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三分钟
孩子是心灵需要保护,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1.尊重孩子的隐私
一般家长都会认为,孩子对家长应该没有任何秘密可言。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孩子在小学以前天真无邪,凡事都愿向父母汇报,无隐私可言。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孩子似乎突然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令家长不知所措。而恰恰就在这一特定时期,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的早恋问题,所以,此时是家长最不能接纳孩子有秘密、特别关注孩子内心世界的时期。
但是家长应该明白,此时的孩子有了独立的人格,他们心中渴望被当作成人一样看待,如果家长仍把他们看成私有财产或不懂事的小孩,不尊重他们的隐私,就会把孩子从身边推开,使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有的孩子还会因此仇恨大人。所以,家长想和孩子有效沟通,前提就是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尊重孩子的隐私不等于对孩子的情况不闻不问,而是应该掌握合适的分寸和有效的方法。家长对青春期这一特定时期的孩子,应多一分关注,多一分理解和尊重。对于他们自身因为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难以驾驭而出现的困惑与烦恼,切莫大惊小怪、如临大敌。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在尊重其情感体验的同时,帮助他们分析早恋的利弊关系,理性地对待这一现象。像案例中铃铃妈妈那样责骂甚至粗暴的干涉行为,只会使事态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2.学会发现和倾听
家长要善于发现,发现是沟通的关键。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比语言更能传达他们的真实想法。家长不要像警察审问犯人一样问起来没完,想知道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完全可以通过对他日常生活的观察来实现。对于孩子积极的表现,家长应该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多运用鼓励、表扬的力量,使得孩子的积极行为不断得以强化。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倾听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而且耐心的倾听会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这样孩子才会更愿意和家长进行沟通。家长在此过程中,不但要认真倾听,而且要善于思考,允许孩子把事情的经过讲完,并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帮助他分析问题所在。这样孩子会对你更亲近,更愿意和你分享他内心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