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2017级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27.给2017级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2007年,我在机械学院做辅导员,一个人带了2007级10个班级,和同学们相处的四年时光至今难以忘怀,那是我珍贵的财富和回忆。

2018年,因为建工学院辅导员赵莉老师国庆节后去我国台湾做高访学者,她所带的2017级10个班的日常事务由我暂管,时隔十年,再一次和一个年级零距离面对面。不变的是年轻学生,改变的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作为“老”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工作比较得心应手。在好好带班这个问题上,重点做好每天课间报道和晚点名工作即可。尽管班长们开始不熟悉我,但后来也习惯了我干练、果断、热情的作风。

本以为一切相安无事,可以和即将回校的赵老师把酒言欢,没有想到会出现男生宿舍因为网络游戏打架、女生宿舍因为缺失信任爆发人际冲突、三令五申的期末诚信考试依然有同学违规,再加上晨练打卡完不成、学分修读不够要降级等等,仿佛一瞬间爆发,也在告诉我:老方法、老套路已经不适应现在的“90末”的孩子了。

在和这些同学交流后,我发现“90末”的同学思想多元、个性张扬,站在个人角度看问题比较多,换位思考待他人比较少;有理不让三分咄咄逼人比较多,包容包涵对方弱项宽以待人比较少;嘴上功夫比较多,行动落实比较少。你说的道理他都懂,他做的行动却没有。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问题出在哪里?首先是辅导员我的教育不深不透,没能掌握学生的第一手、第一线的情况,工作有布置,但是注重了结果忽视了过程。其次是我们的学生知行未能合一,行动未能自觉,所以才会有因为年龄的成熟和行动的不成熟之间的对比落差付出了成长的代价。

所以,成长是需要一些经历的。

宿舍人际关系是最小的单元,在没有上升到利益冲突的校园,因为网络游戏、互相的怀疑,同学之间恶语相向,拳脚相加,你击落的是大学生的文明素养,也击落了同学之间本应越积越浓的情谊,更击落了你对良好人际交往的美好愿景。

诚信考试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每一个同学都手写了《诚信考试自律公约》,一笔一画,一字一句,笔端的文字未能入心,以侥幸心理抗衡规章制度。

诚信,拆分开是“言”“成”“人”“言”,说话算话,方可“成”“人”。每一个学生,也希望是同言而有信的人交往才觉得安心,期末考试如是,日常生活学习也如是,唯有诚信,才能获取对方的信赖。用尽心机不如静心做事,相信自己胜过依赖别人。

晨练打卡、学分管理等其实都是每个学生的自我学习管理,一句“我不知道”“没有人通知我”只能暴露出你还没有长大。自己主动一点,对学业关心一点,效果可能就会颠覆,别人想帮你,却不知道你的手放在哪里。

所以,经历这一些也许是好事。

考试违规的同学痛哭流涕,宿舍打架的同学握手言和,人际冲突的同学敞开心扉,打卡补考的同学重拾信心,学分不够的同学从头再来,这些都是成长的财富。

于我来说也是,也给我的辅导员工作带来新的启发,谢谢你们。

2019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