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总序

信息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党中央立足全局、放眼未来、与时俱进的战略决策。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更加体现了中央保障网络安全、推动信息化发展、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银行业作为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行业之一,是信息化的重要推动主体、参与主体和受益主体。银行业持之以恒地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战略,不仅是推动加快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银行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需求。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审时度势、积极作为,坚持基础建设与科技创新并重、提升服务与保障安全并举的科学发展导向,以推进信息化为契机,调整经营理念、优化经营机制、完善服务模式,在服务手段信息化、管理模式信息化、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推动了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适应力和贴身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一是服务手段信息化发展迅速。电子银行、自助银行、智能支付终端等信息化服务渠道日渐普及,使得金融服务覆盖面更加广泛、服务方式更加便捷、服务产品更加丰富。二是管理模式信息化迈出实质性步伐。注重依托核心数据库、运用先进数据挖掘分析工具,推进银行经营决策逐步智能化,风险管理日趋精细化,产品创新逐渐体现个性化,银行业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三是信息安全保障取得积极进展。银行业信息安全越来越受重视,相关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银行业信息化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核心技术受限、网络安全威胁、隐私保护和信息保密等挑战将长期存在,银行业自身认识不尽到位、技术储备不够充分、资源投入相对不足、过度依赖外包等问题仍较为突出,针对银行业特殊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工具和方法还比较单一,缺乏应对复杂需求的灵活创新能力。总的看来,银行业信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信息科技风险将成为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银行业的重要风险领域之一。

银行业信息化既不能因为成绩而骄傲自满,也不可因为差距而妄自菲薄,更不可因为困难而畏首畏尾。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勇于直面困难、主动迎接挑战,坚决按照国家信息化总体战略部署,切实坚持“自主可控、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的基本方向,紧紧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推动信息服务和信息安全再上新台阶。一是借助信息化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科技治理和管理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缓解治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流程银行建设,提高治理有效性。同时,理顺信息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为银行业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依托信息化推动金融服务智慧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计算蓬勃发展的大环境,积极应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创新思维模式,充分发挥金融数据和信息的价值,研发智能化、个性化、便捷化的产品和服务,灵活响应客户诉求,努力改善客户体验,尽力发掘潜在客户需求,增加产品和服务的吸引力,培育更为坚实的客户基础,形成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三是以自主创新增进安全可控能力。要坚持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基本方针,探索形成以研发创新支持应用推广、以市场应用激发创新动力的良性正反馈机制。推动应用自主创新信息技术,建立自主创新信息技术落地银行业的配套机制,力争金融领域关键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占比逐步提高,不断提升信息系统的开放性、灵活性和整体集约化水平。四是利用信息技术强化行业协作。要加强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促进信息化资源的集约共享,提升数据(灾备)中心布局的合理性,增强同业协同协作,共同应对外包集中度等风险。

为更好地推进落实银行业信息化战略,由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高层指导委员会指导推动,编著了“银行业信息化丛书”(简称“丛书”)。这套丛书致力于挖掘、研究、总结、提炼和传播国内外信息化最佳实践、宝贵经验和最新成果,内容涵盖银行业信息科技治理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创新、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与运行维护、信息科技监管等主要领域,可为银行业信息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基础性、前瞻性、实用性的知识和信息。

展望未来,银行业信息化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希望银行业在有关各方支持下,推动信息化工作更加积极主动、规范有效、科学前瞻,为我国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服务水平提供坚实的支撑,为增强国家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提供有力支持,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978-7-111-51949-2-Preface05-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