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

大红灯笼高高挂

张丹丹

一.导演、演员介绍

1.导演

张艺谋,中国著名电影导演,也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1950年4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进行学习。先后经历过摄影师、演员的职业,最终走向导演的生涯。

其1987年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荣获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是中国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首次获得最高奖项。其后执导的《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电影在国内外荣获许多顶尖电影奖项,包括金熊奖、金狮奖、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三次提名奥斯卡金像奖、五次提名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等。

2002年后转型执导的商业片《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陵十三钗》,两次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纪录、四次夺得年度华语片票房冠军。2008年,张艺谋还担任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总导演,获得2008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和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并提名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其后执导的电影《归来》《影》等也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2.演员

何赛飞,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国家一级演员,越剧表演艺术家,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饰演二太太梅珊。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1982年至1983年间,在越剧剧团中工作,1984年因主演越剧电影《五女拜寿》而获得关注。1985年从浙江艺术学校戏曲表演专业毕业,同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1996年凭《敌后武工队》获得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还出演过《天涯歌女》《红粉》《风月》等电影,以及《情迷海上花》《大宅门》《孝庄秘史》等电视剧。

马精武,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饰演老爷陈佐千。1938年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后任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教授,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基金会副秘书长。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张艺谋[DB/OL].[2020-08-12].

百度百科.巩俐[DB/OL].[2020-08-12].

百度百科.何赛飞[DB/OL].[2020-08-12].

百度百科.马精武[DB/OL].[2020-08-12].

二.电影梗概

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继电影《红高粱》后的又一力作,其改编自中国当代作家苏童的作品《妻妾成群》。张艺谋的早期电影总是习惯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关注女性的生存与命运、觉醒与反抗,通过她们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从而表现出封建礼教对于女性的摧残与毁灭以及受压迫的女性们的反抗意识。

影片围绕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礼教展开话题,讲述了19岁的女大学生颂莲,因父亲逝世,被继母逼迫嫁人,阴差阳错地嫁入了陈府,成为了年过半百的陈佐千的四太太。被称为“老爷”的陈佐千已经有了大太太毓如、二太太卓云和三太太梅珊,年轻漂亮的颂莲一入陈府便卷入了几房太太争宠的明争暗斗中,梦想成为太太的丫鬟雁儿也对她充满敌意。

按照陈府的“老规矩”,老爷到哪个太太那儿过夜,哪个太太的房前便可以点上耀眼明亮的大红灯笼,还可以享受锤脚和点菜的特权,颂莲在这样的礼教规矩中,逐渐迷失了自我,陷入了争宠的漩涡之中,为了巩固自己在陈家的地位,甚至通过假怀孕的方式争宠,但雁儿在为她洗衣服的时候发现了真相,并将此事告密给了笑里藏刀的二太太卓云。得罪了老爷的颂莲被永久“封灯”,耀眼的红灯笼被一个个黑布套套上,失去了光芒,也失去了宠爱。

在雁儿告密之前,颂莲就发现了雁儿私自点灯笼的事情,本打算替她保守秘密,但后来她发觉是雁儿害的她,便将此事揭发,雁儿受到大太太的惩罚。但是跪在雪地上的雁儿始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最终身亡,当太太的虚妄梦想也在一瞬间破灭。雁儿的死让颂莲日渐消沉,开始思考“人在这个府里到底是什么?”精神也逐渐恍惚。在她20岁生日的那天,她喝醉了酒,不小心说出了三太太与高医生私通的事情,导致梅珊被吊死在陈府的顶楼小黑屋里,最终,目睹了三太太死状,受不了刺激的颂莲,精神奔溃,成为一个“疯子”。第二年,陈府又迎来了第五房姨太太,而颂莲则穿着最初的学生装,游荡在陈府之中,又一个年轻的女性将被摧毁在这深不见底的大宅院里。

三.相关获奖、报刊评价情况

1.相关获奖

2.相关评价

从今天来看,张艺谋的《老井》《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等作品都显示出其与先锋派文学的高度联盟,同样在影视界也演绎了一种先锋姿态与反叛情怀。这些电影具有美学色调的独特性、镜头语言的个人化风格。除了美学意蕴外,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的丰沛运行以及叙事的张弛有度都是那个时代电影的典范。

