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茶知识我知道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了解茶的起源及种类。
2.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3.体验泡茶、品茶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多种感官了解茶的起源及种类。
2.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茶具、各种茶叶、茶袋、课件《茶知识我知道》,网络检索关于茶起源的视频。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教师展示各种各样的茶袋。
教师:请大家来闻一闻这是什么味道?
学生:淡淡的清香。
教师:现在请每位同学打开茶袋,看看你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样的茶叶,你认识吗?
教师:如果不认识没有关系,现在我们就去认识一下它们。
播放幻灯片。
教师: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茶叶,你们认出它是什么茶了吗?红色袋子里的是碧螺春,玫红色袋子里的是毛尖,蓝色袋子里的是龙井,绿色袋子里的是熟普洱茶,黄色袋子里的是铁观音。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感官,更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了解茶的种类,激发探究兴趣。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了解中国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教师:你们知道饮茶最先是从哪个国家开始的吗?
教师:现在我请同学们到录像中去找答案。
播放短片。
教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教师:中国是世界第一个开始饮茶的国家。世界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以及茶叶种植都是从中国学的。作为中国人,你们心里是什么感觉啊?
学生:开心、自豪。
2.茶的用途及功效。
教师:同学们,你们喝过茶吗?好喝吗?你们喝过什么茶?
教师: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喝茶吗?喝茶有哪些好处?
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茶的三大作用。
(1)药用。
中国茶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我国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内容。茶做药用,生嚼内服可清热,外敷则消炎解毒。
(2)食用。
茶叶可以和粮食一起煮“茶粥”。也可以灼煮,捞起,加调料,拌食。今云南基诺族仍有“凉拌茶菜”。
(3)饮用。
饮用源于食用,从食用到饮用,是出于对茶之本味的追求。现代仍然有食用茶的风俗。牧区将茶掺入牛奶共饮,少数民族地区则有擂茶和打油茶。
茶叶不仅可以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解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还有防龋齿、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和小组讨论交流,简单地了解茶起源以及茶的用途和功效,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动手实践,感悟了解
教师:茶有这么多好处,你们现在想不想品一品呢?
学生:想。
教师:今天老师就为大家泡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铁观音。
教师示范茶艺表演,请学生观赏。
1.介绍茶具。
2.温杯。
3.泡茶。
4.学生品茶。
5.学生交流品茶感受。
设计意图:在创设的情景中渗透文明礼仪及先客后主的文化熏陶,让学生感受中国茶文化。
(四)交流总结,深化认识
中国是茶的故乡,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扎下了根,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每个中国人都为此感到自豪。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资源】

课件:《茶知识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