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Chronologies
1956 10月,著名漆艺家李芝卿提议并报福州工艺美术局批准创办福州工艺美术学校。校长由当时主持福州市特种工艺管理局工作的副局长周怀松兼任,漆艺大师李芝卿、高秀泉亲自负责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首届面向福州招收漆器专业47名学生,学制3年,开班仪式在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一楼大厅举行。
10月27日《福建日报》二版刊载《福州市创办一所工艺美术学校》消息,这是全国最早的一所专门培养漆艺人才的中等专业学校。学校聘请了著名的书画家陈子奋、潘主兰、龚礼逸、唐国光,以及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吴启瑶、林鉴清、林子白任教。首届学生有郑益坤、郑崇尧、陈桂官、吴守端、施萱荣、高金旺、刘章淦等。
1957 学校开展了教学方法的大讨论,以陈子奋、李芝卿为代表的教师坚持提倡“师法造化”,引领学生离开课堂外出写生,到生活中捕捉灵感。李芝卿创作了系列山水漆画挂框。学生郑益坤的漆画习作《佛桑花》入选福州市美术展览,并作为优秀作品发表在会刊上。同年,高秀泉、高炳庄完成《髹饰录注解》初稿。
1958 李芝卿等师生创作了三米高的脱胎漆器《毛主席立像》,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学校组织学生的漆画习作参加在福州西湖举办的福州市工艺美术展览。方宗珪、孙世浩、林源、林道生、张一平、陈公泉、郑学恭、余逸柏等入学。
1959 2月,工艺美术学校迁至义州白马桥办学。
5月,根据国务院指示,福建省政府决定由省轻工业厅手工业管理局和福州工艺美术局组成工作小组,承担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和三楼宴会厅的装饰任务。学校由李洪万校长和李芝卿老师带领漆艺专业师生参加此项工作,工作地点北京小石桥16号。李芝卿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创制大型漆画屏风《武夷风光》,还制作了百块“漆工艺技法样板”,为中国现代漆画的创作奠定坚实的技法基础。
10月,李芝卿、高秀泉参加北京国庆10周年观礼。施宝霖、陈锡铭、吴东奋等入学。
1960 7月,经市人委批准,学校升格为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郑力为、丁梅卿、江亚伦、叶祥灶、陈乃敏、冯蕉生、林雪川等入学。
1961 周怀松、林荫煊、李芝卿合编漆艺教材《福建漆技法述要》。李芝卿因漆艺创作上的成就,荣获福建省文化局颁发的美术创作奖。
8月,李芝卿率队赴长沙为湖南博物馆复制出土文物。
10月,学校组织师生漆艺作品参加北京团城举行的福建省工艺美术展览,部分作品还刊登在《人民画报》上。黄匡白、林文贵、林文治、郑朝铨、陈秋芳、陈键、郑祖斌等入学。
1962 在全国大中专院校大调整中,再度恢复为工艺美术学校。
学校实行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的办学形式,得到省、市领导、二轻部教育司领导的高度肯定。学校受轻工部委托派出专家组先后到景德镇陶瓷学院、上海、浙江等地介绍经验。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雷圭元带领青年教师李鸿印、研究生乔十光到福州向李芝卿学习漆艺髹饰技法。乔十光在施萱荣等的协助下完成了漆画《鱼米乡》《福建线面》《苏州风景》。
1963 李芝卿率队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台湾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工作。
施萱荣还协助王和举完成了漆画《九歌》创作。
校友郑益坤为毛主席休息室创作漆画《闽江之夜》和《东海旭日》。林学善、郭发柽、郑春松、郑光中、高水发、黄友三等入学。
1964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雷圭元撰写了《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半工半读造人才》的长篇报道刊登,在11月10日《福建日报》头版。
学校办学经验遂被推广到全国同类院校。工艺美校毕业生黄匡白、陈秋芳、叶祥灶协助王和举完成漆画《盐场》,该作品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郑修钤、张斌、林彬三、刘爱珠、郑宗坦、陈尉石、张宝清等入学。
1965 林荫煊担任学校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夏禹铮任书记,学校成立了党支部。这是“文革”前学校最后一次招生,郑金胜、吴丹波、寿伟达等入学。
1966-1974 “文革”期间停止招生。
1975 受省二轻厅的委派,校友郑力为与王和举、吴川到厦门工艺美术学校(现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创办漆画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创作人才。
1977 校友郑金胜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绘画进修班,并协助乔十光完成毛主席纪念堂漆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1978 4月,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在仓山区横江路燎原大队农舍复办。夏禹铮任校长兼书记,召集原工艺校部分教师重新回到学校执教,并聘请了福州市著名书画家陈奋武、郑百重、陈玉峰等来校任教。郭辉、林文举、傅永强、张永海、柯遇霖、黄忠云等入学。
