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工艺与艺术风格的演变》简介
《粉彩工艺与艺术风格的演变》这本书是由.汪凌川著创作的,《粉彩工艺与艺术风格的演变》共有60章节
1
序
近二三十年来,国人对古瓷的关注,不再限于考古学者和文物专家等小圈子,而是扩展到文人、商贾以至市井百姓等更为广泛的人群。于是,如何辨别真伪,如何作为投资对象,也就...
2
目录
目 录 序 第1章 引 言 1.1 问题与目的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方法、时间范围与思路 第2章 粉彩艺术的产生与工艺属性 2.1 粉彩艺术的产生 ...
3
第1章 引 言
...
4
1.1 问题与目的
长期以来,国内外瓷器专家和学者们曾对粉彩瓷做过较多的专题研究和集中讨论。内容或是追溯和推测粉彩工艺的产生时间,考证和归纳粉彩的概念,或是品评和总结粉彩瓷的艺术特...
5
1.2 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从不同角度对粉彩研究的文章逐渐增多,但综合性的专著较少。一些陶瓷通史或断代史中有关彩瓷的论述涉及粉彩的内容详略不一,而且相关粉彩的论述集中于粉彩工艺和...
6
1.3 研究的方法、时间范围与思路
本书从文化的视角对粉彩工艺展开较为全面的论述,属于多方位的立体研究,将涉及陶瓷工艺学、陶瓷艺术学和历史文化学领域,采用了一些学科的数据、图像和依据历史文献进行论...
7
第2章 粉彩艺术的产生与工艺属性
粉彩瓷以其鲜艳的色彩和精细的画工早已为人所熟知,但这种彩瓷的制作技艺具体是如何产生,又分别有哪些工艺上的技术特征和属性决定了其艺术的独特性,解答上述问题,无疑对...
8
2.1 粉彩艺术的产生
康熙晚期,清宫造办处珐琅作正在制作一种被称为“画珐琅”的工艺品种,在康熙皇帝本人的督办下,众多来自不同地域的能工巧匠聚集在一起参与制作。由于珐琅彩瓷的瓷胎来自景...
9
2.1.1 粉彩名称的确立
“粉彩”一词最早出自清末陈浏所著的《匋雅》一书,内有“软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红为淡红、绿为淡绿,故曰软也。惟蓝黄亦然”[1]。稍后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
10
2.1.2 珐琅与画珐琅
无论是对珐琅彩瓷还是对粉彩瓷的研究,始终不能彼此分开讨论。为此,有必要先对“珐琅”以及清宫画珐琅略加论述,再对粉彩进行翔实分析。 “珐琅”(enamel)实际上...
11
2.1.3 康熙宫廷画珐琅工艺的引进与兴盛
据文献记载,康熙皇帝对西方使节带来的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很感兴趣,也热心于包括画珐琅工艺在内的各种西方工艺技术。康熙晚年曾对皇子们回忆说,他继位不久,就面对钦天监内...
12
2.1.4 康熙晚期粉彩工艺的产生及其艺术特征
康熙晚期,由于宫廷画珐琅工艺和画珐琅所需金红、砷白等彩绘颜料已经适量地引入景德镇御窑厂,从而在景德镇御窑厂有计划批量生产烧造新的彩瓷品种,与同期的珐琅彩瓷和五彩...
13
2.2 粉彩的工艺属性
粉彩工艺从清康熙(1662—1722)末期产生算起,至今已经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在其不断发展的历程中,工艺上虽没有本质的改变,但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却随着时代的前...
14
2.2.1 彩绘颜料
粉彩属于釉上彩之一,而釉上彩颜料的配制原理都是由色基与溶剂配制而成。所谓色基是起呈色作用的各种金属氧化物,如铁、铜、钴等金属氧化物就是常见的陶瓷釉彩装饰的着色剂...
15
2.2.2 彩绘技法
粉彩彩绘技法具有较强的工艺性。首先,由于彩绘的瓷胎釉面十分光滑,吸水率极低(近于零)。因而,如何掌控画笔在釉面上的操作,又如何掌握颜料的料性,以便彩绘出流畅的线...
16
2.2.3 纹饰彩烧
粉彩纹饰必须经过彩烧,色彩才能呈现清澈亮丽的玻璃质感,显示完美的艺术效果。熔融的釉彩附着在瓷胎的洁白釉面之上,使纹饰与造型形成统一的艺术整体。因此,彩烧工艺应是...
