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藏于器 张错艺术散论》简介
《礼藏于器 张错艺术散论》这本书是由.张错著创作的,《礼藏于器 张错艺术散论》共有54章节
1
序
振翱兄嘱我写其书名“礼藏于器”,我原以为书法生疏不愿遵君之意,兄以成就“一段文人佳话”来期勉,因而就之。 振翱兄是位知名诗人,诗句细腻,深富感情,近年来,因其收...
2
自序 器以藏礼 文以载物
台北“艺术家出版社”2008年出版我由文入艺第一本著作《雍容似汝》,副题是“陶器﹑青铜﹑绘画荟萃”,由文入艺,是指我从中西文学文本,转入视觉文本以及物质文化硏究...
3
目录
目 录 序 自序 器以藏礼 文以载物 色墨双全古意新——清初画坛“四王”的王原祁 无聊哭笑漫流传——清初“画坛四僧”的八大山人 笔墨淋漓写意浓——清初“画坛四僧...
4
色墨双全古意新——清初画坛“四王”的王原祁
清初绘画,有所谓“正统”(orthodox)与“非正统”(unorthodox)流派之分。正统一脉,以“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画坛正宗,非正统则...
5
无聊哭笑漫流传——清初“画坛四僧”的八大山人
老子有所谓“朴散为器”,其实并非佳事。整个文化史的演变,有用之器,物尽其用,多一份聪明,多一种体会,便多一份沧桑,多一种世故。世故日久,就无法“反璞归真”。这方...
6
笔墨淋漓写意浓——清初“画坛四僧”的石涛
清初画坛“四僧”——八大山人(1624—1705)﹑髡残(1612—1674)﹑弘仁(1610—1664)和石涛(1642—1707),与“四王”一样,本无先后...
7
记与那人同坐——清代“扬州八怪”的金农与罗聘
班宗华﹑高居翰等人合著的《中国绘画三千年》(Three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Painting,外文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199...
8
草彩画的艺术历史背景
19世纪广州及港澳的外销水彩画(watercolor export paintings)多画在棉纸(rice paper)上。棉纸有生﹑熟两种,生棉未经处理,容...
9
礼藏于器——饮食文化的演变与《红楼梦》四十一回
...
10
一 导论:礼藏于器
孔子在《礼记·礼运》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及色也。欲一以穷之,舍...
11
二《红楼梦》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饮食铜器型类分别为食器(鼎﹑簋之类)﹑酒器(卣﹑尊﹑爵﹑斝﹑觚之类)及水器(盘,匜之类)。酒器之中,卣﹑尊﹑觥﹑觚为盛酒之器,爵﹑斝为饮酒之具。诸器中又以卣最为...
12
三 结论:饮食器物的合宜、味外之味与正朔
届此,我们可以看出《红楼梦》四十一回这些器物的珍贵,不仅在于手工精细,亦在于它们仿古的美学文化内涵。也就是说,饮食男女的饮食,不只在于何饮何食,亦在于饮食何物﹑...
13
大红大绿 花团锦簇——娘惹瓷
近年贸易瓷风姿绰约,清末民初东南亚的“娘惹瓷”(Nonya wares)更被重估为一种别具风韵,并饶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彩瓷。娘惹瓷纹饰偏重中国南方民俗风味——祈福...
14
净水圣器——军持渊源与风格演变
台北故宫藏“清初龙泉青釉军持”,高21厘米,撇口,折唇,长颈,溜肩,瓜形流,圆腹,矮圈足。全器施青釉,釉层薄而均匀,淡绿如新荷初现,绰约可人,入手轻重适当。近年...
15
奶子圆浑 管状长流——军持的起源问题
基本上我们可以认定,军持并非中国的原产品,它在宋﹑元﹑明间风格的形成,更进一步成为出口东南亚﹑中亚甚至中东的贸易瓷,其实与东南亚及南亚诸国军持风格互动演进息息相...
16
皎皎白驹 其人如玉——战国玻璃眼珠、饰物与容器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诗经·小雅·白驹》 世间诸器,学者多嗜究其起源出处,其实最困难无解之处,亦是定其出处。不断的出...
17
琉璃攸华 旷世良工——汉魏六朝玻璃容器
中国的铅钡玻璃是用低温烧制而成,“质差易碎,不能浇以热酒”,国人温酒而饮,乃寻常事,因而早期古代国产玻璃器未能用作饮器,与西域地区进口玻璃器质量差别很大。故自汉...
18
琼玉金石 澄水凝霜——隋唐的琉璃器
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了两瓮一罐共计一千余件8世纪后半期的唐代金银玉石器物,主力在于金银器皿,据统计,各项金器重量达二百九十八两,银器总重量达三千...
19
如镜如玉 如纸如磬——江西景德镇与陶瓷
江西人文荟萃,水秀山明。有古文修养的人,一定诵读过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其文开首数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
20
石湾陶塑 南风古灶——广东佛山镇纪胜
...
21
一
佛山距离广州仅16公里,是广东比较富庶的一个商贸市镇。唐宋时已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齐名。其镇名得自唐贞观年间,本地百姓在...
22
二
石湾在佛山镇西南4公里处,地处河湾,据云南宋时,粤北南雄珠玑巷的居民撑筏南迁,到石湾时为礁石所阻,遂呼此地为石湾。因为土质宜陶,遂为南方制陶重镇,制作陶瓷已有一...
23
三
笔者曾有机缘得任丰﹑周国屏两位热心引介,赴佛山诣访庄稼先生的“桃花源陶艺研究室”及“黄松坚先生工作室”,得聆大师创作心路心得,更借接触艺品及与艺术家相谈交流,体...
24
四
佛山陶瓷,除代表性的祖庙屋脊陶饰及石湾公仔,还必须提到窑灶,应该对窑灶有所认识。现今留存中国各地的古窑都已崩塌毁坏不堪,但石湾却有一座历史长达五百年的完整龙窑,...
25
镜与鉴
上古未有镜子时,多用盛水陶盆或铜盆借水的光影修饰仪容,这种容器称为“监”,铜制的则称为“鉴”或“铜鉴”。“监”字的金文写法是[人]+[目]+[皿,陶制水盆]),...
26
青铜镜的起源
鉴﹑燧为铜镜前身的说法,均未有直接出土考古证据使人信服。近人何堂坤提出第三种看法,他认为如果镜自鉴来,那么一定存有比目前出土的两面“齐家文化”时期铜镜(1975...
27
西域葡萄酒与鹦鹉杯
李白的《襄阳歌》有下面一段: 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诗人思饮心切,远...
28
金银酒器 流光溢彩
李白《襄阳歌》内“一日须倾三百杯”的酒器,提到鹦鹉杯与鸬鹚杓﹑舒州杓。鹦鹉杯为鹦鹉螺壳制成,那么鸬鹚杓又与鸟类有什么关系呢?唐人喜以长杓作舀捞饮茶酒,樽﹑盘﹑铛...
29
力士温酒 青铜酒铛
李白诗中曾提到温酒的力士铛。铛是一种金银温器,三足,名“力士”,应与高力士无关。唐代金银器,考古史上有三大发现,分别是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的唐代窖藏﹑...
30
上乳明砂 益寿延年
大唐盛世,歌舞升平,诗酒风流;觥筹交错,流觞曲水,丝竹管弦。文人吟咏饮酒酒器,多取金杯金盏或金樽以显贵气。其实金银器中纯金者极少,多为皇室所用,侍从之臣普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