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考大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很多人说,考大学嘛,当然分数最重要,分数越高越好,所以在高三期间最重要的事情是把成绩努力提高上来。这话没错,但我不敢苟同。多年的高考志愿填报经历告诉我,高三阶段哪怕只是了解一点点志愿填报方面的知识,都比简单地提升成绩更有效。
我这么说,不是因为我自身职业的关系,而是因为在从事志愿填报工作的这些年中,看到不少没有遵循我们建议的考生和家长由于过度地相信自己的判断,而“葬送”孩子前程的情况。最终是孩子或者不得不再花上一年时间复读,或者无奈只得接受一所与自身高考成绩不相匹配的“差”学校。
这只是我们在做志愿咨询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更多的真实案例则来源于那些在高考之前不曾了解该如何填报志愿,以及没有咨询过一次专业人士的考生和家长。多年的咨询师经历和对高考志愿填报失败案例的研究,使我们想通过写这样一本书,来普及高考志愿填报的知识,让考生和家长能够对此产生高度的重视,别人踩过的坑,咱们可以绕过去。而书中关于学校和专业的丰富内容,对于2019年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们会有极大的帮助。
艺术志愿填报和普通的文理志愿填报有着明显的不同。由于涉及专业分数和文化分数两方面的考核,在志愿填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相对更多。
非艺术类普通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只要考虑位次和线差一般就不会存在特别大问题。但是艺术生就不一样了。
拿美术考生为例,假设学生小张在2019年高考之前已经拿到了2个学校以上的校考合格证,并且在四川省美术联考中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四川省校考是在提前批进行录取的,但是只能填报1所院校),那么他在几个学校之间如何做选择?哪个被录取的可能性更大?到底是走校考还是走联考读名校的机会更大?
或者一个没有拿到校考合格证,联考分数低但是文化成绩高的考生,是走艺术还是走文化?
可能这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考生在准备填报志愿之前是需要进行一番细心计算,以及谨慎的风险评估的,同时还要结合各学校和专业的相关信息和考生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点,才能做出最合适的填报选择。而不是简单地拿着分数和往年的信息去匹配,由于考题难度和考生预期的不同,过去的数据往往会带来很大的误差,完全地去套用很可能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对于考生自己甚至背后的整个家庭,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以投资打比方,成功投资的前提是将损失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而将受益无限扩大,俗称“杠铃策略”。而学习志愿填报就是在做这样一场投资,其损失不过是占用几个小时的复习时间,而其回报将帮助考生通过合理的填报策略使他的录取结果超过预期水平,甚至超过成绩远在他之上的“竞争者”。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个学习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