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笔者曾有机缘得任丰﹑周国屏两位热心引介,赴佛山诣访庄稼先生的“桃花源陶艺研究室”及“黄松坚先生工作室”,得聆大师创作心路心得,更借接触艺品及与艺术家相谈交流,体悟石湾陶塑人物的妙谛。
像明代文人画的诗书画三位一体,石湾雕塑除了基本技术,它的内涵表现,与绘画﹑文史哲密不可分。大师与小匠的差别,亦在乎形神之间,如何以神赋形,或是以形显神,端视艺者一颗透彻玲珑的巧心。早期石湾陶未能臻善,就因其显形而未显神,作品只是人们心中一般的八仙钟馗﹑菩萨僧道﹑渔樵耕读,未见作者个性风格和特殊神思的跳跃飞扬。
庄稼﹑黄松坚等人凭借数十年凝聚的功力,别寻蹊径,另创新意。以前早一代石湾陶匠,只是师徒相传的一个格局,只为生活糊口,因循旧习,没有多大的动力去另谋新意。但是即使如此,艺人的特殊天赋,加上民窑活泼自由的氛围,已让石湾陶艺有异于同侪。民国以后,艺人眼界辽阔,观潘玉书一人已知其他。
庄稼桃花源陶艺研究室
黄松坚(右)论缩龙成寸
庄稼的老师刘传,正是潘玉书徒弟,一脉相传。庄稼半个世纪以来的创作,走出了石湾民俗框框。他的陶作,触及少数民族形象:月白天青的乳蓝釉里,雕塑出少女以针灸自试的《试针》,服饰细致﹑线条流畅﹑手拈针线的《苗女》,轻披薄纱的《塔吉克姑娘》,纯白瓷抽象少女《寄情》。甚至有以东方观念掺合西洋艺术手法呈现的《圣母玛利亚》﹑《裸女钟壳》﹑“天鹅湖”芭蕾舞者《芭蕾之诗》,以及有似黄铜肌肤长发女郎坐姿的《宁静》。
庄稼出色的陶艺作品,尚有不少:线条流畅﹑曲线玲珑的古典四大美人系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贞观之治》的唐太宗﹑福禄寿三星,钧红浑厚欲滴;西域敦煌风格的《反弹琵琶》,以立体造型呈现壁画线条之力与美;饶富三彩风格《丝绸之路》的骆驼,让人想起唐三彩载乐驼俑;借1997香港回归雕塑的《文姬归汉》,意义深长。这些作品,足见庄稼透视古今中外,其雕塑艺术与历史文化﹑时代脉动息息相关。他曾在《20世纪的中国陶瓷雕塑》(《庄稼陶塑选集》,岭南美术出版社,1998)一文内把陶塑与诗相比,指出“泥趣充满韵律情感,冶陶有梦幻般的发现,这是痴泥者的共同感受”。文艺与雕塑殊途同归,“其作品都重在传情,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这是共性”,印证了我前面说的“石湾雕塑除了克服基本技术,它的内涵表现,与绘画﹑文史哲三者间的境界密不可分”。
庄稼《试针》
庄稼《贞观之治》
庄稼《反弹琵琶》
庄稼《丝绸之路》
庄稼《文姬归汉》
1993年黄松坚﹑黄志伟父子合作了一套四件古装仕女系列《春夏秋冬》,分别以“春花吐艳”﹑“夏荷芬芳”﹑“秋月共赏”﹑“冬梅飘香”四个主题表现出四个古典美人与四季景物的互动。除了人物雕塑,其贴塑艺术也细致入微。艺者以极精巧手工,搓捏微塑上各色时花蝴蝶﹑服装佩饰﹑髻钗镯坠,是一套有如“工笔”绘画的上乘雕塑。
黄松坚其他得意作品,还有名为《龙之尊者》的赭红泥胎塑像。此白眉尊者赤裸上身,庄严趺坐磐石上,露出苦行筋骨肌肤,异于一般降龙罗汉的巨龙缠身。他左掌托珠,右手搭膝,一条小龙昂首游缠尊者左腿之上,两眼闪烁,有若顽童。然人龙并存,既无对立,亦无降伏,尊者严谨,小龙顽皮,人兽和谐相处。黄松坚提出了“以实扬虚,虚实相彰,深化形神”的雕塑理论,实践在《龙之尊者》身上,其效益彰。
黄松坚《春夏秋冬》
黄松坚《龙之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