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新粉彩”: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粉彩艺术创作的新成就

4.4“新粉彩”: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粉彩艺术创作的新成就

从整个粉彩工艺发展史的趋势来看,它经历了两个创作高峰期,一个是在清代的雍正、乾隆时期,无论官窑和民窑都能生产出极为优秀的产品,而后经历了十九世纪衰落恢复期,虽然在数量上仍很多,但在产品质量和艺术水平上不及此前。晚清浅绛彩的兴起,推动了民间彩绘行业的发展,为民国粉彩培养了一大批新人。此外,晚清新式学堂和技术改良为景德镇民国时期制瓷业发展准备了条件,促成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粉彩工艺的又一高峰的出现。以民国元年至二十三年的出口瓷数量为例,每年维持在七万担左右,“民国”二十二年、二十三年两个年份更是分别达到十四万担和十五万担,除少数年份以外均超过了有记载的清同治、光绪和宣统三朝每年的出口数量。可见进入民国以后瓷器生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43]。而粉彩瓷自晚清以来就一直是景德镇陶瓷产品中的重要品种之一,民国时期粉彩瓷产量也是相应增加。正因为陶瓷市场的需求,才能吸引各地画家纷纷置身于景德镇陶瓷彩绘行业,从而推动民国时期粉彩瓷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

代表民国时期粉彩艺术最高成就的,是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彩绘名家所创作的粉彩作品,人们又习惯称这类粉彩瓷为“新粉彩”。先从这些名家的作品讨论粉彩工艺在民国时期有哪些变化。

以“珠山八友”为坐标,我们可以将这些彩绘名家分三部分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