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漆画和漆画观念
当代艺术没有单纯完整的语言体系,它只是对既有语言的非系统性使用,漆画亦然。无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形式语言探索阶段,还是之后呈现出的主观表现手法;无论是古代东方的审美评价体系,还是现代西方的抽象构成原理,都无法阻挡漆画艺术的媒体化趋势。既是说,漆的材料及其各种技法,不管它们曾经在中国漆艺史上有着怎样的民族印记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对于今天的漆艺家们而言,不过是材料工具,不过是有特点充满可能性的媒介。漆艺的观念化首先是一种还原意识,即取消漆艺技艺的文化惯性和价值定论,使人的视觉感知和思维智慧直接通过对漆艺材料的处理,呈现为对当下经验和文化语境的体验、反省和批判。唯有此,才能改变艺术创作归结于产品然后对产品进行美学鉴定的生产方式。漆画成为一种过程、一种体验,这不是技术指标可以评价的。因此,对漆画而言,颠覆文化习惯,直接处理材料的观念性,对当代漆艺创作发展,值得强调。
我想说的是,漆画在当代艺术中的可能性取决于漆画材料使用者的观念性。所谓观念,不是指一个概念、一种思想,而是指人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智慧表达。不可否认,上世纪90年代中国漆画艺术产生了许多具有价值的作品和有时代意义的艺术家,但漆画艺术对当代文化和当下经验的介入依然不足。许多艺术家依然沉醉于对技法的迷恋,并在后殖民语境中衍生出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其危害在于,主体精神因高高在上而自以为是,我们不要忘记,艺术家是一群生活在生活之中的人,是一群自身带有问题并生活在问题之中,唯有此,才能在具体化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表达问题甚至是揭露问题。漆艺不是其它艺术门类的附庸,它不需要空洞的伟大,也不需要自矜的超越,更不需要被所谓的工具化。
艺术观念,不是即成的东西,它是正在发生并不断发生的过程,个体和一定媒介方式总是联系在一起。不同的艺术家所感悟的媒介方式各自迥异,需自我把握。中国漆艺创作的诸多可能,将出现在艺术家一次一次不可预见的把握中走向未来。
郑娜写于斯洛伐克
2016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