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制高点目前还停留在第五代。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陈凯歌的《黄土地》《霸王别姬》等影片将中国地域化内涵和本土文化特性相结合,并采取了世界性的艺术表现手法,成功地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值得学习与借鉴。

《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及背后蕴含的文化。“乔家大院有一个类似二层平台的设计,有一天我坐在二层往下看,想怎么拍、怎么构图,突然看到方方正正的透视线,特别严谨,‘没有规矩哪来方圆’这八个字就浮现出来。”于是,“规矩”二字成为全片主题,大院里每晚的点灯、封灯,仪式化的旋转、循环等,构成了影片无处不在的隐喻和视觉风格。“《大红灯笼高高挂》有点儿像《红高粱》的一个反面,后者是那种自由、狂野、不拘一格的天性,前者就是规矩、压抑、一成不变的挣扎感。”

【参考文献】

徐兆寿.国庆档电影,争议难掩成功之处[N/OL].光明日报,2018-10-10(10).

任雨田,孙中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东欧国际电影节获奖华语片传播语境研究[N/OL].人民网,2018-09-26.

袁云儿.张艺谋成平遥影展“人气王”不装大师,不惧抨击批评[N/OL].北京日报,2019-10-12.

四.文献综述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执导的优秀影片,自问世以来,在国际上斩获了多项大奖,蜚声海外。可以说张艺谋和他的电影是20世纪末中国大陆最引人关注的代表,在东西方的媒体中,扮演了凯旋者的角色(李宗禧,2000)。该影片改编自中国当代作家苏童的作品——《妻妾成群》,讲述了受过新思想启蒙的女性人物颂莲,在遭遇丧父后,无奈嫁入陈府做四太太,最终在封建婚姻制度的摧残下发疯的故事。通过对女性命运的展示,揭露与批判了封建制度和旧思想文化戕害女性的罪恶本质(潘源,2006),以此作为出发点,在这些个体的遭遇中展现了女性的反抗、人性的觉醒,表现出这些个体与环境、命运、传统、秩序之间的冲突矛盾以及她们做出的斗争与反抗(李宗禧,2000)。

在该影片中,采用了传统文化中许多具有中国独特意义的文化符号和艺术语言(杨忠国,2010)。张艺谋电影的成功,不仅是糅合了西方电影艺术和西方美学思想的结果,更在于他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族文化深情的关注与吸收借鉴(杨忠国,2010)。其中,电影选取红灯笼作为核心的意象,展现了封建男权对女性的压抑和色彩的狂欢(方亭,2008)。大红灯笼是中国传统民俗中的有形物质,在与青墙灰瓦的对比中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和色彩冲击,同时也带有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苏丹,2007)。因为,红灯笼是这个深宅大院里欢娱、恩宠、情爱、荣耀的象征,但封灯也代表着凄清、黑暗、孤寂,象征着所有的不幸(韩开绯,2004)。这样的大红灯笼更是封建势力的“物象”代表,体现着封建代表人物的意志,“点灯、灭灯、封灯”则是这种封建制度对于女性不同的摧残形态(连文光,1994)。因此红色作为这部电影的主色调,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中喜庆的色彩,在红得古朴、喜庆的同时,却也红得残忍、血腥,红得让人身不由己(孙霖楠,2009)。另外,冷清封闭的陈家四合院也是电影突出的意象之一,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狭小的、紧迫的空间当中,人、女性被逼迫着、裹挟着走向毁灭(杨忠国,2010),封闭、禁锢的生存环境也暗示了女性悲剧命运的不可逃脱性(王兰兰,2008)。

影片中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了熟练的运用,例如京剧、唢呐独奏、民歌、民间打击乐等,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风情的视听风格,赋予了影片更多灵魂和精神(张胜良,2012)。加入了作为国粹的京剧文化内容,将京剧音乐作为了主要的音乐构成,在起到烘托电影气氛的作用之外,更是将京剧音乐提炼升华为概括人物命运的哲理化旋律,使其具有了突出的中国民族特色(黄世智,2013)。

