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地名故事》简介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地名故事》这本书是由.阎晓明主编创作的,《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地名故事》共有52章节
1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地名故事》编委会
主 编:阎晓明 副 主 编:赵子忠、赵忠颖、刘晓龙、杨文延、 史 敏、姜海清 编委会成员:潘晓闻、蔡小林、蔡万麟、刘智力、 李存星、...
2
序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2015年年底开始推出的系列报道,是纯粹的声音作品。今天要以文字的形式面世了。在艺术形式的转换中,通常是由文字改...
3
目录
目 录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地名故事》编委会 序 作别闸北 苏州河之闸 往昔有荣光 战争遗恨 闸北与静安 再会,闸北 记者手记 上海一滴 天空的点缀 讲...
4
作别闸北
作别闸北 作别闸北 随着闸北和静安合并为新的“静安区” 作为地名的“闸北” 不知有多少人 在若干年后还记得 记得这个曾经的“华界工业大本营” 记得这个曾经的“下...
5
苏州河之闸
说起闸北,就不能不说苏州河。 河网密布的太湖平原,有两条河曾对上海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他们携卷着丰沛的太湖湖水一路向东,注入东海,两岸的村庄与城镇也随着河水的起伏...
6
往昔有荣光
在上海的历史上,闸北有着特别厚重的历史记忆,它代表的是上海的“前夜”。 当时,为了抵御苏州河南岸的租界扩张,沪商富绅开始创办地方自治机构——闸北工程总局,闸北区...
7
战争遗恨
出于灭我中华文化、毁我民族工业的目的,在战争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对闸北实行了极其野蛮的肆虐。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首先向闸北华界进犯,在地面入侵...
8
闸北与静安
闸北与静安比邻而居。 静安的名称来源于境内的千年古刹静安寺。在上海开埠以前,静安区只是一片租界区,触目皆是荒凉的农田和坟墓。 这是清朝统治者的目的。当时的静安完...
9
再会,闸北
但是,闸北终究还是成了历史。 2015年11月4日,上海市政府召开撤销闸北区静安区建制设立新的静安区大会,公布闸北区、静安区“撤二建一”,由此,上海全市区县的...
10
记者手记
一个地方名字的改变,究竟意味着什么? 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我来到上海,听一些人讲他们的闸北故事。 如果真的可以穿越,回到1912年的闸北,你也许会看到这样一幅景...
11
上海一滴
张恨水 据朋友说,上海市民,有六七百万。所以上海人来人往,在繁华的几条街上,简直都是人。人虽然比以前多了,但是交通秩序,显较以前大有改进。 上海马路,有几条却是...
12
天空的点缀
萧 红 用了我有点苍白的手,卷起纱窗来,在那灰色的云的后面,我看不到我所要看的东西(这东西是常常见的,但它们真的载着炮弹飞起来的时候,这在我还是生疏的事情,也还...
13
讲古“双门底”
讲古“双门底” 讲古“双门底” 双门底 永清路 永汉路 北京路 地名几次更迭 城市发展,街巷名称如何保留? 改变与传承,我们又要怎样思量? 繁华的北京路,有着...
14
“双门底”故事
现在一说起北京路,全国很多地方的人都会说:“我们这儿有。” 其中,最年轻的“北京路”,应该在三沙市永兴岛上。而比较有名气的,广州市的北京路算一个。它是广州市越秀...
15
“双门底”之古
“双门底”是极为古老的,古老到它见证了广州城数千年的历史。 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秦南海郡都尉任嚣在今广州一带建起任嚣城,这被认为是广州的建城之始。到得...
16
岭南第一街
“双门底”从出现伊始,似乎就是广州城“繁华”的代名词。它处于老广州城的中轴线,市井繁华,商贾云集,素有“岭南第一街”之称。 清初,双门底两边便有了很多生意人,各...
17
“双门底”记忆
“双门底”成为“北京路”后,知道“双门底”的人便已不多。 “双门底”得名的拱北楼,只剩一个日渐残旧的石鼓矗立在那里,作为拱北楼曾经存在的印记。除了想象城门楼上两...
18
记者手记
文化几乎包罗万象,然而如果最初抵达一座城,你会想起什么呢?伴随着中国三十多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崛起,标准化的建设往往让城市与城市之间多了几分共性,少了几分特点。作为...
19
南游杂感
老 舍 一九六二年的上半年,我没能写出什么东西来。不是因为生病,也不是因为偷懒,而是因为出游。 二月里,我到广州去参加戏剧创作会议。在北方,天气还很冷,上火车时...
20
公 园
在各地游览中,总是先逛公园,即由此说起吧。看了南北十几座名城,得到这个印象:凡是原来有的公园,都整整齐齐,采饰一新,而且添加了新的设备。几乎所有的公园里,都特为...
21
招待所
在广东、福建各处,有个北方不大见到的光景。这就是不少的城市都有很体面的招待所,招待归国观光的侨胞。人民热爱侨胞,这是一个证明。在我路过流沙的时候,我就是在还未完...
22
文 物
在解放前,去看名胜古迹几乎是一种痛苦。举例说:三十年前,我到过河南的龙门。那里的千年以上的雕塑杰作久已驰誉全世。可是,多少多少精美佛像的头,已被帝国主义者勾结我...
23
戏 剧
在广东、福建各地游览,几乎每晚都有好戏看。粤剧、潮剧、话剧、闽剧、高甲戏、莆仙戏……没法看完,而且都多么精彩啊!最令人高兴的是每个剧种都有了传人,老师傅们把绝技...
24
长念琅琊
长念琅琊 长念琅琊 萧萧雪夜 赋一曲琅琊乐 赋一曲琅琊无关风月 号角长鸣羌笛声咽 逐敌千里薄甲当先 鞍马绝尘故友长别 但闻何方旌旗猎猎 ——《赋琅琊》 在大热...
25
千年琅琊
琅琊故郡,沂州新府。东接青日,西连济菏。控三区而辖九县,揽四蒙而襟二河。仁浸乡风,圣人化行之邦;智泽民情,贤才钟毓之地。琼楼星列,仙苑栉起。 宝地钟齐鲁之秀,风...
26
大族琅琊
琅琊郡里有门庭。在中国历史上,琅琊堪称是一个出世家大族的地方。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历代人口口相传的诗句里,隐含着“王谢”两个世家大族的兴衰。 ...
27
琅琊→临沂
琅琊在历史的时空中存在了近千年,但在北朝时,却突然终止了这个诗意的名字。 北魏永安二年(529年),琅琊郡被改名为北徐州,北周时,又改为沂州。其州城以“东临沂水...
28
“琅琊”淡去
就像《芈月传》会取代《琅琊榜》一样,“临沂”或许也会完全取代“琅琊”。 如果说老一辈的人心中还有“琅琊”的维系,新一辈的人恐怕却已只知“临沂”,不知“琅琊”了。...
29
记者手记
沂水清清,薄雾笼罩,两岸的高楼大厦影影绰绰,阳光穿透雾气,整个河道弥漫着淡金色的日光……这是我第一眼看到的临沂。 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
30
琅琊八景
舒 祥 沂水拖蓝 拖蓝曳练漾微波,百合泉来渐满河。 蒙谷雪消苍泽长,祊田雨后翠涛多。 青含冷雨沿堤树,绿锁寒烟近水莎。 但见渔舟随处落,不妨风浪夜如何。 野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