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篆书书写规律
(一)如何识别篆书
1.辨别结构形体的差异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撰写的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小篆。《说文解字》创立了以偏旁为部首的编排文字的方法,立540部首,按“分别部居”“据形系联”的原则排列汉字。因此,它是我们学习和掌握篆字的首选工具书。认识篆书,首先要读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弄通弄懂其体例,了解“六书”的造字方法,知道如何查检篆字。
从繁体来讲,大多数的楷篆偏旁部首形体还是相同的,但有一部分字的楷书结构形体相同,在篆书中却是不一样的,稍微疏忽,便容易出错。比如,下面的“静、峥”“届、宙”“各、冬”“明、朋”“情、晴”“抽、袖”组字,有着相似的楷书结构形体,写起来篆书来差别却很大。
图4-103
初学者查篆字如果只翻看《说文解字》,单纯对号入座,只取形体不顾音义,写起来就容易出错,还需要形、音、义三者并重。比如简体字“后”字的篆书,就有两种写法。
图4-104
前一种写法,指古代君主、君主的妻子、皇帝的母亲等,如后主、王后、太后等。后一种写法,与前、先相对,或指子孙,如后方、后来、后代等。所以,查看《说文解字》时,可参阅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作为辅助工具,帮助搞清楚每个字的形、音、义。另外,清代素有“说文四大家”之称,除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外,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桂馥的《说文义证》,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都是研究《说文解字》的总结,各有所侧重。初学者要深入得法,还需要参阅上述专著,才能真正弄通、弄懂篆字。
2.分清形近篆法
楷字写成篆字,有些字非常相似,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如不加以辨认,极易混淆认错。初学者应在区别的基础上,以形索义,再加以熟记是不成问题的。如“丈、支”“玉、王”“日、甘”“弓、乃”组字,篆书字形看起来非常相似,不仔细观察就容易认错。
图4-105
3.强记特殊篆字
篆书中有许多字的篆法独特,和楷字形体相距甚远,是认识篆书的最大障碍。这些字需专门记忆,并探求其形体结构及意义,否则,对字形过度陌生,书写时就会迟疑滞笔,直接影响运笔的质量。如“前、爱、忧、堆、草、帽”等字的篆书就跟其楷体字形相差很大,下笔书写之前就需要查阅、识记才行。
图4-106
识辨篆字是学习篆书的基础和前提,在前段识读并临摹说文部首的基础上,要将特殊篆法所列字例辨清记熟。
为辨别楷篆的正误,防止杜撰臆造,前人针对篆楷字形的差异和用字等情况,编过不少口诀,比如元应在的《篆法点画辨诀》、清朱之蕃的《篆书偏旁歌诀》,清沙青岩的《篆法百韵歌诀》(收入《说文大字典》)等都是十分适合习篆入门的参考书,读之上口,易于记诵。初入门者不妨在诵读之余加以理解,逐渐掌握篆字形体,排除障碍。
4.以“六书”理论为指导
在“汉字形体演变与构形”一节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六书”的理论,它的意义主要依从《说文解字》所举字例的说法。从《说文解字》中了解篆字的形、音、义,首先必须了解“六书”的原理,通过“六书”的提示,可以提纲挈领,从根本上达到识篆的目的。学习篆书要掌握“六书”,重要的不是这个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而是要了解篆字的结构以及组成部分,弄清这些问题,绝大多数的汉字篆法就自然获得解决。有关“六书”的基本原理可参看唐兰著的《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及裘锡圭著的《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从学习篆书的角度去接触古文字,虽然我们并不要求要像文字学家那样具备音韵、训诂、考古的学问。要真正理解篆书的造型原理,必须依靠文字学的知识。这样才能由标及本,逐渐掌握,做到正确书写。古文字学是一门比较艰深的学问,往往开始容易深入难,关键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查出一个字的篆字形体,知道了这个字的音义,还要将它放到所写内容中看看是否文义贯通。这样做似乎不易,但是日积月累,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万不可废弃根本,任意猜测,也绝不能仅仅依靠书中所举的些许例子,我们应当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会判断篆书的正误。只要坚持正确的方法,掌握篆字并不是难事。
初学者若想准确无误地识篆和书写,可参考以下工具书。
(二)小篆的基本笔法
小篆的结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三比二。
二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出的部分则可以耸起。
三是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均匀,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四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左右上下对称,这是篆书不同于其他书体的重要特征。有独体对称,有字的局部对称,还有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的基本功。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点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
逆入藏锋至首端;转成圆锋向右行,行至末端转锋;向左回锋。
图4-107 横
2.竖
向上逆入,圆锋行笔至顶点;垂直转锋向下行笔;匀行至底点勿顿,渐轻提锋,顺势收笔。
谈到笔锋,可延伸出偏锋、正锋、搭锋、折锋、回锋诸法,对于笔锋的用法,重要可知。若书法笔中锋无变化,那即是死法。又以藏锋与露锋最重要。藏锋即是将笔锋藏于笔画中,不露痕迹;露锋就是笔锋自然露外。徐浩云:“用笔之势,特需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此句话甚是明白。笔锋不藏,则缺乏含蓄之深韵,也不可偏重一方,则不得中道即为病。两者得相配合,藏锋包其气概,露锋纵其精神,使字气势挺拔,气韵天成,即得其道。
图4-108 竖
3.横弯
逆入藏锋至首端;转锋向右,圆锋向下行笔;行笔渐慢,顺势向上提收笔。
图4-109 横弯
4.直弯
逆入藏锋至首端;转锋向右,圆锋向下行笔;行笔渐慢,顺势向上提收笔。
图4-110 直弯
5.对称弧
向上逆入,圆锋行笔至顶点;垂直转锋向下,匀速化角成弧;行笔渐慢,穿过弧底中线,预与右弧无缝重合。
图4-111 对称弧
6.左右外弧
逆入藏锋,向左外转锋行笔;顺锋匀行;行至底点勿顿,顺势右提收笔。
图4-112 左右外弧
7.对称方弧
逆入圆转行笔;匀速向下,化角成弧;行笔渐慢,过弧底中线,预与右弧无缝重合。
图4-113 对称方弧
8.弯曲弧
逆入,圆转向右行笔;按笔中线;逆入藏锋至顶点,圆锋下行与横画按笔;转折处顺势圆转。一笔完成最佳,也可搭接笔。
图4-114 弯曲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