中国传统的封建宗法文化中确立了男性在社会文化中的主体地位,而女性的主体地位却受到父权意识文化的压制,造成了女性主体身份的缺失(李军,2007)。在中国传统的婚姻规范当中,女性的命运完全取决于婚姻与男人(李宗禧,2000)。颂莲正是这种封建婚姻制度的承接者、反叛者,最后也是牺牲品(韩开绯,2004)。受过教育的颂莲使她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因为触犯家规而被处死这样的事情,超出了她的想象力和承受力,这一点,也使她与影片中已经将宗法文化内化为生命意识的其他女性形象区分开来(李军,2007)。三太太梅珊虽然在陈府中有着相对牢靠的地位,但是还是一如既往地去追求心中所爱,即便她知道可能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她心中对于爱和自由的向往,从未停歇(吴艳茹,2010)。尽管她们的反抗只是这种社会秩序之内的反抗,结局注定是无效的,并不能指引着她们走向幸福(孙志蓉,2009)。就像影片以“夏”“秋”“冬”“夏”作为一个轮回,却唯独缺少了“春”这个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季节,从社会层面上讲,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轮回,但颂莲、梅珊还是用自己的行为,演绎着希望,只要她们没有完全认同这个封建社会赋予他们的角色,心中存有对自由与爱的渴望,尽管是微弱的光芒,但依旧能够照亮一线生机(吴艳茹,2010),赋予她们的死亡和疯狂以积极的意义。

张艺谋少年成长的环境刚好处于祖国困难动荡的阶段,他的影片总是反复讲述着现实的个体要求与先前的结构秩序之间的不和谐(连文光,1994),关注女性的生存与命运。在其创作初期喜欢对文学作品进行电影改编(李妙晴,2007)。

他的电影继承了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反封建精神,对封建伦理专制进行了批判,而这种批判更是建立在对传统和现实、道德和人性、秩序和个体等矛盾之上,使得他的批判精神不仅仅具有了当代意识,同时还弘扬了民族文化,对鲜活的人性也进行了赞美(李宗禧,2000)。在形象展示和整体叙事的背后,流露的是富有哲理色彩的主体沉思:人与生存命运的斗争,人性与摧残人性的封建秩序的冲突,以及对生命自由的追求(何璐,2007)。

【参考文献】

[1] 方亭.深幽之水大红灯笼——从审美取向的差异解读《妻妾成群》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意象设置[J].电影文学,2008(15):88-89.

[2] 何璐.对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女性主义批评[J].电影评介,2007(20):38-39.

[3] 韩开绯.《妻妾成群》与《大红灯笼高高挂》之比较[J].学术交流,2004(04):157-159.

[4] 黄世智.民族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论故事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京剧的作用[J].电影评介,2013(17):18-22.

[5] 李军.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闺阁政治[J].电影评介,2007(24):54-55.

[6] 李妙晴.改编电影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J].电影文学,2007(15):98-100.

[7] 连文光.张艺谋电影艺术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4(02):103-111.

[8] 李宗禧.民族的与世界的——论张艺谋电影[J].当代电影,2000(01):47-51.

[9] 潘源.“织锦裁编写意深”——重读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J].当代电影,2006(04):93-96.

[10] 苏丹.苏童小说改编异同比较[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107-110.

[11] 孙霖楠.解读《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色彩对于电影意蕴的表达[J].电影文学,2009(18):67-68.

[12] 孙志蓉.隐忍·反抗·救赎——张艺谋早期电影中女性生存状态探析[J].电影评介,2009(16):6-7.

[13] 王兰兰.红灯笼下的女性悲剧——评《大红灯笼高高挂》[J].电影文学,2008(24):84-85.

[14] 吴艳茹.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女性的社会认同与人性追求[J].电影文学,2010(10):20-21.

[15] 杨忠国.从《大红灯笼高高挂》看张艺谋的民俗情结[J].电影文学,2010(01):44-45.

[16] 张胜良.谈张艺谋系列影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钟爱——以《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红高粱》为例[J].电影文学,2012(12):130-131.