1979 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了在福建省博物馆举办的福建省第一届漆画展,这是我国第一个省级漆画专题展。学校老师和校友们的展出作品在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施萱荣协助乔十光完成首都机场室内壁画《江南水乡》《南海落霞》《太湖梅》等作品。
1980 福州工艺美术学校迁至仓山区建新镇洪塘里40号(现为闽江学院漆艺创意园)。
1981 应日本国际促贸会的邀请,学校主管部门领导、学校教师、企业校友组成的福州漆器考察团赴日本著名的漆器产地轮岛、福井、山中等地参观访问。
1982 3月,为了促进行业人才的培养,学校主要领导参加了在苏州举办的《全国工艺美术教育工作会议》,介绍了学校办好漆器、雕刻两个特色专业的体会,得到了轻工部相关领导的肯定。
9月,学校提出增设实用性美术专业,强调“特艺”(漆器专业)也要注重实用性,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
10月,以松原政义为团长的日本轮岛漆艺研修所访华团一行四人到校参观,并同学校师生就漆艺的相关问题进行学术交流。
1983 2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福建漆画》《脱胎漆器》彩色画册,收录了大量学校教师、校友创作的漆艺作品。
8月,“福建、江西、天津漆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为中国现代漆画争取成为独立画种拉开序幕。林依润、黄匡白、郑崇尧、郑金胜等教师的作品入选了本次展览。
9月,学校新增装潢美术、日用品造型设计两个专业,学制由原来的3年改为4年。
1984 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分会联合举办“著名漆艺家李芝卿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活动,作为李芝卿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单位,学校师生积极投入此次纪念活动。
第六届全国美展举行,漆画以独立画种的身份亮相中国美术馆。校友郑力为四件作品入选,其中《拉网》(漆画)获银奖。郑力为主持厦门工艺美术学校漆画创作多年,成效显著,他的学生唐明修《曝日头》(漆画)也获得本次展览的银奖。
1986 郑金胜《武夷梦幻》入选“首届中国漆画艺术展”获优秀工艺奖。10月,其作品选送到苏联展出。
1987 4月,福建省第三届工艺美术创作设计、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大会在福州召开,省人民政府向十九位对工艺美术创作设计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授予“福建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校友郑益坤、郑力为因漆画创作上的突出成绩获此殊荣。省二轻工授予六十七位“工艺美术专家”荣誉称号,学校教师林依润及校友吴守端、孙世浩、郑修钤、陈桂官获此殊荣。
1988 3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漆画家乔十光在福州工艺美术馆举办漆画展。并来到曾经学习过的地方与学校师生座谈,一起研讨漆画创新之路。同时,他还接受校长黄崇勤的聘请,任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名誉教授。
1989 3月,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与福州市美术家协会联合成立了“福州市漆画研究会”,以推动福州漆画的创作与研究。成员由福州工艺美术学校漆画教师、福州市工艺美术局下属部门的漆画创作人员以及职业画家组成,选举校友郑益坤为会长,黄匡白为副会长兼秘书长。
第七届全国美展举行,学校青年教师陈建榕的漆画作品《海棠花》获得铜奖。
12月,黄匡白担任学校副校长,主持学校行政、教学工作。
1991 由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大西长利教授率领的“亚细亚漆文化源流调查团”到福州调研,并与省内漆艺家座谈,学校部分漆画教师参与了此次研讨活动。
1992 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王小冈策划的“中国·日本现代漆艺展”在福建省画院举办,学校教师陈建榕、汪天亮、郑崇尧、郑金胜、黄匡白、邹红的作品入选了此次展览并刊登于展览画册。
1993 校友郑益坤、林学善被轻工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学校主管部门调闽江职业大学教师吴东奋、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创作员郑鑫充实教师队伍。
1994 汪天亮任学校代校长,负责全面工作。
第八届全国美展举行(本届展览不设金、银、铜奖,统一授予“优秀奖”)。郑崇尧《惠安女》(漆画)入选本次展览。
1995 学校教师黄匡白、郭振翔、丁梅卿、郑鑫参与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台湾厅更新改建装修工程,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了大型漆画《桔映闽江》《高山风情》《雾漫清泉》《宝岛蝶情》。
