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那一抹时代的炊烟
德化五彩瓷是一种釉上彩绘瓷,其做法是在成品白瓷的基础上,先采用手绘法勾勒描绘出纹饰的轮廓,而后按图案纹饰的需要,以平涂法将红、黄、绿、蓝、紫各种带玻璃质料的的彩色,绘于器物的釉面上,然后入窑二次烧成。
明代以来,德化窑逐渐步入一个异彩纷呈的时代,其产品除以白釉(尤其是“象牙白”)的独特风格驰名于中外,同时也开始在白瓷上进行着色装饰,出现同样备受世人喜爱的青花瓷、五彩瓷、粉彩瓷等各种彩瓷,并且沿袭至今。
五彩瓷呈色所需的矿物质色基在德化城关周围的矿物代均可找到。清代早期,德化五彩瓷选用国产成品五彩色料,产品呈色绚丽,花样逼真。至民国初,浔中的林凤鹏引进日本金水和洋色料,国产色料逐渐被洋彩所代替。
德化五彩瓷所绘图案取材十分广泛,诸如人物、花鸟、山水、动物、宗教、历史、戏曲等,应有尽有。其题材多为民间所喜闻乐见,自然朴实,变化较多,画风自然洒脱,朴实大方,构图简洁舒展,笔法自由豪放,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蕴含浪漫的手法和情趣。
橄榄瓶(麻姑)
根据考古发现和传世实物中的纪年器物判断,最迟在明代中后期,德化窑便开始生产五彩瓷。
在德化民间收藏品中,有一件明代万历庚子年(1600)五彩盖罐。该盖罐高17厘米、口径8.5厘米、腹径13厘米,其质地优良,白如凝脂,釉面上绘有红花绿叶牡丹,花间有蝴蝶欢飞、蜻蜓嬉戏、喜鹊登枝等纹饰,图案色彩鲜艳,盖内有墨款,题有“万历庚子年十一月葬……新化里郭坂人”等字样。这件五彩盖罐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具有明确纪年的德化窑五彩瓷实物。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珍藏着一对清代康熙二十五年(1686)的“古彩”(即康熙五彩)天球瓶。该瓶底部铭有“康熙二十五年知德化县事鄞县范正辂选制”字样。
由此可见明代中晚期,德化窑便开始生产画面红、蓝、绿的彩瓷。至于清至民国时期,德化窑五彩器物彩工已相当精致,画面有黄、绿、红、蓝、紫诸种颜色及黑色线条,其中又以红、绿两色居多。
清末民国初期,德化窑还曾生产过釉下五彩,但其色彩不及釉上五彩鲜艳。
清代五彩瓷,其器型主要有罐、碗、盘、瓶、盒等日用产品,也有少部分瓷塑。画面色彩有黄、绿、红、蓝、紫五种颜色。
德化窑五彩瓷的装饰主题鲜明突出,准确而生动地表现虚实相间的绘画布局,在线条和料色处理上颇具匠心。如常见的山水景物画中,突出近景的“实”和远景的“虚”,浓淡虚实,相应相宜,显得意境高远,景象葱郁苍茫。一些五彩山水画面,或重山叠嶂、飞瀑流泉,或亭榭楼阁、江水泛舟、小桥流水人家等,更是景物幽深,格调高雅,配上题写的诗句,将诗、书、画融为一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悠远,韵味十足。
釉下彩“富贵”盖瓶(宋)
青花滨海秋日图筒炉(清)
现代的艺术家,则是运用丰富的陶瓷装饰材质和多样的装饰手法,在瓷瓶、挂盘上娴熟地运用色阶变化,充分描绘景物的阴阳反侧、疏落茂密,将形、色、绘融于一体,使画面产生丰富的层次,呈现一种节奏、立体感,达到明净、清朗、色阶层次分明的艺术效果。同时,艺术家们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作品风格酣畅淋漓,古朴典雅,格调清新,构图巧妙自然,也呈现了瓶器古典的雅致脱俗,又展现了现代艺术的雍容华贵,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富有个性和时代气息。
德化五彩碟碗
五彩瓷的题材取材丰富,常见的装饰内容有:
一是动物图案。龙、凤、蝴蝶、喜鹊、蜻蜓、蝙蝠等。这些动物一般与植物、花卉图案紧密结合,构成完美、形象的整体。
二是植物图案。松、竹、梅“岁寒三友”是五彩瓷常用的题材。此外,还有牡丹、兰花、菊花、灵芝、石榴、荷花等。
三是人物山水。图案包括动人逼真的人物形象、大自然的山水风光、楼台轩榭等各种景物。人物形象有“五子登科”“福禄寿”三星等,或勾勒,或重彩,或淡描,其画风清新自然,富有层次感,颇有写意派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