五.文学作品原文

1.电影开场原著情节

颂莲没有一般女孩无谓的怯懦和恐惧。她很实际。父亲一死,她必须自己负责自己了。在那个水池边,颂莲一遍遍地梳洗头发,借此冷静地预想以后的生活。所以当继母后来摊牌,让她在做工和嫁人两条路上选择时,她淡然地回答说,当然嫁人。继母又问,你想嫁个一般人家还是有钱人家?颂莲说,当然有钱人家,这还用问?继母说,那不一样,去有钱人家是做小。颂莲说,什么叫做小?继母考虑了一下,说,就是做妾,名份是委屈了点。颂莲冷笑了一声,名份是什么?名份是我这样人考虑的吗?反正我交给你卖了,你要是顾及父亲的情义,就把我卖个好主吧。

2.颂莲与梅珊第一次见面原著情节

你哭了?你活得不是很高兴吗,为什么哭?梅珊在颂莲面前站住,淡淡地说。颂莲掏出手绢擦了擦眼角,她说也不知是怎么了,你唱的戏叫什么?叫《女吊》。梅珊说你喜欢听吗?我对京戏一窍不通,主要是你唱得实在动情,听得我也伤心起来,颂莲说着她看见梅珊的脸上第一次露出和善的神情,梅珊低下头看看自己的戏装,她说,本来就是做戏嘛,伤心可不值得。做戏做得好能骗别人,做得不好只能骗骗自己。

3.颂莲给卓云剪头发后心理描写的原著情节

颂莲没再理睬梅珊,她兀自躺到床上去,用被子把头蒙住,她听见自己的心怦然狂跳。她不知道自己的心对那一剪刀负不负责任,反正谁都应该相信,她是无意的。这时候她听见梅珊隔着被子对他说话,梅珊说,卓云是慈善面孔蝎子心,她的心眼点子比谁都多。梅珊又说,我自知不是她对手,没准你能跟她斗一斗,这一点我头一次看见你就猜到了。

4.原著中颂莲和大少爷飞浦的相处情节

第二天颂莲在花园里遇到飞浦。飞浦无精打采地走着,一路走一路玩着一只打火机。飞浦装作没有看见颂莲,但颂莲故意高声地喊住了他。颂莲一如既往地跟他站着说话。她问,昨天来的什么客人?害得我箫也没学成,飞浦苦笑了一声,别装糊涂了,今天满园子都在传我跟大太太吵架的事。颂莲又问,你们吵什么呢?飞浦摇摇头,一下一下地把打火机打出火来,又吹熄了,他朝四周潦草地看了看,说,待在家里时间一长就令人生厌,我想出去跑了,还是在外面好,又自由,又快活。颂莲说,我懂了,闹了半天,你还是怕她。飞浦说,不是怕她,是怕烦,怕女人,女人真是让人可怕。颂莲说,你怕女人?那你怎么不怕我?飞浦说,对你也有点怕,不过好多了,你跟她们不一样,所以我喜欢去你那儿。

后来颂莲老想起飞浦漫不经心说的那句话,你跟她们不一样。颂莲觉得飞浦给了她一种起码的安慰,就像若有若无的冬日阳光,带着些许暖意。

5.颂莲目睹梅珊被杀原著情节

颂莲迷迷糊糊半睡半醒着。这是凌晨时分,窗外一阵杂沓的脚步声惊动了颂莲,脚步声从北厢房朝紫藤架那里去。颂莲把窗帘掀开一条缝,看见黑暗中晃动着几个人影,有个人被他们抬着朝紫藤架那里去。凭感觉颂莲知道那是梅珊,梅珊无声地挣扎着被抬着朝紫藤架那里去。梅珊的嘴被堵住了,喊不出声音。颂莲想他们要干什么,他们把梅珊抬到那里去想干什么。黑暗中的一群人走到了废井边,他们围在井边忙碌了一会儿,颂莲就听见一声沉闷的响声,好像井里溅出了很高很白的水珠。是一个人被扔到井里去了。是梅珊被扔到井里去了。

第二天早晨,陈家花园爆出了两条惊人的新闻。从第二天早晨起,本地的人,上至绅士淑女阶层,下至普通百姓,都在谈论陈家的事情,三太太梅珊含羞投井,四太太颂莲精神失常,人们普遍认为梅珊之死合情合理,奸夫淫妇从来没有好下场。但是好端端的年轻文静的四太太颂莲怎么就疯了呢,熟知陈家内情的人说,那也很简单,兔死狐悲罢了。