6月,“欧洲留学生代表团”抵达福州,参观了“95福州工艺美术学校艺术成果展”,并到学校观摩。
1996 台湾著名漆艺家赖作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三田村有纯教授来校讲学,并与学校师生进行座谈,研讨漆艺创作中艺术与工艺的关系。
1997 学校聘请王和举、吴川、郑益坤、黄时中、郑修钤等为艺术委员会委员。11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程向君老师带领韩、日留学生到校交流。12月,副校长黄匡白随“中国漆画家访越代表团”赴越南考察。
1998 1月,由乔十光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漆画》,收录了汪天亮《漆书》、郑金胜《边塞良宵》《边塞金秋》、邹红《枢纽》、陈建榕《乡土》、郑鑫《古巷》等作品。
9月,黄匡白《古镇晨晖》、郑鑫《渔女》参加在台中市立文化中心举行的《世界漆艺交流展》。
1999 第九届全国美展举行。汪天亮《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漆画)入选了本次展览。校友郑益坤《心愿》(漆画)、郑修钤《布达拉宫》(漆画)入选并获银奖。
2000 汪天亮出席在厦门召开的全国漆画艺术研讨会。他的漆艺作品《风语者》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大器系列》(漆画)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展”金奖。
2001 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并入闽江职业大学,并成立工艺美术系,汪天亮任系主任。同时保留原工艺美术学校,继续招收中专生。丁梅卿、邹红《心中的喜悦》(漆画)获“庆祝建党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闽江职业大学与福建农林大学合办美术(艺术设计)大专班。
2002 学校作为闽江职业大学的一部分,连同闽大与福州师专合并成立闽江学院,更名为闽江学院艺术系,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
系主任汪天亮参加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的“首届中国漆画学术提名展”。
聘请王和举、吴川、郑益坤等为闽江学院艺术系学术委员会终身顾问。
在第二届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中,郑崇尧、汪天亮以及校友郑修钤、叶祥灶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11月,“首届全国漆画展”在厦门举行,艺术系教师丁梅卿《漆艺大师李芝卿》获铜奖、郑频《飘逝的云》获优秀奖。邹红、陈建榕、陈秋荣、黄勇、郑鑫、黄忠云、方晓丹(学生)的作品入选。
2003 中国台湾漆艺奠基人赖高山、台湾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长赖作明率团来闽江学院交流,与福州漆艺家、艺术系师生座谈。
汪天亮《大器系列》(漆画)获“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金奖。
2004 第十届全国美展举行,郑鑫《诞生》(漆造型)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郑频《晨妆》(漆画)获铜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吴思冬《闹元宵》(漆画)获优秀奖。
5月,福州市漆艺研究会成立,在福州画院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推选汪天亮任会长,市宣传部武夏红任秘书长。闽江学院聘请王和举、吴川、郑益坤等为客座教授。
11月,汪天亮、郑鑫、吴思冬受澳门基金会邀请参加“中国漆画纪念澳门回归十五周年作品展”
2005 闽江学院艺术系与福州漆艺研究会联合申报的“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月,日本东京艺术大学三田村有纯教授、日本漆文化研究所理事长浦谷兵刚、台湾台南艺术大学教授赖作明一行到闽江学院艺术系进行艺术交流,与艺术系师生“关于生活美与漆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学术探讨。
2007 汪天亮主编的《福州漆艺术》获福州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月,吴思冬在“北京798”举办个人漆艺展。
11月,“情系八闽·乔十光漆画艺术展”在福建省美术馆举行。展览期间,乔十光教授来到闽江学院,与福州漆艺界老朋友们及艺术系师生座谈。
2008 汪天亮教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11月,“情系海西——2008福建省当代艺术大展·漆画艺术展”在福州举行。艺术系教师九位获奖,一等奖:郑鑫《大唐遗韵》、吴思冬《流殇》;二等奖:周榕清《源远流长》;三等奖:郑桢《盼望》、郑频《祈》、林险峰《畅游》;优秀奖:陈宇《留得残荷听雨声》、黄胜《霜降的日子》、刘君博《远去的涛声》。
2009 汪天亮教授应邀参加“造物与空间——中国当代漆艺学术提名展”。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举行,艺术系教师的漆画四件入选:孙晓东《记忆·空间》(获奖提名作品)、郑鑫《素月清辉》、吴思冬《流殇》、周榕清《自然·状态》。在“福建省首届美术院校教师优秀作品联展”中,美院教师十名获奖,其中七件漆画作品:郑鑫《心莲NO2》、郑频《海西春潮》获一等奖;吴思冬《传承系列》二等奖;陈宇、张驰、陈君佑的作品获三等奖;黄忠云的作品获优秀奖。在“第七届全国体育美展”中,郑庆伟《飞跃》(漆画)荣获优秀奖(最高奖)。
