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RIP协议的特点

9.1 RIP协议的特点

RIP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Distance-Vector)算法的路由协议,这种算法在ARPANET出现之前就存在了。其中的“距离”是由数据包从源路由器到达目的地的路径上经过路由器的个数确定的。“矢量”包含的意思中除了大小还有方向,方向指的是路由器从哪个端口转发数据,不同的端口代表不同的方向。例如:小明告诉小华说“从我家坐公交车到动物园有5站”,同时小华知道从自己家到小明家坐公交需要1站,那么小华在计算从自己家到动物园距离的时候必须要知道方向,因为有可能是6站也有可能是4站。

RIP协议适用于小型计算机网络,RIP支持的最大跳数是15跳,也就是说从源路由器到目的地之间的路径上最多存在15个路由器,如果超出这个数,RIP运行的算法会认为目的网络不可达。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运行RIP路由协议的网络中最多只能有15台路由器,而是网络中最长的转发路径不能超过15。

RIP的实现、原理与配置都很简单:从邻居那里收集路由信息,在本设备上通过路由算法计算后更新自己的路由表。RIP属于早期动态路由协议的一种,由于其自身特点的一些限制,目前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得比较少。但学习RIP对于理解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