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篇:医道书情
尾篇:医道书情
此处医道非道路单一之说,还有道行、道德之意。医者,深修道行,德高术精。此道,为我一生之求。
选择学医是一种缘分,幼时对医学并无兴趣。整百年前,家父还在奶奶腹中时,爷爷不幸离世。爷爷时任海口知县,也算是一个“正处级”,当时是否有医疗保健,不得而知。因回老家探亲,染病卧床,时热时寒,老屋在深山,方圆五十里外只有一名中医郎中,请他来到家中,把脉,经诊断为伤寒,为南方瘴气所染,需服中药七帖。不到五帖,爷爷匆匆告别了人世。听奶奶说,一会儿高热寒战,一会儿大汗淋漓。从现代医学看,此病是疟疾,俗称打摆子。最有效的药是喹宁。那时,别说方圆五十里,方圆一百里也找不到一颗喹宁,更没有研究出青蒿素。但知道,中药有一味叫青蒿的草药,是否用了,也无从考证。家父成了遗腹子,是我家独根苗。虽痛失父爱,奶奶对他并未溺爱。山里虽有私塾,奶奶要他到县里读书,风雨山路跑了十年,望子成医。那时,医患关系十分融洽,奶奶不但不记恨那位郎中,反而想让家父跟他学医,长大后好为民治病,呵护一方。这位郎中颇有自知之明,建议家父到省城深造。孤儿寡母,经济拮据,无能为力。郎中极力资助,母子俩又不愿意食嗟来之食。家父考进了免费的金融学校。抗战爆发,随难民南下,看到战伤与疾病,家父深感学医作用的重大,遂立志学医。但一直未能如愿入医学院系统学习。二三十年来,一直自学中医,免费为人治病。记事起,每逢周日,家中不断有病人请父亲把脉开方,他没有考执业证,自然没有行医执照。似乎信任与有效成了他行医的资格。那时似乎也没有机构禁止他这种违法行医,一些领导也登门求治。正说,他一生义务服务百姓;反说,他违法行医。在他的病案里,确实有被西医诊断为不孕症的患者,用了他的药后做了妈妈;确实有腹水的病人,经他的治疗后,改善症状,延了年,益了寿。每逢节日,总有一家三口来我们家看望家父,孩子是吃了他的药以后怀上的。至今我百思不解,他的那个方子怎么让女性怀上孕的?家父希望我长大后报考中医院,成为真正“有证”的医生。也许是我学了一点数理化,老想不通那些树叶草根怎么治好病。我对父亲谎说填了中医院,其实我填的是医学院医疗系,结果录取我的是口腔医学系。据说,口腔系的录取分数要求有点高。55年前的夏天,就这样我懵懵懂懂进了口腔系。那时候,湖北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刚筹建,我是第三届。
夏良才教授是我国颌面外科的创始人之一,他任口腔系主任,口腔医学院院长。那年,本人有幸成了他的学生。在创办口腔系的日子里,夏教授峁足吃苦精神,自己拉车拖砖盖校舍,自己做教具,他教我们读书,带我们实习,那时,教我们口腔解剖的是皮昕老师(第一版到第七版《口腔解剖生理学》的主编),教病理课的是汪说之老师(《口腔病理学》的副主编),教口腔内科的是樊明文老师(《牙体牙髓病学》的主编)、岳剑秋老师。教口腔外科的是东耀俊老师(曾任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的书记)、胡树立老师。他们当年风华正茂,好学上进,不过午夜不熄灯。后来者施斌(现在是武汉大学口腔种植科教授)说,在他们读书的80年代,晚上总看到这些老师们在灯下读书的身影。他还说,最后一个关灯的必定是樊明文老师。他们是我们这代人医道书情的启蒙者,领路人。后来,他们都成了我国口腔界的中间力量。从他们身上我读懂了无仁、无术者不能为医之内涵。
5年大学毕业后,我分到综合医院。要参加急诊值班,逼得我们年轻的口腔医生要学习内外妇儿的知识,虽然辛苦一点,自己的医学综合知识得到提高。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欣闻江西医学院要创办口腔医学系,我自报山门。那时是唯才是用,很顺利地进入了江西医学院参加筹备建立口腔系工作,认识了江西医学院筹备口腔系小组的组长常铭纲教授。她毕业于日本东京齿科大学,毕业后回国参军,随解放军四野部队南下。到江西南昌后,服从组织分配留下来,参加接收中正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工作,并担任门诊部书记兼口腔科主任。她是江西省最早最正规的一名口腔专家,我有幸做过她的助手,参加了江西医学院口腔医学系最初的筹建工作,任务主要是起草各种文案,向上级递送文件,经常跑卫生厅与省计委。领导们不了解口腔知识,经常问,几颗牙齿还要办医院?浪费国家的钱。解释不通,经常无语。
那时,我真想写一本普及口腔知识的书;那时,普及口腔知识的书不是少,是空白。我的第一本书就这样诞生了。书名是《牙齿引出来的故事》,3个月就售完1万册。过了几年,又想写一本专业书。我觉得有些口腔医生医疗系统知识少了一点。读书,买书、藏书,写书是我的嗜好,书是我的情人。
