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压力性损伤

3 皮肤压力性损伤

手套、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能够通过物理方式有效地阻断病毒的传播,但因其密闭不透气,加之穿戴时间过长或穿戴得不合适,可造成皮肤的压力性损伤(俗称压痕或勒痕)。这种损伤可由长时间使用口罩、护目镜等造成头面部皮肤直接受压引起;也可以由防护用品直接接触颧部、鼻部、颞部和耳后等皮肤薄弱处形成的剪切力和摩擦力引起。压力性损伤会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图2-3)。

防治原则:

建议在初次穿戴防护装备时应提前半小时到达工作岗位,并提前穿戴好防护装备。在佩戴护目镜和口罩时,可在局部受压处如颧部、鼻梁、耳后、颞部等处涂抹润肤剂或水胶体敷料,或以创可贴、输液贴或泡沫敷料衬垫(图2-4、2-5)。

图2-3 防护口罩压痕

图2-4 医用敷料

图2-5 佩戴护目镜和口罩时的皮肤保护

如果较长时间工作,佩戴口罩时建议使用松紧带在头顶和颈部固定的款式,避免使用挂耳式口罩,以减少摩擦、缓解所受的压力。在未出清洁区前,先自行适应防护装备10~20分钟,以便对防护装备的松紧度和舒适度做一个适当的调整;一旦走进污染区,就无法对防护装备再做出调整了。

处置措施:

轻度的压痕一般可不予处理,如果压痕持续时间较长或伴皮下淤血,可使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或肝素钠乳膏。如有破损,可涂聚维酮碘(碘伏)或其他抗生素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