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17年12月的一天,在好友朱丹瑾的引荐下,我有幸结识了陈如江老师。陈老师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编审,也是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陈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笔耕不辍,他的《中国古典诗法举要》《古诗指瑕》等专著为古典诗词爱好者揭示了许多古诗的艺术奥妙。我不过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古诗词教学有着极大的兴趣。得见陈老师,心中自然不胜欣喜。在此之前,工作闲暇之余,我喜欢将国内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篇目搜集在一起,按照主题进行分类编排,设计一些有助于小学生阅读的小栏目。在古诗词教学上,也得到朱文君老师、戴建荣老师、谈永康老师的垂睐,受益良多。
当时,陈老师正有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汇集出版的设想,也正在物色合适的作者,得知我的情况后,便细心地与我一起研究相关的出版计划。彼时,虽然我已经在小学古诗词整理编辑方面进行了多年的尝试,但是纯属业余爱好,真正进行出版,心中还是不免忐忑。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涉及诗人、历史、地理、文化等多个领域,而且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其中汉语的演变与流传的讹误也成为一定的阻碍。但是,有了陈老师在学术上的专业指导,我将这次出版工作当成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对这本书也增添了信心。
在撰稿的过程中,也有几件大事发生。首先是教育部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小学课本里的古诗词》收录的篇目应是小学生使用的教材中的篇目,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年级同时进行的,而是分年级分时段进行的,为了确保篇目的准确、版本的准确,在撰稿的过程中不断与统编教材进行对照。当时,网传版本非常多,但陈老师叮嘱,我们一定要以学生正式拿到手里的那本为基准,我们的书稿篇目千万不能与学生实际的教材有差异,这也成了《小学课本里的古诗词》撰稿的最主要的原则。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是在2020年2月,一到六年级全部落实使用的,因此,《小学课本里的古诗词》也坚持在见到所有教材之后,才定稿的。“教材不全出,此书不定稿”。这不得不佩服陈老师作为资深编辑工作的严谨与踏实,在诸多出版社纷纷出版同类书籍的时候,《小学课本里的古诗词》追求严谨、精准是对广大小学生负责的。同时,《小学课本里的古诗词》不仅收录了六三学制的一到六年级教材中的古诗词,还收录了五四学制的一到六年级的古诗词,以方便全国各地的小学生使用。其次是诗词类文化节目的大量涌现,激发了全民学诗词的热潮。尤其是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为所有的中国人带来了极为丰盛的诗词文化大餐,这也为小学生学习古诗词营造了非常良好的社会环境。无论是不是“诗词男神”,是不是“诗词达人”,小学课本里的古诗词篇目毋庸置疑地成为当代中国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篇目。因此,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撰写《小学课本里的古诗词》显得意义非凡。
《小学课本里的古诗词》与教育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同步,是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入门书,是教师、家长辅导孩子的参考书。《小学课本里的古诗词》中古诗词的版本严格按照统编教材版本编写。对于有的古诗词来说,不同的版本之间有所不同。比如,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中有一句“树头新绿未成阴”,有的作“树头花落未成阴”,本书中按照统编教材版本遵循作者原文的规则,采用“树头新绿未成阴”。在助读栏目设计上,“诗人诗事”旨在简明介绍诗人,让小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明白创作缘由,感悟诗人情怀,走进诗的世界。“字词名片”主要解释难解的字词和涉及的典故,在统编教材原有的基础上略作补充,以帮助小学生充分理解。“作品大意”中,不逐字生硬翻译,而选择了进行意译,更接近诗人的情感和诗词的意境,帮助小学生意会诗词。“跟我品读”中,赏析古诗词的艺术特征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作品。“请你挑战”是这本书最具特色的栏目,在这里,分层设计了8—10个选择题,包含对古诗词的掌握、对诗人风格等文化常识的了解、对同类题材的辨别等。“请你挑战”与在其他栏目有所呼应,可反复练习。
在撰稿的过程中,我也阅读了大量的古诗词研究论著,力求做出合理的解读。然而,对有些古诗词的理解本是存在争议的,这也是极为正常的现象,正是这些不同的解读,让古诗词的世界显得更加妙趣横生。
最后,我要感谢陈如江老师的指导和鼓励,感谢朱丹瑾老师玉成诗缘,感谢朱文君老师、戴建荣老师、王召强老师的支持,感谢路晓老师的辛苦付出,感谢所有关心支持我的朋友们。限于我在古诗词方面浅薄的素养,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恳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吴春玉
2020年3月20日
小学生学习古诗词要“内外兼修”。从阅读范围上来说,“内修”是学好学透课内的经典篇目;“外修”是多读多背课外的名家名篇。从个人修养上来说,“内修”是吸收优秀诗词的文化智慧,促进自身的精神成长;“外修”是养成温文尔雅的言行举止,成为文明的中华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