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组成原理》简介
《物联网组成原理》这本书是由胡四泉创作的,《物联网组成原理》共有143章节
1
前言
最初,对于物联网,很多人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甚至用“云山‘物’罩”来形容,而与物联网相关的云计算也不能幸免。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普及和相应示范工程的展示,人们的态度...
2
目录
...
3
第1章 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渗透到了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物联网的发展是随着互联网、传感器等发展而发展的。其理念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4
1.1 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作为新兴事物的物联网其实并不年轻,在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机构组织,都在关注着物联网。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被看...
5
1.1.1 物联网的起源
回顾历史,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在大的危机之后,总会有新的行业诞生,引领和支撑经济的复苏、发展,从而带动社会进入新的经济上升周期。20世纪末,一系列新兴市场遭受金...
6
1.1.2 物联网的三大推动力
1.第一大推动力:政府 (1)国际社会 1998年1月31日时任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做了题为《数字地球:展望21世纪我们这颗行星》的长篇演讲。在...
7
1.1.3 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解析
我国对“物联网”的发展也给予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 2010年9月8...
8
1.2 物联网的框架结构
...
9
1.2.1 物联网的三个层次
物联网包括物联网感知层、物联网网络层、物联网应用层,如图1-5所示。相应的,其技术体系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及公共技术,如图1-6所示。 图1...
10
1.2.2 物联网的八层架构
在美国IBM公司2010年大中华区研发中心开放日活动中,对在物联网世界里会用到的一些关键技术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展望。IBM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IBM公司...
11
1.3 两个技术范畴
...
12
1.3.1 智能网络空间技术
当你拿起柚子,它会告诉你含糖量及合理的摄入量;当你准备出门,电脑包会提醒你忘带了什么东西;当你坐进驾驶室,汽车会警示你已饮酒并拒绝行驶;当你在回家的路上,冰箱会...
13
1.3.2 物联网终端技术
物联网终端是物联网中连接传感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实现采集数据及向网络层发送数据的设备。它担负着数据采集、初步处理、加密、传输等多种功能。目前,物联网终端,包括连...
14
1.4 物联网的标准体系
作为新生事物的物联网其实并不新,早在20世纪就已孕育产生,但是发展较为缓慢,时断时续,除技术基础的因素外,其主要原因在于物联网的体系不明、标准不清,致使人们认识...
15
1.5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将物联网规划纳入到“十二五”的专题规划,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明确提出,要发展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的...
16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给出了物联网的定义和架构;在探讨两个技术范畴的同时,提出了物联网的标准体系;最后介绍了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17
习题与思考题
1.简述物联网的定义。 2.简述物联网应具备的三个特征。 3.简述信息浪潮15年定律的内容。 4.物联网的三大推动力分别是什么? 5.简述物联网的三个层次。 6...
18
第2章 识别与定位技术
在物联网中,利用标签技术来识别物体和对象,实现的无接触信息传递的技术无疑成为物联网领域最热门的技术之一。标签技术又分为EPC条形码技术和RFID技术,作为近场通...
19
2.1 EPC编码
...
20
2.1.1 EPC编码协议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教授提出了EPC开放网络(物联网)构想,在国际条码组织(EAN.UCC)、德国宝洁(P&G)、SAP公司,英国吉列(Gillett...
21
2.1.2 EPC系统结构
EPC系统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综合性的和复杂的系统。其最终目标是为每一个具体商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编码标准。它由产品EPC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及高层信息网络系统三部分组...
22
2.1.3 EPC条形码标签
条形码技术是集编码、印制、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的新型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其核心部分是条形码。条形码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
23
2.1.4 EPC、条形码、RFID标签的区别
EPC是编码标准,规定了对具体不同商品的编码格式。条形码是应用了具体的EPC的编码规则的条形标签,具体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缺点是编码容量不足。RFID标签是存储...
24
2.2 RFID系统
RFID直接继承了雷达的概念,并由此发展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电磁新技术——RFID技术。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文章“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RFID的理论...
25
2.2.1 应答器原理
RFID是无线电领域的识别技术。在RFID系统中,识别信息存放于电子信息载体中,这个电子信息载体就是应答器,应答器在具体不同应用领域又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在服...
26
2.2.2 阅读器部分
1.阅读器的种类 RFID阅读器(读写器)通过天线与RFID应答器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应答器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典型的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
27
2.2.3 RFID天线部分
天线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把前端射频信号功率接收或辐射出去的装置,是电路与空间的界面器件,用来实现导行波与自由空间波能量的转化。在RFID系统中,天线分为电子标签天...
28
2.2.4 RFID中间件
介于前端RFID读写器硬件模块和后端数据库与应用软件之间的中介,称为RFID中间件(Middleware)。应用程序端使用中间件提供的一组通用的应用程序接口(A...
29
2.3 NFC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信的方便快捷及安全性成为人们追寻的目标。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术因其所具备的特点,正逐渐受到人...
30
2.3.1 NFC工作原理
NFC技术是一种短距离高频无线通信技术。NFC技术由RFID技术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发展而来,将非接触读卡器、非接触卡和点对点功能整合进一块单芯片,使任意两个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