2010 4月2日,艺术系更名为美术学院。5月,“从河姆渡走来——2010年第三届国际漆艺展”在福州举办,美院副院长郑鑫《月夜》获银奖;陈宇《秋满门庭》、吴思冬《凝香》获铜奖。7月,郑频《明月》(漆画)获“上海世博·中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同年,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换届,美院院长汪天亮任艺委会委员。
2011 4月,郑鑫副院长主持美院行政、教学工作并兼任福州工艺美校校长。汪天亮教授任闽江学院漆艺研究院院长。5月,郑频《花香》(漆画)和黄勇《花开无声》(漆画)分获“2011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铜奖。7月,汪天亮、郑鑫、陈宇应邀参加“2011台南国际树漆艺术大展”。9月,在“福建省第六届百花文艺奖”评选中,郑频《为了同一个梦想》(漆画)获一等奖;周榕清《清心》(漆画)、孙晓东《记忆空间》(漆画)、郑鑫《心莲NO2》(漆画)获三等奖。汪天亮的漆画《朱子门庭》《春秋四季》被钓鱼台国宾馆收藏。
2013 汪天亮教授应邀参加“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2013韩中当代漆艺交流展”。5月,“2013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和“福建省第六届争艳杯大赛”同时在莆田举行。美院教师的漆画作品获得三金一银的成绩:郑鑫《花开富贵》(百花奖)、周榕清《佛光》(百花奖)、郑频《鸿运连连》(争艳杯)获金奖,郑频《晨曦》(百花奖)获银奖。9月,在“2013福建省艺术系列活动·漆艺作品展”中,陈宇《棋语秋风》、周榕清《梦归故里》获金奖。12月,郑频《天涯共此时》(漆画)和周榕清《锦绣土楼八百年》(漆画)获“福建省第六届百花文艺奖”三等奖。
2014 1月,闽江学院与福州艺生活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将原福州工艺美术学校(闽院洪塘校区)打造成“闽江学院漆艺文化创意园”。
汪天亮教授被台湾辅仁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并应邀出席“两岸漆艺家对话”。
2月,闽江学院洪塘校区旧教学楼动工改造。
4月,闽江学院漆艺文化创意园产学研成果随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出访,让福州漆艺文化成为缔结福建和东南亚三国的友好纽带。
5月,美院组织师生漆画作品参加“2014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选。郑鑫《古宅幽巷》获金奖;郑频《书香》、黄勇《一个美丽的传说》《忆夏》获银奖;周榕清《金秋土楼》获铜奖。在“福建省第七届百花文艺奖”评选中,孙晓东《年华》(漆画)、郑频《明月》(漆画)获三等奖。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举行,孙晓东《时光悠然》(获奖提名作品)、陈宇《辛》、郑频《心传》、赖登云《红与黑》、梁秋祺《雾里霾里》、张淑萍(学生)《解构》等6件师生作品入选。
9月,北京城市学院聘请美院教师陈秋荣(东京艺术大学漆艺专业博士)筹办工艺美术(文物修复)专业。
11月,闽江学院漆艺文化创意园(一期)正式改造完成。
2015 闽江学院漆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频副教授在法国特鲁维尔市政厅举办漆画个展。
汪天亮教授在台湾国父纪念馆举办漆画个展。
5月,闽江学院产学研孵化品牌“致道漆器”获得全国第一届青年运动会脱胎漆器类独家供应商。
6月,美国东北伊利诺伊斯大学师生来美院学习漆艺。
8月,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副校长三田村有纯率队到福州调研,在闽江学院漆艺文化创意园举办“中日漆艺术发展与研究高峰论坛”。
9月,原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漆艺博士)率团抵达福州,在闽江学院漆艺文化创意园举办“闽江学院海峡两岸漆艺交流高峰论坛”。
11月福建省省委书记尤权到平潭自贸区对台免税商场“艺生活”展区参观闽江学院漆艺文化创意园产学研项目台湾学生作品展。
11月,吴思冬、陈宇的漆画作品荣获“中华工艺精品奖”银奖。
12月,汪天亮、周榕清、吴思冬赴阿联酋阿布扎比参加“中国文化交流展”。
2016 郑鑫教授任美术学院院长。
3月,郑鑫率领美院漆艺团队到广州美院、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调研,并在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委员会漆画艺委会主任陈志强教授的陪同下,参观了华师大漆艺实训基地。
4月,“非遗传承·首届福州漆艺高级研修班”在闽江学院开班。
6月,经台北历史博物馆专家组审核通过,汪天亮应邀赴台举办个展,开大陆漆艺家在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个展之先河。
7月,美术学院组织承办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外围展——闽江学院专场‘2016“传承·延异”当代漆艺展’,并举办了两场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