科技出版社负责人说,你不是副高,又不是专家,你的书写出来没有权威性。拒绝接受书稿。此话有理。于是乎,我决定去四川华西医学院口腔系朝拜。当时,口腔系交给我一个任务,带4个三年级我院医疗系的学生送他们到华西补学口腔医学,毕业后回口腔系任教。他们是现在广州光华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廖贵清教授,他已经参与《口腔颌面外科学》教材编写;东莞口腔医院的陈贵丰主任、深圳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的熊国平主任,北京协和口腔科正畸的张江恒主任,十几年过去了,他们都成了当下口腔界的大腕。进入了华西,让我大开眼界,王翰章、王模堂、王大章、毛祖彝、温玉明等国家级大腕济济一堂。为了拓宽自己的学识,学习之余又拜颞下颌关节科的罗宗赉教授,修复科易新竹教授,正畸科罗松椒教授为师,并结识了陈扬熙等专家。
口腔事业真精彩,口腔专业好可爱。我返回江西时,79级的11名江西医学院医学系的学生也从上海返回。他们是1981年送往上海二医大口腔系学习,获得口腔系毕业证书,回校任我院口腔系教师的。他们进行了分工:郭秋元专攻正畸,廖建兴、周辉,黄河清、杨杰主修口外,王钰,汪建中,程永喜从事修复,刘英志、陶天庆在口内。后来,他们因考研究生,或结婚大都调离了南昌。杨杰在美国任国际口腔颌面放射医学会主席。他们都已年近花甲,都是各个省市的口腔界的知名专家了。
这时,我真的开始写口腔专业书,书名是《口腔颌面外科并发症》,出版社认为这个选题立意很好。
作者与廖贵清教授合影
当时认为我权威性不够的社长已退休,新上任的是范卫平社长。他敬业有为,开拓进取,建议将书名改为《外科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置》,问我是否有信心。
当然有点难度。原是自己的专科,这一改是从头到脚的外科。幸好我有两个忘年交,一位是邱蔚六老师,另一位是王贤才老师。王贤才是希氏内科学的译者,中国医学翻译大家。两位老师大力支持我这项工作。尤其是邱蔚六老师,他是我师辈,我有幸与邱老师相识相交,请教请助,于我,获益不少。经过策划后,我定名为《现代手术并发症学》,全书约230万字。邱老师全力支持,指导,联络。那时家中无电话,全靠通信来往。
邱老师为我联系了上海瑞金医院神经外科、普通外科与眼科的国内知名专家。王老师联系了协和医院的妇产科宋鸿钊院士与北京安贞医院院长胸外科孙衍庆教授,其他的事也就一一迎刃而解了。西安图书出版公司张社长与责任编辑任卫军全力以赴投入本书工作,请到了吴孟超院士作名誉主编,吴阶平院士题写书名,裘法祖院士写序,共有5名院士参与本书指导工作。书出版后获得首届图书政府提名奖。后来邱老师又为我其他的专著(《现代牙科诊所指南》与《医学写作学》)作序。邱老师还为我的报告文学《守护生命之路》一书参评“五个一工程”写了推荐信。
医道书情就这样渗入了我的人生。道路,道德,道行。让我这等晚辈再次接受了德高术精的洗礼。虽然我能力有限,却有心在医道书情路上奋斗奋进。感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为我连续出版了五十余本医学科普书,又出版了《颞下颌关节病》等医学专著,更感谢院士们的支持,樊代明院士,郭应禄院士为《医学写作学》写序,易新竹为《颞下颌关节病》写序,樊明文夫妇为《现代牙科诊所指南》写序。
老院士与老一辈教授们的高尚、谦逊的人格与严谨的学术态度不断催我奋进。
从科主任岗位退下来后,上手术台的时间少了,以坐专家门诊为主。想把自己行医中所见到的医学人文世界变成文字,于是有了《中国农民生死报告》《医与患》《金钱渐染手术刀》《善待生命》等报告文学出版。有的书获谷雨奖,有的书入选鲁迅文学奖,入选前20名。自己为自己能为百姓鼓与呼点赞。后来,写了反映汶川地震的报告文学《蔚蓝色的过渡》《中国大援建》,又写了先进人物《秋杰老师》《公仆曾建》《邓小平的南昌岁月》,又写了有关历史的《1927·南昌城》等报告文学均相继出版。还想完成江西红色三部曲:《1927·南昌城》,《1928·井冈山》,《1929-1934·赣南苏区》。不是显摆,也不是摆谱,是想说接受写这本书我心里有点谱。其实,这期间,我正忙,在做《中国红军医院》的结尾工作。我就这一点点本钱,还是愿意真诚为传主服务。再说得“高大上”一点是再现“改革开放”40周年的成果,是为改革奋进人物点赞,这更是宣传工作中必须要做的事。我与传主是口腔界同行,他的经历的的确确是难以复制。他是奉新人。我与奉新人有缘。奉新县另一个当代名人支月英,因感动中国而从深山里走出来,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去年,我完成了书写她感动中国的报告文学《点亮希望》。奉新是个好地方,奉新山好水好人也好。了解传主从奉新走到北京这一路风风雨雨,虽然不是惊心动魄也是呕心沥血。于是,我每天下班后,面对着电脑,敲打他的故事。在屏幕上显示出他的当年,希望能用文字赋予那段岁月复活的因子。听完他的讲述后,我的感受是,虽然不能复制,但是可以模仿。创业的艰苦,自己品味,奋斗的脚步,自己掌握。心中要有谱,脚下要有路。那么,我想人生一定会精彩。
愿你读完这本书,能从此书中汲取到你所需要的营养。
写于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己行医50周年纪念的日子里
补记:书付印之日,欣闻拜博易名为泰康拜博。特表达祝贺,愿更上一层楼。此书得出版好友余茳、安姗姗全力打造,特此感谢。
(本书照片除作者自己提供外,全部由拜博集团提供。)
作者在北京泰康学院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