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三分钟

·教育三分钟

家长如何防止孩子太过争强好胜呢?

1.正确引导孩子的竞争

在引导孩子竞争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在任何竞赛前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诸如“你一定要拿第一”“你一定要赢某某”等,而应告诉孩子只要尽力把真实的自己表现出来就好;在比赛结束后,更不要大力表扬优胜者,冷落失败者,不要让孩子感到胜利者和失败者的差别很大,以致产生不良情绪。

要让孩子明白竞争就是要公开、平等,不可以不择手段。孩子不择手段是想争第一,却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人生更多的时候是在与自己赛跑,因为不可能事事自己都是最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弱势。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接纳自己,不让自己灰心,取长补短、努力进步就好。要让孩子心态平和地面对竞争,因为名次虽然很重要,但是人格更重要。

2.教孩子学会思考问题,接受教训

人在欲望膨胀的时候,往往只看眼前的利益,像钻进了牛角尖,其他的都视而不见。很多孩子陷入这种心态中,冲动地办出荒唐的事情。当不良后果摆在面前时,他们才幡然醒悟,后悔地表示:“我不知道会这样,如果知道,我不会做的。”这是孩子的心里话。如何制止孩子的冲动,需要家长有防患于未然的先见之明,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思考问题,增加孩子的生活经验。

有私心的孩子,平日里也会因为一些触犯自己的小事而不依不饶,评价一些事情会用过激或冷漠的语言,看到不好的事情会喝倒彩或者不以为然,明明知道不妥仍然固执地不听劝阻,等等,这些都表现出他们认识问题有偏差,需要调整。家长要注意孩子这样的言行,不要认为这些是小问题,可以忽略,要及时提醒和纠正,才能引导孩子跳出自私的泥潭,站在更高的立场想问题。

家长平时要提醒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分析问题,体会他人的心情。家长还要进一步提醒孩子,如果是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处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家长经常用生活中其他人的事例引导孩子思考,孩子就会增长经验,认识问题的水平就会提高,当再有利益摆在面前时,考虑问题就会全面了。

问题出现后,家长应该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他们顶住压力,鼓励孩子在同学老师的批评声中,调整好心态,虚心接受意见,吸取经验教训,用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大家,用自己的言行证明自己的改变。家长千万不可和老师、同学一起批评孩子,让孩子灰心丧气、不思进取,那事情就难办了。

3.提醒孩子别忘了集体利益

个人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附集体利益存在的。个人是依赖集体存在的,个人提供给集体的利益越大,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就越快。集体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时候,个人的损失会更大。所以如果想要更好地保护个人利益,首先要学会维护所在群体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