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上册综合测试(二)
(满分:120分 时间:90分 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本草纲目》用“部”“类”等分类等级对药用动物进行了分类,其中将畜类、兽类、鼠类等归入兽部,其特征是“具有四足,全身被毛,胎生”,则兽部相当于动物分类中的 ( )。
A.两栖类 B.爬行类 C.鸟类 D.哺乳类
2.下列表示植物细胞的是 ( )

3.用如图所示的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若要改变视野亮度,可调节 ( )
A.物镜转换器
B.细准焦螺旋
C.粗准焦螺旋
D.反光镜

4.科学课后,有几位同学争论不休,争论的话题是“课桌是木材做的,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观点。哪位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 )
A.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材料是树
B.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木材是由细胞构成的
C.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会动
D.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能呼吸,不能繁衍
5.人类胚胎干细胞来自受精卵形成5~6天后的胚胎,在体外条件下能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有科学家描述,胚胎干细胞的“可塑性”无与伦比,这里的“可塑性”是指 ( )
A.细胞的分裂能力 B.细胞的分化能力
C.细胞的生长能力 D.细胞的变形能力
6.红蛇果的果皮细胞因含花青素而呈红色。将某品种的红蛇果浸泡在热水中,热水变红色;浸泡在冷水中,冷水不变红。这一现象说明热水破坏了果皮细胞的 (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7.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瓣变成红色。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组织是 ( )
A.输导组织 B.营养组织 C.分生组织 D.保护组织
8.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
A.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B.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
9.自然界有很多“鱼”,从科学角度分析娃娃鱼、鲸、鲫鱼、章鱼分别属于 ( )
A.鱼类、鱼类、鱼类、鱼类 B.两栖类、哺乳类、鱼类、爬行类
C.两栖类、鱼类、鱼类、软体动物 D.两栖类、哺乳类、鱼类、软体动物
10.小金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下列细胞,其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中观察到叶绿体
B.观察到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形状有圆形、多边形、圆柱状等
C.在紫色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中观察到淡紫色的淀粉分子
D.在紫色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中观察到细胞壁
11.2018年11月,第二届绍兴国际马拉松赛吸引了2000多名马拉松爱好者前来参赛。作为一名运动员有明显的结构层次,则其由低到高的次序分别是 (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B.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个体
C.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D.细胞→组织→系统→个体
12.小柯利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将如图甲所示视野调整到如图乙所示视野,他应该将载玻片 ( )

A.向右移动 B.向上移动
C.向左移动 D.向下移动
13.下列动物:①鲸;②青蛙;③丹顶鹤;④鸭嘴兽;⑤大鲵;⑥扬子鳄;⑦ 鲫鱼。体温恒定的动物是 ( )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⑤⑥⑦ D.①③⑥
14.依据图①~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示生物①②的结构层次都是器官
B.图示生物②是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
C.图示生物①②③都具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DNA
D.图示生物①②③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
15.章天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4次,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 )
A.18.77 cm B.18.76 cm C.18.74 cm D.18.89 cm
16.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
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于6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17.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刻度线不准。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4℃,用它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106℃。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已知教室内的真实气温为20℃,则墙上温度计的示数为 ( )
A.21.8℃ B.18℃ C.22℃ D.无法确定
18.如图是某水域中三种单细胞藻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图(分别用Ⅰ、Ⅱ、Ⅲ表示),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藻类Ⅰ的数量总是最多
B.8月份水温较高,最适宜三种藻类的生长
C.三种藻类对季节变化的反应几乎相同
D.4月份时三种藻类合计的数量最多

19.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常有压碎装片的现象发生,下表是对不同学习小组装片压碎情况及原因的调查统计结果,则通过此表归纳出的装片压碎原因应为 ( )

A.用低倍镜头、镜筒下落、粗准焦螺旋 B.用低倍镜头、镜筒上升、细准焦螺旋
C.用高倍镜头、镜筒下落、粗准焦螺旋 D.用高倍镜头、镜筒上升、细准焦螺旋
20.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
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D.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21.填入恰当的单位,使下列数字符合实际。
(1)一瓶娃哈哈纯净水的体积为596________。
(2)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为2.1________。
(3)地球的半径约为6 400________。 (4)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1.8________。
22.如图为大熊猫、蚯蚓 、鲫鱼、扬子鳄四种动物,请回答:

(1)鱼有许多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其主要是用__________呼吸,用鳍游泳。
(2)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鲫鱼、蚯蚓、大熊猫、扬子鳄
B.蚯蚓、扬子鳄、鲫鱼、大熊猫
C.蚯蚓、鲫鱼、扬子鳄、大熊猫
D.蚯蚓、鲫鱼、大熊猫、扬子鳄
(3)我国四川省卧龙地区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对上图动物中的___________进行就地保护。
(4)根据体内有无___________,可将动物分为两类,图中体内无脊柱的动物是__________。
23.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
(3)用作量度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__。
24.下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甲、乙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___________,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下同)。
(2)染色体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中。
(3)番茄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含钙的无机盐较多,而对含硅的无机盐吸收却很少,这主要与甲图中结构__________有关。
(4)洋葱通常呈紫色,紫色物质存在于__________中。
(5)甲图中结构3的名称是__________,它是进行__________的场所。
25.小科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下列物像(如图):

(1)制作装片时,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_。
(2)观察时,看到了物像D,在此之前看到的物像依次是___________。
26.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
(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__________c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一支用后未甩的体温计示数是38℃,一位粗心的护士把它消毒后直接给病人测体温。如果被测病人的实际体温是37.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如果被测病人的实际体温是39℃,那么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
28.右图是测小石块体积的示意图,则该量筒的最小刻度值是__________,该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厘米3,如果某同学在测小石块体积时,把甲、乙两图颠倒了,则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将比真实值___________。

29.生物检索表是生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工具。
(1)生物检索表是根据生物一对或几对__________的区别,逐级排列编制而成。
(2)下表是四种植物叶片的信息表,某同学根据这些信息尝试对这四种植物进行分类,并制作了二歧式检索表,表中“* * * * *”处信息已省略。此检索表中“?”处的信息是___________。

30.你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长为帅哥、美女,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奇妙变化。下图所示为人体组织形成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__________的过程,④表示细胞__________的过程。
(2)人的脊髓主要由图中的__________组织构成,人体内的血液属于图中的__________组织。
(3)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小麦植株的结构层次中没有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31.下面是三台显微镜(编号为A、B、C)分别观察同一装片的洋葱表皮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是___________。
(2)观察到的个体细胞面积最大的显微镜是___________。
32.小明对学校一窝蚂蚁做了三天的观察,计算离开蚂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五分钟,其结果如下表:

(1)通过观察结果可得的推论是 ( )
A.第二天觅食活动旺盛 B.上午7∶00前蚂蚁并不活动
C.11∶00~15∶00蚂蚁活动频繁 D.蚂蚁上午的活动情况比下午多
(2)该项研究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 ( )
A.提出问题 B.作出结论 C.仔细实验 D.仔细观察
(3)①假设;②实验和观察;③得出结论;④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环节,按顺序排列应是__________。
33.晓丽为探究“蜂蜜粘性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晓丽又用其他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现象都是如此。请回答:
(1)晓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像中的__________来表示。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__________转换成可以测量的__________。
34.《乌鸦喝水》故事里的乌鸦真的都能喝到水吗(假设水要满到瓶口)?影响乌鸦能否喝到水的因素有哪些呢?
小柯找来三个容积不同的圆柱体塑料杯(220 mL、300 mL、350 mL)、同规格小钢珠、大小相近的鹅卵石(比小钢珠大)、沙子、量筒(500 mL)、烧杯、水槽等器材进行探究。
(1)小柯找来三个塑料杯,目的是研究乌鸦能否喝到水是否与容器___________有关。
(2)已知往300 mL的杯子里投钢珠测出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为145 mL。说明往这个杯子里放满钢珠时钢珠的体积至少为__________cm3。
(3)小柯往一个空杯里加入一些水,再往里投钢珠,发现无论投入多少,水都不能满到杯口。是不是原先杯里的水太少?杯里至少要有多少水才行?请你设计方案,测出往塑料杯里投钢珠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小水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