六.跨文化知识点

1.京剧

京剧,又称评剧、京戏,是中国最著名、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演程序。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后三行已经不再立专行。各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艺各具特色。京剧的伴奏则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在三四百个以上。

《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开篇便运用了京剧中的打击乐,锣声与鼓声相互呼应,引出影片的开场,这些富有中国传统音乐色彩的京剧打击乐随着主人公颂莲的脸出现在银幕上停止,颂莲的脸部特写是凝重而漠然的,而京剧打击乐也象征着这一深深庭院的故事将要开始了(张胜良,2012)。京剧打击乐是最具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音响色彩,在影片中恰到好处的京剧打击乐的运用,起到很好的烘托氛围、表意修辞的作用(黄世智,2013)。三太太梅珊在影片中所唱的几段京剧片段,也与电影情节的发展相互呼应,屋内京剧脸谱的装饰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京剧[DB/OL].[2020-08-13].

[2] 黄世智.民族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论故事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京剧的作用[J].电影评介,2013(17):18-22.

[3] 张胜良.谈张艺谋系列影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钟爱——以《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红高粱》为例[J].电影文学,2012(12):130-131.

2.中国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及民众的日常生活。虽然电影中陈家大院的点灯仪式是为了电影艺术性而设想的一种伪民俗(杨忠国,2010),但在中国确实存在着众多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体现在服饰、饮食、丧葬习俗、居住、节日等多方面。

以我国民间最热闹隆重的春节为例,就有很多对中国人来说亲切熟悉的民俗活动,例如贴春联、年画儿;剪窗花;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等(蒋红红,2004)。这些民俗活动的背后,体现的是中国人对于新一年的热烈期盼,希望日子红红火火的美好愿望。除此之外,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都体现着中国人对于祈福辟邪、团圆美满的热衷。而在丧葬和嫁娶民俗方面,中国各地有所差别,但从总体上来说,丧葬主黑色,嫁娶主红色,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黑色代表着沉闷、不详、坏事,而红色代表着喜庆、吉祥、热烈,电影中大红灯笼的意象则是导演对于这种民俗文化的二次创造。目前,中国很多民俗文化都已经被列入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受到良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民俗文化[DB/OL].[2020-08-13].

[2] 蒋红红.中国民俗文化词语汉英翻译初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96-99.

[3] 杨忠国.从《大红灯笼高高挂》看张艺谋的民俗情结[J].电影文学,2010(01):44-45.

七.讨论题

1. 该影片中,“老爷”陈佐千始终没有出现正面清晰的形象,你认为导演为何要这样表现?

2. 影片中的大部分镜头都是通过颂莲的视角表现出来的,请你结合电影情节,分析颂莲的心理变化过程。

3. 你如何理解电影中“人和鬼就差一口气,人就是鬼,鬼就是人”这句话?

4. 请谈一谈你对电影中所表现的中国传统封建文化中的“一夫多妻”和“男权至上”的理解。

5. 你认为要想让女性获得真正的解放,达到真正的男女平等,我们需要做出怎样的努力?

The Portrayal of Women in the Old Patriarchal Culture:

Raise the Red Lantern

Hu Xiaoyan

Raise the Red Lantern(Dàhóng dēnglóng gāo gāo guà 大红灯笼高高挂,

release: 1991), Directed by Zhang Yimou,张艺谋

Raise the Red Lantern or Dahong Denglong Gaogao Gua is a film directed by Zhang Yimou and starring Gong Li in 1991. It is an adaptation from the novel Wives and Concubines written by Su Tong. It received a positive reception in Westen countries,and was nominated for quite a few accolades and nominations such as Academy Awards and Golden Lion award at 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Zhang Yimou won a Silver Lion prize at the Venice Film Festival for this film. The film has been praised for its artistic merit. Desson Howe (1992) of The Washington Post stated that in purely aesthetic terms,this film is breathtaking. James Berardinelli stated that “the appeal to the eye only heightens the movie's emotional power” who named it his 7th best film of the 1990s.

