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品读
2025年08月11日
跟我品读
这首诗描绘的是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前两句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描绘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八月”点明了时节。“吼”和“触”将大潮拟人化,使诗句充满了动感。“吼”写出了涛声越来越近的感觉。“头高数丈”写的是潮头的高。“触”字写出潮头撞到山石的力量。“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写出了潮来时迅速、壮观的景象。后两句从视觉的角度描绘潮退时的景象。“须臾”表现潮退得很迅速。潮水退回大海后,留在岸边的是波涛所卷起的沙堆。这一句表面上是写岸边的沙堆,实际上是写潮水的汹涌气势,正是因为气势很大,才会“卷起沙堆似雪堆”。
①八月( )声吼地来。
A.涛
B.滔
C.潮
②头高数( )触山回。
A.尺
B.丈
C.仞
③“须臾却入海门去”中的“须臾”的含义是( )。
A.胡须
B.很久
C.片刻
④“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纱堆似雪堆”中哪一个字是错的?( )
A.须—需
B.纱—沙
C.似—拟
⑤“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中的“涛声”是( )的。
A.浙江省
B.福建省
C.江苏省
⑥“须臾却入海门去”的下一句诗是( )。
A.八月涛声吼地来
B.头高数丈触山回
C.卷起沙堆似雪堆
⑦《浪淘沙(其七)》一诗中,前两句描绘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后两句描绘潮退时的景象。这句话是( )的。
A.正确
B.错误
⑧“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的作者是( )。
A.白居易
B.韦应物
C.刘禹锡
⑨下面诗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B.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