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工作原理

4.2.2 工作原理

RFID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标签进入磁场后,如果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特殊射频信号,就能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即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即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数据的交换。

发生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类型有两种,分别是电感耦合方式(磁耦合)和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电磁场耦合)两大类。

(1)电感耦合方式

电感耦合方式类似于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

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电磁耦合方式如图4.2所示。

978-7-111-56862-9-Chapter04-2.jpg

图4.2 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电磁耦合方式

(2)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类似于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定律。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

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如图4.3所示。

978-7-111-56862-9-Chapter04-3.jpg

图4.3 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