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  IT外包的基本概念

7.1.1 IT外包的基本概念

1.IT外包的定义

IT外包(IT Outsourcing)是一种与企业IT服务相关的经营模式,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签订合同将企业内部非核心的IT技术转交外部机构进行管理,是企业为减少运营成本,集中精力于关键业务以提升企业运作效率的一种途径。IT外包实施过程中,双方根据签订的合同条款分别承担可能包括委托公司的硬件和软件设施、IT服务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相关责任。

IT外包已经有近40年的发展历程,其定义在各个时期表述略有不同,现在使用最广泛的IT外包定义为:组织以合同的方式委托IT供应商向组织提供所需的部分或全部的IT功能。IT外包一般还伴随着组织的IT资产、人员以及租赁资产交出给外部供应商。

从IT外包的定义可以看出,IT外包的主体必须包括客户(即发包方)和外包服务商,在大型外包项目中可能涉及多个外包服务商。此外,从企业战略意义来看,IT外包是企业战略性地使用外部资源,整合、利用外部IT专业化资源,以实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对外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经营手段。

2.动因与理论依据

IT外包的动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来源于外部市场环境,二是来源于企业内部。源于外部环境的动因主要归结于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源于企业内部的动因可以分为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借力服务提供商的专业化优势、改善服务、分散风险等具体方面。

目前,IT外包的理论依据主要有核心竞争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资源依存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伙伴关系理论等,其中以核心竞争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应用最多:

1)核心竞争力理论指出企业应将有限的资源投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上,且将自身的非核心业务以合同或非合同的形式交给外部组织承担。外包的本质在于保留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而把其他的资源通过外部专业化的企业进行整合,以此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实现本企业的持续发展。

2)交易成本理论指出企业通过外包以降低生产成本,外包服务商则通常由于规模经济具备较低的成本。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只有外包交易的成本、外包关系管理的成本以及外包商的供应成本之和小于企业自身的生产成本的时候,外包才会发生。

3.IT外包的分类

目前国际上主要将IT外包分为三大类:信息技术外包(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简称ITO)、业务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ing Outsourcing,简称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nowledge Processing Outsourcing,简称KPO)。信息技术外包强调技术领域的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强调业务流程管理;知识流程外包更注重高端研发活动外包,也可以说知识流程外包是业务流程外包中一种更为高端的服务模式[56]。上述分类还可按照多种维度细分。

1)按业务类型分类,可分为运行维护、系统集成、托管服务几类。运行维护包含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级别的运行维护;系统集成包含小到相对独立的软件项目的研发,大到行业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托管服务的特点是将IT设施甚至是人员管理责任进行了转移,主机托管、租用以及信息系统租用等服务都属于这一类外包服务范围。其余还有一些相对专一领域的服务类型,如安全服务等外包活动。

2)按照外包的程度分类,可分为整体外包和选择性外包。

3)按发包方与服务提供商间关系分类,可分为市场关系型、中间关系型和伙伴关系型。如果发包方要求外包商提供的IT外包服务内容相对简单、合同时间相对较短,并且当签订的合同期满后,发包商可以低成本或无成本地与该外包商脱离关系,或选择其他的外包厂商完成相应的IT服务,这种IT外包关系称为市场关系型外包;伙伴关系型外包是指发包企业与外包商反复签订外包合同,或者双方签订战略性长期合作协议,或者发包企业因转换成本较高,而选择其他的服务提供商;相应的介于前两种关系类型之间的双方的关系称为中间关系型外包。在多数企业中,中间关系型外包是更为普遍的一种外包关系。

4)按照价值中心法分类,可分为成本中心型、利润中心型、投资中心型和服务中心型。成本中心型外包是指在IT外包的过程中强调服务运行效率的同时最小化成本支出;利润中心型外包是指在外包过程中,企业更多关注其所带来的利润的增长;投资中心型外包是指企业关注外包服务能够带来的长期利益,甚至可以容忍短期的亏损,更侧重复合增长率;服务中心型外包强调在外包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同时也要能够实现企业战略[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