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2025年09月26日
一 前言
在南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系大学部讲授的课程有一门“亚洲文学禅宗及道教思想”,教科书包括英译《金刚经》及《六祖坛经》,多年来反复讲解持诵之余,对此二经遂有偏爱。《金刚经》以大乘般若,直指世间主客两体俱为虚空,金刚钻般无坚不催直破虚妄。六祖慧能的《坛经》更是佛教经典,是除释迦牟尼佛外,唯一由门徒记下其授戒说法内容,被称奉为“经”的佛学著作。胡适则主张此经为六祖弟子神会和尚的笔录,自唐宋间流传,其中以分别存于大英博物馆及中国敦煌博物馆的“敦煌本”最具代表性。其他另有三种包括唐僧惠昕,宋元僧人契嵩﹑德异﹑宗宝等修订过的版本。
六祖慧能俗家姓卢,生于唐贞观十二年(638),原籍河北涿县,其父贬官来到南海郡境,慧能出生在新州(今广东新兴县)。
曹溪南华禅寺
因与六祖同为岭南人,益感亲切,多年来百计千方欲访曹溪一谒六祖真身,终于2001年间自穗租车北上韶关,直奔南华寺。抵寺后,如返故居,感觉温馨,曾在一篇散文内这般记述:
一进寺门,有一种熟悉感觉,依稀如归故里。那定是多少度的前世今生,曾在曹溪盘桓,并且得聆教诲。但又曾几何时,前世未知今生,今生未辨来世。纵使执手相逢,也无法印证前因后果。当然时光迢递,景移物换,许多旧时踪迹,都似过眼烟云,今日亭台楼阁,不过是今人今物。往昔一切,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张错《曹溪谒六祖》,《静静的萤河》,台北:三民书局,2004,第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