
雪茄:雪茄(英文:Cigar),属于香烟的一类,由干燥及经过发酵的烟草卷成的香烟,吸食时把其中一端点燃,然后在另一端用口吸产生的烟雾。雪茄的烟草的主要生产国是:巴西、喀麦隆、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洪都拉斯、印尼、墨西哥、尼加拉瓜和美国。古巴生产的雪茄普遍被认为是雪茄中的极品。
飞镖
飞镖:弯曲形投掷器械。起源于澳大利亚(飞镖运动起源于15世纪的英格兰而不是什么澳大利亚)。最初曾是澳大利亚土著人用于捕猎或打击敌人的武器。分为两种。一种为不可飞回的飞镖,仅可做直线飞行,一般为棒状,有一端呈鹤嘴锄状。另一种为可飞回的飞镖,由不飞回的飞镖发展而成,在飞行中会突然转向,体轻而细,多用坚硬的曲形木做成。可飞回的飞镖一般长约30~75厘米,重约340克,其形状有V字形、十字形、螺旋桨形等,以V字形最为常见。
投掷可飞回的飞镖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在澳大利亚、美国、法国等国家相当普及,足球场、马球场或空旷的郊外,都可以作为投掷飞镖的场所。投掷时,手持镖的一叶,利用腕部力量将镖向前掷出,使飞镖的旋转平面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001983年第一届世界飞镖锦标赛在澳大利亚举行。美国也在每年的6月举行一次好莱坞国际飞镖银杯赛。在这项运动中,澳大利亚运动员的水平较高,他们在动作的精确性及速度上都占有优势。而美国运动员更喜欢做花样投掷,在动作技巧和表演难度上领先。比赛分为几种形式:一种比在一定时间内连续掷出和收回飞镖的次数;另一种比飞镖飞行距离;再一种是比飞镖飞行的时间。
其是古代战场上常用的暗器之一,亦称脱手镖,无论在马上或步下,飞镖的作用不亚于弓箭,百步以内可打击头部各要害,或者腿部、身体躯干等部位,杀伤力颇大。镖以铜制,头为三棱形,尾为平顶,长12厘米,重300~350克。镖有三种:镖尾系有长约7厘米的红、绿绸者,名带衣镖;不带衣者名光杆镖;用毒药煎煮或在镖头上涂有毒药膏者名为毒缥。练习时,先以中指、食指和无名指拢成槽形,挟住缥之三平面(中指挟于较阔的一面),拇指挟住镖背,镖根抵住手心,小指紧靠无名指,以中指为准,用腕劲直摔发镖。镖法有:①阴手镖。手心向下,向正面或外侧发射,目标低于胸部。②阳手镖。手心向上,向正面或内侧发射,目标高于胸部。③回手镖。手心向下,向后面发射。④接镖。闪身让过敌镖,随即抓住镖尾,练习时忌迎接源头。
由于不明飞行物频频飞临南京,以及《扬子晚报》的跟踪报道,5FO轰动了南京城。许多市民彻夜观察,天文台忙于分析,5FO研究会忙于调查。5月17日,终于得到了棒形不明飞行物的“倩影”。5月17日22∶40,南京曙光电影院放映员伏陵六匆匆来到扬子晚报编辑部,将他抓拍到的一张不明飞行物照片交给编辑。他说,5月16日傍晚,他在南京军区幼儿园四层楼顶观察不明飞行物(他已连续观察两天了),19∶41分他发现了一个棒形不明飞行物正缓缓由北向南飞过。他用400毫米长焦距镜头27定高速片的相机,F5.6光圈、1/250秒的速度连续拍了10张。当时,楼下有十余名群众也目睹了上述情况。
根据照片分析:不明飞行物呈雪茄形,头细、尾略粗,银灰色、中间稍暗。
半个月内,南京地区连续四次出现不明飞行物是罕见的,这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王思潮先生是从1974年就开始研究不明飞行物的5FO专家。他认为,目前南京出现的不明飞行物经初步验证,已排除了飞艇、直升飞机和导弹的可能。这个不明飞行物长约200米,银色;是不是“天外来客”,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