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籍贯

孔子的籍贯

我们都知道孔子老师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孔子是一位山东大汉。我们今天填写履历表,一般会填写籍贯。孔子的籍贯如果填写在表格上的话,不是今天的山东,而是河南,是春秋时代的宋国。《史记·孔子世家》开篇即说:(孔子)“其先宋人也。”说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据《史记》《孔子家语》的记载,孔子的始祖是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古人有嫡庶之分,王的正妻所生的孩子为嫡子,有王位继承权,妾所生的孩子为庶出,没有继承权。有说微子和周王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但是母亲在生育微子的时候,其身份还不是王后,后来当了王后才诞育的纣王;也有说微子与纣王是同父异母。商纣王在位的时候,封自己的兄长子启于微地,建立诸侯国微国,爵位为子爵,故称微子启。

微子启与他的弟弟商纣王不一样,是一个非常仁慈、贤德的人。商朝末年,他看到纣王荒淫暴虐,曾多次劝谏,但无济于事。这时位于西方的周民族由于周文王勤修德政而强大起来,微子启很为商王朝担忧,就把周民族强大起来的消息告诉了纣王。纣王却狂妄地说:“我做天子是上承天命,文王又能把我怎么样?”微子启见纣王狂妄自大,深深恐惧,他怕因此得罪纣王被杀,就出逃了。周武王灭商以后,商朝人都担心自己会遭到灭顶之灾。这个关键时刻,微子启站了出来。《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

羊是美味,茅是宗庙祭祀时会用到的。微子启不仅带着羊去犒劳获胜的周武王,还要将代表权力的祭器交给武王。他让人在左边牵着羊,在右边拿着茅。他袒露上身,把自己的双手捆缚在背后,跪着,用膝盖一步步前行去拜见周武王,向武王请罪,说明了自己远离纣王的原因,并希望周武王能保全商民族的香火祭祀。周武王很受感动,让微子启继续回到自己的封地上管理封地。同时,分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在商朝故地,带领商朝遗民生活,又命周王室宗族管叔、蔡叔、霍叔帮助武庚监管商王朝遗民。可是武庚一直梦想恢复商朝的统治,所以等武王一死,他便起兵造反,结果兵败被杀。平息武庚叛乱的,正是周武王的弟弟,为中华民族确立礼乐文明的周公。周公率军平息了叛乱之后,知道商朝的旧人中微子启是忠心归顺周朝,就把商朝旧都城,今天商丘一带分封给他,建立宋国,让微子启管理商朝遗民,并保持商民族的香火祭祀。微子启一向得到商民族百姓的拥护,在他的治理下,这些商朝遗民渐渐习惯了周王朝的统治,没有再出过什么乱子。孔子的祖先就是微子启的后人。《论语》中,孔子对商朝末年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人物还做过品评,对微子启是很推崇的。《论语·微子》篇说: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商纣王的叔叔比干是先王给纣王认定的辅政大臣。他以纣王亲叔叔的身份,真诚地进谏纣王,但是纣王觉得这个叔叔让自己丢了脸面,杀死了比干,还把比干的心挖了出来。

箕子和比干一样,也是纣王的叔叔,官至太师,也曾试图劝谏纣王,但是,纣王不听,箕子就装疯卖傻保全性命。纣王以为自己的这位叔叔真的疯了,就把他关了起来,贬为奴隶。直到商朝灭亡之后,他才被解救出来。周武王向箕子询问殷商灭亡的原因,箕子不说话,因为他不愿意讲自己故国的坏话。因怕武王再次来请,箕子待武王走后,带着商朝的遗民远走他乡,到达了朝鲜半岛,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史记》记载的“箕子朝鲜”。孔子的祖先微子也避祸逃走,离开了商纣王。对商朝末年的这三位贤臣,尽管他们选择的道路不同,孔子也赞赏说“殷有三仁焉”,意思就是“殷朝有三位仁人啊!”既然是微子启的后人,那么,孔家后来为什么又从宋国搬到了鲁国呢?

《孔子家语》说:“防叔避华氏之祸而奔鲁”,防叔是孔子的曾祖父,是说从孔子的曾祖父防叔这一代,孔家搬到了鲁国。那防叔要躲避、恐惧的“华氏之祸”又是什么?是什么样的祸乱呢?《孔子家语》没有记载,但《春秋左传》(见《左传》桓公元年和二年)说得十分详细。这就要提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了。

孔父嘉是宋国的大司马,也就是宋国最高军事长官,统领着全国军队。当时宋国的太宰是华父督,太宰相当于后代的宰相官职,太宰华父督与大司马孔父嘉之间一直关系不好,两个人是政敌,但还没到撕破脸皮的地步。可是,公元前711年的一天,大约在冬季,孔家的命运被改变了。这一天,太宰华父督在街上偶然邂逅了孔父嘉的妻子,他对这个女人一见倾心,不由得在路边站下,一直呆呆地看着孔父嘉的妻子从身边走过去,还回头目送了半天,然后赞叹了一句:“美而艳!”就是这三个字引发了祸端!当时正遇宋国对外战争频繁,百姓不堪忍受,华父督就趁机散布谣言说:“宋国之所以糟糕到这个地步,都是那个掌管军事的大司马孔父嘉干的好事!”华父督以此为借口,打着为民做主的旗号,在邂逅孔父嘉之妻的第二年春天,发动了攻打孔氏的兵变,杀死孔父嘉并霸占了孔父嘉的妻子。孔家从此在宋国一蹶不振,世代受华氏欺凌。自孔父嘉之后,其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姓氏的“氏”,下篇内容我会详细介绍孔子姓氏的由来。到了孔子的曾祖父防叔这一代,他们实在难以忍受,便举家迁移到了鲁国。

一场政变的发生,背后一定有着深层的政治原因,但那场兵变与孔父嘉的妻子确实有干系。这一过节,《史记·宋微子世家》也有记载,但没有说孔父嘉是孔子的六世祖。《史记》和《孔子家语》对孔子身世的不同记载,使孔子的身世更加扑朔迷离了。对这段历史我们不必较真儿,且姑妄听之,姑妄信之。这里可以确定的是,孔子的祖先确实是从宋国迁移到鲁国的。我们从中可看出,孔子出身于一个破落贵族家庭,因是外来户,所以孔家在鲁国也没有多高的社会地位。直到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这一代,孔家在鲁国的地位才有所上升。