17
第3章 清代官窑粉彩艺术风格的演变
官窑粉彩瓷在雍正时期,题材转变成以花鸟纹饰为主,工艺更加细腻,艺术特征呈现清雅之风。随后的清代乾隆时期,粉彩瓷器产量更大,品种和装饰式样更为丰富和多样,尤其是普...
18
3.1 雍正时期粉彩艺术的清雅之风
正如上文所述,粉彩在康熙晚期还没有形成显著的特色,因为此时宫廷珐琅彩颜料和技法刚刚传入景德镇御窑厂,粉彩产品不多。雍正皇帝继位之后,景德镇御窑厂迎来了新的发展阶...
19
3.1.1 御窑厂的整顿
早在清初顺治时期,江西地方官员就已开始为新朝廷生产宫廷用瓷,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官窑生产的瓷器[1]。康熙十九年,选派官员驻厂烧造,此时御窑厂实行宽松的雇役制度,在...
20
3.1.2 宫廷粉彩瓷器与“内廷恭造式样”
雍正粉彩瓷器具有明晰的使用功能,又有强烈的象征作用,而两者的并存无疑是特定的历史文化情境使然。现存的遗留器物和文献中的记述成为帮助我们解读其特殊情境的原始文本。...
21
3.1.3 雍正粉彩“四绝”及其工艺
清代《匋雅》一书对雍正粉彩瓷有“四绝”之誉:“质地之白,白如雪也,一绝也。薄如卵幕,口嘘之而欲飞;映日或灯光照之,背面能辨正面值笔画彩色,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
22
3.1.4 清新雅正:雍正粉彩的艺术特色
雍正时期粉彩艺术的总体特征可用清新雅正加以概括。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自然生动的画风彰显清新雅正的艺术特色。如果说精细繁密的形式往往使人感到烦琐,甚至呆板,...
23
3.2 乾隆时期粉彩艺术的繁盛面貌
相对来看,雍正朝时间短,但粉彩瓷器少而精,乾隆朝时间长,所以产品多则盛,这一精一盛共同构成18世纪粉彩艺术发展的高峰。如果仔细观察就可看出,两个时期粉彩艺术有着...
24
3.2.1 唐英的督陶成就
乾隆初期,由协理升任监理的督陶官唐英,面对更多的责任和工作。他先要到淮安关赴任,不仅要熟悉这项海关税收工作,还要与当地各级官员和各路客商周旋。虽然他兼任御窑厂监...
25
3.2.2 “锦上添花”和“转心瓶”
上文我们从制瓷技术、窑务制度和瓷器新式样等方面,讨论了唐英在乾隆时期的督陶成就,可以看出,唐英为清代盛世时期粉彩瓷艺术全面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当然,这些成就的取...
26
3.2.3 粉彩壁瓶与御制诗
人所共知,乾隆皇帝是以御制诗和到处题写的书法数量之多著称。如果将他作为王子、皇帝和太上皇时所写的诗全部统计起来,大约有四万多首[56]。即使以其年龄计算,几乎一...
27
3.2.4 繁缛纤秾:乾隆粉彩的艺术风格
综上所述,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可用色彩嫣妍、纹饰绮丽、器形奇诡、工巧和夸张概括其总体风格。如果说此前的雍正粉彩可以比作一首短小清丽的宋词,那么乾隆粉彩则可看作繁辞...
28
3.2.5 雍正、乾隆时期粉彩艺术的高峰及其发展隐忧
18世纪雍正、乾隆时期的粉彩艺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峰。其完备的工艺、丰富多彩的器物式样、严谨合理的组织管理模式,都可堪称典范。因此,雍正、乾隆时期的宫廷粉彩...
29
3.3 嘉庆、道光时期粉彩艺术的沿袭与演化
嘉庆以后,粉彩瓷器就其外在形式而言,已经不如乾隆盛世那样丰富多彩、华丽可观。虽说嘉庆、道光时期御窑厂粉彩瓷的制作基本沿袭旧制,但生产规模已经压缩和简化。因此,给...
30
3.3.1 御窑厂生产的衰退
嘉庆四年仁宗皇帝亲政后,鉴于清宫广储司瓷库存贮各类瓷器充足,没有必要再维持过高的烧造量,从而规定“统以五千两为率”。嘉庆十二年下令“著减半烧造”;嘉庆十五年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