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 地标建筑分布与中间性的关联性总结
2025年09月27日
4.4.3 地标建筑分布与中间性的关联性总结
南京中心区地标建筑的空间分布与中间性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表明地标建筑分布与城市空间中的公共活动密切相关:
第一,地标建筑集中分布的地段也是高中间性建筑集中分布的地段,表明片区级地标建筑的分布与公共活动结构之间关系密切。建筑的中间性量值高表明潜在的途经联系流量较大,多个中间性高值建筑集聚表明该地人流集中,是片区内公共活动的集中区。地标建筑在这类地段的集聚,表明片区级地标建筑倾向于分布在人流密集的公共活动中心。
第二,不同功能类型的地标建筑对不同类型的活动敏感。新街口与各搜索半径下的中间性分布都具有相关性,而搜索半径800米时的对应关系比较突出,另两个地段则对5000米搜索半径更为敏感。作者认为,这种现象与这三个地段高识别性建筑的功能有关。新街口地段的高识别建筑以商办混合功能为主,尤其商业中心功能突出,而鼓楼地段商务办公集聚更加突出,大行宫地段多为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和办公建筑。据此推断,商务办公和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类的地标建筑分布与以车行为主要交通方式的较长距离联系的关系更加密切,而商业类的地标建筑则对步行活动比较敏感。
第三,就建筑个体而言,高可识别性与高中间性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中间性量值较高意味着成为高可识别性建筑的概率更大,而建筑的可识别性较高,其出现在高中间性的空间地点的概率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