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物种的多样性

第6讲 物种的多样性

A 学习目标

1.了解衣藻的形态,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捕食等特征;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全部生命活动是在一个细胞内完成的。

2.了解物种多样性的意义。

B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单细胞生物

1.生物体一般由细胞构成,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可分为多细胞生物与单细胞生物。

2.单细胞生物的特点: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3.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酵母菌、细菌等。

4.衣藻:观察课本P75图2—71。

思考:(1)衣藻中的叶绿体、鞭毛、伸缩泡、眼点有何作用?

(2)衣藻是单细胞的植物,如何获得营养?

解答:(1)叶绿体:光合作用;鞭毛:运动;伸缩泡:排出多余水分,调节身体的水分平衡;眼点:感知光线的强弱。

(2)依靠眼点的感光和鞭毛的自由摆动,衣藻能游到光照及其他条件比较适宜的地方,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思考与讨论:衣藻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在结构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解答:衣藻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在结构方面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衣藻细胞具有叶绿体,而洋葱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

5.草履虫:观察课本P75图2—72。

思考:(1)草履虫的哪些结构可能参与食物的摄取和消化?

(2)草履虫没有肺,是通过什么进行呼吸的?

解答:(1)草履虫中参与食物的摄取和消化的结构可能是口沟、食物泡等。

(2)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肺,它的呼吸作用属于草履虫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因此草履虫可能是通过细胞膜进行呼吸的。

思考与讨论:草履虫和衣藻相比,两者的细胞结构和食物或营养的来源有什么不同?

解答:草履虫属于动物,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需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衣藻属于植物,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例1 草履虫在显微镜下有时会呈现绿色,这是因为 (  )

A.含有叶绿体 B.食物中有绿色藻类

C.含有叶绿素 D.折光的结果

【解析】草履虫在水中取食细菌和单细胞的藻类,当所食的藻类较多时,食物泡呈现绿色,草履虫的体内有大量的食物泡,所以身体呈现绿色。

【答案】B

【总结】草履虫除个别种类体内有藻类共生外,绝大多数都不含有叶绿体,身体呈现绿色与食物有关。

知识点2 多细胞生物

1.常见的动、植物都是多细胞生物。

2.多细胞生物的结构具有层次性,是受精卵细胞经过无数次的分裂、生长、分化形成的。

3.回忆多细胞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

思考与讨论:比较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的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

解答:单细胞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多细胞生物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彼此分工合作,它们都能使生物表现出各种生命现象。

知识点3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指物种和物种间差异的多样性。

分小组讨论:丘陵、山地、湖泊、池塘、热带雨林物种的多样性。

归纳:(1)丘陵、山地:乔木,灌木,野草,鸟,松鼠,昆虫,鼠,蚯蚓等。

(2)湖泊、池塘: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天鹅,鸭,鱼,浮游生物,软体动物等。

(3)热带雨林:物种最丰富的森林,它的面积只占全球面积的7%,但它的生物物种数量却占全世界的以上。

2.列举我国的珍稀动植物:珙桐、银杏、银杉、扬子鳄、朱鹮、大熊猫、东北虎等。

3.物种多样性的意义。

物种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其本条件:

(1)人类食物几乎全部取自各类生物。

(2)大量的工业原料和世界主要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也是来自生物。

(3)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人类和整个生命世界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能量基础。

4.物种多样性受到的严峻挑战。

(1)植被的破坏,使野生动物遭受浩劫。

(2)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近代生物物种丧失的速度比自然灭绝的速度快100万倍,比新物种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物种丧失速度目前已加快到每小时一种。

例2 2012年4月间,洞庭湖水域发现十多条江豚死亡。据调查,现存江豚数量比大熊猫还少,已濒临灭绝的边缘。一旦江豚灭绝,对人类的损失在于 (  )

A.经过漫长的年代江豚会再进化出现 B.整个生态系统将失去平衡

C.人类将永远损失一种动物资源 D.渔类生产将受到极大损失

【解析】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角度看,现存江豚数量比大熊猫还少,已濒临灭绝的边缘。一旦江豚灭绝,这意味着该物种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库将在地球上消失。从长远看,必定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答案】C

【总结】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物种多样性的退化会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的危机,也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知识点4 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1.保护物种多样性,重要的是树立保护意识。

2.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战略措施:将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和保护生物生存的环境结合起来;将保护、恢复和重建物种多样性与可持续利用物种多样性结合起来。

措施:①设立自然保护区。我国自然保护区有广东省的鼎湖山、吉林省的长白山、四川省的卧龙、贵州省的梵净山等9个;②迁地保护,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野生动物园、植物园和水族馆等。

C 课时作业

【夯实基础】

1.观察衣藻和草履虫的临时装片时,不能将显微镜向后倾斜的原因是 (  )

A.不便于对光

B.不便于调节粗、细准焦螺旋

C.不便于画生物图

D.容易使装片里的水溢出,从而影响观察

2.衣藻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是动物 B.都是植物

C.衣藻是植物,草履虫是动物 D.衣藻是动物,草履虫是植物

3.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果子狸携带有非典的冠状病毒,有人建议将果子狸全部捕杀,而许多生物学专家呼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对此,你认为应该 (  )

A.予以保护,部分捕杀 B.坚决保护不捕杀,远离不接触

C.坚决彻底杀死 D.给果子狸施用抗生素

4.造成大多数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物之间互相争斗,弱势种群失败

B.由于各种原因使生存条件恶化,生物丧失栖息地

C.全球气候变暖,不适应高温环境

D.生物种类增加,食物来源减少

【提升能力】

5.2012年6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基本内容。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濒危物种迁出原地保护

C.颁布相关法律法规 D.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B.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只要求保护生物,不要求保护环境

C.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D.保护生物,人人有责

【拓展思维】

7.(1)森林是全球50%~90%的陆生生物的家园,但森林面积锐减,目前全世界只剩下五分之一的森林仍然保持着较大面积和相对自然的生态系统。两千年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达50%,而今天仅有16.55%。

(2)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物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的羊绒比金子还贵重。1986年,在西藏、新疆、青海三省藏羚羊栖息地,平均每平方千米有3~5头。到20世纪90年代初,平均每平方千米仅存0.2头。近年来,藏羚羊已濒临灭绝,然而偷猎者的枪声仍然不时作响。

(3)武汉市东湖在20世纪后期的近20~30年间,由于生活污水排入等原因,在水底生活的动物从113种减少到26种,在捕获的鱼中除放养鱼类外,原有的60多种鱼已很难见到。

(4)水葫芦是我国几十年前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植物,曾一度用它来净化污水。但引入我国云南省昆明的滇池后,由于水质污染导致水葫芦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滇池,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大面积减少对生物多样性有哪些影响?

(2)是什么原因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

(3)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为什么导致水生生物种类减少?

(4)水葫芦的疯长为什么会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

(5)除以上因素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