Thematically,the film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long⁃standing and unquestioned tradition set against the extravagance of 1920s Chinese high society (Lee,1996). The twentieth century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re have been literary works written from a female point of view and also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woman's voice is heard (Judd,1989). Su Tong is well known for his use of emblems in his narration.The film's narrative is about a young student Songlian who has been forced to leave university and decided to become master Chen's fourth mistress in the 1920s. In Chen's family,modern culture fails to offer women an alternative to the conventional role of being men's property. Thus,the old patriarchal culture that is presented by the image of the well prevails against the new culture. Though living under his roof,her persistence challenges the protocol of being a wife. Despite learning of the murderous ways of the master,she tried to remain one of the prominent wives of the master's household. She sadly accepts her fate to live as a concubine for the aged wealthy landowner.

Raise the Red Lantern puts four wives owned by master Chen against each other. Except for a few cutting remarks,the first wife Yuru remains aloof till her son Feipu,the young master returns home. Feipu and Songlian connect immediately,but a summons from his mother Yuru jolts Songlian back to reality. Songlian's handmaiden Yan'er conspires with Zhuoyun⁃the second mistress to betray her after Songlian fraudulently claimed to be pregnant to gain power over the other mistresses. Number three mistress Meishan is a young,proud and beautiful Peking Opera singer. The same as Yuru,she has the advantage over Zhuoyun to have a son as well. After joining Meishan and two gentlemen to play Mahjong,Songlian finds Meishan has an affair with the family doctor. Master Chen's men caught Meishan and Dr. Gao in bed together in the town's hotel,and Meishan is sentenced to death for her infidelity. The notorious well in master Chen family's backyard is inextricably bound to the women's fate in the story. Songlian goes insane after witnessing the master Chen murders Meishan. It's an unsettling ending to be sure,with Songlian's madness by screaming out repeatedly “Murderers!”. Zhang Yimou ends his film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fifth mistress. 

Zhang states that “when you make a film,especially about a tragic story,you have to put characters under a certain amount of pressure from society,and then you have to show that the characters fight their fate and resist their social as well as personal tragedy” (Cardullo,2008,p.142). The red color of the lanterns is related to the fact that “I'm from Shanxi Province. Shanxi's soil is rather red,and its people are fond of the color”. In different events,Zhang Yimou includes placing an over abundance of red lanterns throughout the sets. The Red Lantern symbolizes cycles of unfoldment in the daily ritual in the film. Each night master Chen would order a red lantern hung in front of the enclosure of the wife or mistress he is honoring with his company. Songlian finds Yan'er's room is decorated with red lanterns and searches her belongings,then she threatens Yan'er to reveal the red lanterns unless she discloses which mistress wrote her name on the doll. Songlian is punished by Master Chen who orders all her red lanterns covered in black mourning drapes when the examination reveals her fraud that she is not pregnant.

Director Zhang believed that western film probably only influenced him with regard to cinematic form and technical matters,but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the Chinese spirit and Chinese emotions,is absolutely basic to him. He said “That's because I'm one hundred percent Chinese,and so are my films” (Cardullo,2008,p.137). He utilize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emale in a leading role in attempts to portray through different storylines to counter the typical notion of Chinese female's fate and desire. Rey Chow (1995) states that this firm represents a timeless China of the past and is not a reflection of a China that was really like that,but rather arranged in a special kind of order.

Discussion Questions

1.Zhang Yimou put the leading women characters under a certain amount of pressure from society. Can you give som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1920s China in the story?

2.What aspects are the red representing since red is the dominant color in the film?

3.What is the old patriarchal culture that is presented in the film?

4.Please describe the leading women in the film.

References

1.Cardullo,Bert.Soundings on cinema: Speaking to film and film artists. SUNY Press,2008.

2.Desson Howe. “'Raise the Red Lantern'”.The Washington Post. 8 May 1992. Retrieved 6 August 2007.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p⁃srv/style/longterm/movies/videos/raisetheredlanternpghowe_a0aec9.htm

3. Judd,Ellen R. “Niangjia: Chinese women and their natal families.”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1989): 525-544.

4.Lee,Joann. “Zhang Yimou's Raise the Red Lantern: Contextual Analysis of Film Through a Confucian/Feminist Matrix.”Asian Cinema 8,no. 1 (1996): 120-127.

5.Chow,Rey.Primitive passions: Visuality,sexuality,ethnography,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cinem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5.

6.Wolf,M.Revolution Postponed: Women in Contemporary China.Stanford,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