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一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一次,楚国的大夫叶公向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没回答上这个问题。他回来之后将此事告诉孔子。在《论语》中有这样文字: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叶,音shè,读shè时是古城邑名,在今河南省叶县南。面对子路的尴尬无语,孔子指引他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叶公,孔老师的为人啊,发奋学习时会忘掉吃饭,学到高兴时便什么忧愁都没了,就这样在学习和不断思考进步中变老却一点也没感觉到。”

在这段孔子自我评价的文字里,我们不难看出孔子踏实生活、积极学习,并以此为乐的精神。孔子说这段话时,已经六十多岁了,当时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已有九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多次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