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学院美术学院简介Introduction to College of Fine Arts,Min...
美术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的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学校第一届只招收漆器专业学生,由中国现代漆艺创始人李芝卿和著名漆艺家高秀泉主持学校的漆艺教学,同时任教的名师还有“白描大师”陈子奋与第一届“书法兰亭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潘主兰。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雷圭元亲率乔十光(被誉为“中国现代漆画之父”)和李鸿印到学校研修漆艺,并在当年的《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对学校漆艺的“双轨制”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乔十光先生称学校为中国现代漆艺的“摇篮”,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王琥教授称学校为漆艺界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学校为福州培养了一批具备理论研究、艺术才能和制作能力的漆艺人才,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目前国内的很多漆艺大师都与闽江学院美术学院有着很深的渊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益坤(脱胎漆艺髹饰技法国家级首席传承人)、王和举、吴川为我院特聘教授;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漆艺专业创始人郑力为也毕业于原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培养了第一位留学日本的漆艺研究方向的博士陈秋荣,现为北京城市学院文化学院副院长、工艺美术系主任。
美术学院现有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绘画以及雕塑四个本科专业,按学校要求对接福建省漆艺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漆艺文化创意设计专业群,突出学院的办学特点,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
闽江学院漆艺研究院院长汪天亮教授为脱胎漆艺髹饰技法省级传承人的大师级人物,美术学院院长郑鑫教授和郭振翔教授等人都曾领衔主持过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台湾厅的漆壁画装饰。至今仍有多位教师的漆艺作品分别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台湾厅及西藏厅。近三年来(截止到今年6月底),我院教师创作的150多件作品参加国家、省、地(市)展览,其中获国家级奖项37项、省部级奖项106项、市级35项;发表创作作品270幅;出版专著26部(含画集);已完成省级以上科研课题47项,承担省级以上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14项;多位教师在以漆艺为特色创作的艺术作品入选国家级美展三十几项。2005年5月,美术学院领衔申报的“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申报的“福州脱胎漆艺科研平台”获批成为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平台与教学实践基地,该项目获科研经费300万元。学院主办和承办过多次海峡两岸,中、日、韩漆艺文化研讨会。
学院现已形成以漆艺为点的、广泛吸纳多种材料应用为面的、与地方工艺美术生产紧密结合的、为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和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服务的办学之路和专业特色。专业学科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传统底蕴,围绕着挖掘和运用福州艺术文化资源,特别是漆艺资源,来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例如,脱胎漆艺、制胎技艺与雕塑专业的造型同质,髹饰技艺、漆艺与绘画专业课程融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绘画专业。按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将漆艺融入到艺术设计的领域进行跨界设计,如漆家具、漆装饰品、漆盒包装、茶具设计等都是为了突出我院专业的特色,力求在国内同类专业脱颖而出。学院围绕“产学研”的办学理念,按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将漆艺融入到艺术设计的领域。近几年先后成立了漆艺创作中心、漆艺教学中心、漆艺实验室、漆版画研究中心等,它们承担着我院师生的漆艺创作研究和漆艺教学任务。目前闽江学院将原福州工艺美校校址打造成“闽江学院漆艺文化创意园”,借助园区经验丰富与国际视野的设计团队进行漆艺大师授权的衍生品设计,紧紧围绕“产学研”的办学模式,用先进的设计理念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创作,学生优秀设计作品成为商品投入市场,从而更好的推动了优秀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2016年4月美术学院组织和承办“非遗保护·首届福州漆艺高级研修班”,有志于漆艺的青年学子缘聚三山,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国漆艺之精髓,让中国漆艺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