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空气和水

第5讲 空气和水

A 知识回顾

一、水和空气

1.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是________,液体体积的单位是毫升、升,分别用字母mL、L表示。

量筒的使用注意点:(1)测量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稳:(2)视线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会使用量筒来测量水的体积)。

3.水和空气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都是物质,都会占据空间;都有一定的重量。不同点:(1)水看得见,空气直接看是看不见的;(2)水比较重,空气比较轻;(3)水能摸到,空气摸不到;(4)水不能被压缩,有固定的体积,空气可以被压缩,没有固定的体积。打气筒、篮球等利用了压缩空气的原理。

二、温度与水的变化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_________,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使用温度计前需弄清楚的问题:(1)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即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吗?(2)温度计上的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3)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

3.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4)当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4.(1)当环境温度低于0 ℃,水的温度降到0℃,水开始结冰。水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这个过程叫 __________。(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__________热量。

5.(1)当环境温度高于0 ℃,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水从固体状态变成了液体状态,这个过程叫__________。(2)冰在融化过程,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 ℃,直至完全融化成水。(3)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_________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6.(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水的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水的凝结。(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温度越高,水蒸发越__________;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__________。

7.(1)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8.云——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小水珠,漂浮在高空;雾——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小水珠,漂浮在低空;露——水蒸气遇冷凝结在所接触的物体上;霜——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成的冰晶;雪——高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成的冰晶。

三、溶解

1.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2.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两低”。两低:_________低于滤纸,滤纸低于__________。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的内壁。

3.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生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4.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5.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用灯帽盖灭,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B 经典例题

类型一 水的三态变化

例1 判断:我们看到烧水时冒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解析】气体是肉眼看不见的,烧水时冒出的“白气”是一些小水珠,是由于水沸腾时,水蒸气遇到外界的冷空气凝结而成的。

【答案】×

【点悟】本题考查了水的三态变化知识的应用。

类型二 物质的溶解

例2 用小匙取几粒高锰酸钾轻轻地放入盛水杯中观察,过一会儿再轻轻搅拌,这时我们将看到 (  )

A.高锰酸钾慢慢地变小,划出紫色线条向四周扩散,然后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B.高锰酸钾慢慢地下沉,然后像沙一样沉到水底

C.高锰酸钾慢慢地下沉,不管怎么搅拌都还在水底

D.高锰酸钾慢慢地变小,然后不见了

【解析】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中,溶解后能使水变紫色,不能看到颗粒,但高锰酸钾仍然溶化于水中。

【答案】A

【点悟】高锰酸钾溶液是初中科学和高中化学中涉及的一种重要物质,学生应对其加深了解。

例3 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在图中小括号内填上器材的名称。

(3)分别写出过滤沙、面粉、盐的结果。

a.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面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做这个实验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解析】溶解在液体里的物质不能进行过滤,只能不溶于液体的物质才可以过滤,题中沙、面粉可过滤,盐不能过滤。 同时要注意过滤时操作要正确。

【答案】(1)过滤 (2)A.玻璃棒 B.铁架台 C.烧杯 D.滤纸 E.漏斗 (3)a:能过滤 b:能过滤 c:不能过滤 (4)不要将液体溅到漏斗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点悟】本题考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及过滤相关知识,是一道经典考题。

C 基础巩固

【夯实基础】

1.测量液体体积时,下图中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 (  )

2.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因为 (  )

A.空气看不见 B.空气抓不住

C.空气很容易被压缩 C.以上都正确

3.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水干了,这是__________现象。 (  )

A.蒸发 B.冷却

C.凝结 D.升华

4.将下列厨房中常见的物质放入水中,其中难溶于水的是 (  )

A.酱油 B.味精

C.食醋 D.色拉油

5.冬季的某天,室外的温度是3℃,教室的温度是20℃,教室里面的玻璃窗上出现很多水珠。这些水珠 (  )

A.可能是空气自己产生的

B.可能是教室外面渗进来的雨水

C.可能是教室里面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D.以上都正确

6.用量筒量出矿石的体积如图所示,则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___立方厘米,量筒的最小刻度值为__________mL。

【提升能力】

7.下列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 (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 B.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C.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会越来越小

8.下面物体中,哪一组物体全部都能溶解在水中 (  )

A.白糖、沙、面粉、食盐 B.白糖、面粉、食盐、高锰酸钾

C.白糖、沙、食盐、高锰酸钾 D.白糖、食盐、高锰酸钾、味精

9.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冰棍和棒棒糖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10.用注射器抽取少量空气,用手指堵住出口,用力压活塞(如图所示),观察到空气的体积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注射器抽取少量空气,用手指堵住出口,用力压活塞,等压不动的时候放开活塞。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思维】

11.小明想知道食盐在冷水里溶解得快还是在热水里溶解得快,下面是他制定的实验计划。请你对他的实验计划作出修改。

小明的实验计划:

(1)在1号杯子里倒50毫升冷水,在2号杯子里倒100毫升热水。

(2)先称出10克细盐倒在冷水杯里,再称出15克粗盐倒在热水杯里。

(3)用筷子同时搅拌两杯水,观察哪杯水里的食盐先溶解完。

我的实验计划:

(1)研究问题: _________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的研究。

(2)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写出三种)。

(3)相同条件:对比实验中需要保持相同的条件有(至少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预测:食盐在________中溶解得快。

(5)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