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的形态特征
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的一种快捷而易识的书写形式,它是最不确定的一种书体,一般认为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都称为行书,所以行书的书写较为自由,可变性较大,这样留给书家的创作空间就很大。又由于其极强的实用功能,历代书家对其更是情有独钟。羲之晚年时,献之尝白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也,大人宜改体。”其意就是让其父在行书上作进一步的创新,《兰亭序》应该就是这种变体的代表之作,其特点是“无藉因循”“从意适便”。所以,《兰亭序》中“之”字个个写法不同,就是根据上下字的笔势“临事制宜”的结果。由于这个原因,行书被认为是最为自然风流的书体,成为魏晋尚韵书风的代表。
行书相对于楷书而言,更强调使转的用笔,这样就要对楷书的点画结构进行改造:一是点画的减省,这样便于运笔的连贯;二是增强体势,所以行书特别强调运腕。行书特别强调点画的连带,多以牵丝相连,这在《兰亭序》里就表现得特别明显,用笔不单有旋转,还有翻转,有顺有逆,形成的点画就像玉石和陶器上的纹路一样,合于自然之理,又像长空游丝,虫网络壁,虚实有致。总的来说,行书具备以下特征。
1.楷草相间,结体自如,收放变化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其活动范围广,表现力丰富,往往一个字有几种写法,体态多变。行书较楷书简约、流畅,较草书易识、易学、实用,近于楷书,但比楷书较为流动的称为行楷书,其特点是书写速度较慢,棱角方折,笔道分明;近于草书,但比草书较为收敛的称为行草书,其特点是书写速度较快,圆笔多于方笔,一气呵成。其字形或大或小,或正可欹,线条或起或伏,或实或虚,变化无穷,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
比较楷、隶、篆等规整严谨的字体,行书有一个与草书共同的特点,即它可根据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随时调整它的字形和笔画形态。例如,王羲之《兰亭序》中出现的21个“之”字,各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无一雷同,既可收敛些又可放纵些,也可任意屈伸、收放,都用了不同的笔法书写而成,这就是行书可收可放的特性。
图4-81 《兰亭序》中的各种“之”字(部分)
2.减省点画,笔势流动,笔画自然随意
行书笔画简化,是指部分地简略楷书的笔画,改变楷书的笔形,简化楷书结构而形成的。行书用笔比楷书率意,结体比楷书流动。也就是说行书是草写简化了楷书的笔画与结构,以草书用笔的放纵性,冲破楷书用笔的严谨性,才形成了楷法、草法有机融为一体的新体式。
楷书要求点画分明,一笔一画地写,行书则可点画连起来,在点画之间增加勾挑与牵丝。能把两笔或几笔连成一笔写下来,这其实已起到了简化的作用,加快了书写的速度,但其原有笔画并未减少,只是笔画之间有牵丝相连,不单独存在而已。在行书中还有更省简的情况,那就是索性合并了原来的点画,形成行书中独有的写法。勾挑是在没有勾挑的点画上,顺势写出短勾。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使之顾盼呼应,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泼。
如“無”字中间四竖和下边四点被一组相连的竖撇横代替了,既保持了原字的面貌又起到了简化作用。其余各字也是用这种方式形成了现在的写法。有时为了行笔的便利,甚至可以改变原来的笔画顺序。
图4-82 無(米芾《粮院帖》)
行书的书写笔顺,采取的是草书笔顺,同原有的楷书笔顺不同。在写行书时,改变书写笔顺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而且要合乎草书的规范。
3.布局和谐,连绵不断挥洒自如
由于行书笔画活泼流动,连带密切,其组字亦灵活随意,故其布局多呈纵势。纵成行,横无列,字字引带,有疏有密,如行云流水,气韵贯通。行书不仅以其变化灵活的笔画、结体和布局,使人耳目一新,而且以其行气贯通,以静趋动,给人以流动之感。行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顺势入笔,点画呼应,牵丝引带
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而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挑出锋,不再回锋作顿,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
这样笔画多为露锋,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笔,笔画不可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笔法上的这些变化,就自然使书写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显然这些顾盼揖让和呼应使字型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意趣。
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潇洒。
一般情况是凡字的固有笔画则重些,而两画之间的连接相应轻些,但不可截然跳动,否则呆板无神。牵丝形成连的效果是行书的主要特征之一,但要运用得当。一味的牵连缠绕,当断不断,反而弄巧成拙,形成浮滑薄弱之病,是行书书写中的大忌。一位书法家讲过“连与断效果不同,连易断难,故当知断”。因此将牵丝引带与点画呼应分开来讲以区别它们的不同功用,这是行书的又一重要特征。
5.重按轻提,行笔加快,用笔灵活,节奏感强
楷书与行书在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的方法(如中锋用笔、提按顿挫、逆入平出等)基本上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行书书写速度比楷书加快,将法度贯注在行笔流动之中,潇洒自如,和谐优美,变楷书的多方折为多圆转,变化丰富,节奏感强,飞白增多,艺术趣味浓。
相比楷书,行书用笔更“重按轻提”,其运笔中更多运用的是顺势提、按的运用。凡轻细之处需收笔轻提起,速度稍快。而粗重处则需将笔重按下,速度稍缓。当然,笔画轻重粗细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过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轻骤重,应使其自然。提按处在行书中几乎随处可见,一字之内的提按变化如《集字圣教序》中的“一画之内也当有轻重之别”,至于一篇之内的根据章法的需要而出现的轻重布局,也是行书作品中屡见不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